被遗忘的光复惠州功臣王和顺 讲古惠州輨2〇 作者:何志成
王和顺像。 《东江时报》记者严艺超 翻拍
1935年1月24日,刘守初呈蒋介石请转中国国民党中央党部从优议恤其夫王和顺的档案。本版图片 《东江时报》记者严艺超 翻拍
王和顺字德馨,号寿山,原籍惠州甲子步,后移居广西邕宁县东门乡,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早年曾参加刘永福领导的抗法战争。中法停战后,退役回乡,后目睹清廷腐败,投身会党蓄意反清,因秘密组织革命队伍被捕,后越狱脱离监狱。光绪二十五年(1899)在广西聚众发动武装起义,迅速控制南宁所属广大地区,与附近会党武装配合大败清军后转战于武鸣、隆安、扶绥、上思、马山、都安、上林、宾阳、邕宁等地,使清军顾此失彼,穷于应付。光绪三十一年(1905),清廷集数省兵围剿,因寡不敌众,被迫出走越南,在西贡会见孙中山,并加入同盟会和积极参加同盟会发动的起义,成为孙中山得力的将领。后数次返回组织钦州、廉州及云南河口等地武装起义,失败后1908年转入越南,被法国殖民当局拘捕,解往新加坡安置生活,息影南洋三年。宣统三年(1911)广州起义爆发后,再经香港来到惠州开展革命运动。
据辛亥革命老人、王和顺女婿莫纪彭回忆,王和顺与陈炯明筹备惠州起义经费时,曾有一段风趣的插曲鲜为人知:海丰土豪某,拥巨赀,已纳数妾,唯仍渴慕"自由女"之风姿,愿出资四千纳宠。适有刘女士字守初,祖母系美国人,竟慨然 “毛遂自荐”,爲谋筹得革命经费,竟愿挺身下嫁海丰土豪。未几,陈竞存即与土豪约定时日,假广州西濠口附近一酒楼双方相亲。竞存为介绍人,王和顺假扮守初之长兄,挈刘赴会。守初带白种血统,英俊艳丽,如朝日芙蓉,又有女校校长之身份,土豪感极满意,竟情急发问:“不知刘女士愿意否?”守初则坦然矢口应曰:“一切唯兄长之命是听。”于是双方议定婚事。数日后竞存告已收得四千聘金矣,原来土豪急不可耐,惟恐变卦,故将聘金先行送来,守初亦从容离开广州。
刘守初离开广州后,将海丰土豪的聘金交王和顺作发动惠州起义经费,她亦成为王和顺的妻子,此是后话。
惠州光复后,革命军大多是来自各地绿林会党或农民,集中于府县两城的队伍超万人。为了利于城内治安,维持民心稳定,陈炯明特派周醒南往广州领饷,用以改编和给资遣散部分民军回原地。为此,革命军广东都督胡汉民拨给5万元光洋交周醒南带回惠州。陈炯明有了饷银,即对革命军进行整编,除资遣部分农军回籍生产外,把革命军和洪兆麟起义部队编为四个营,民军等其他队伍编为两个营,组合成革命军一个师,由陈炯明、邓铿率领开进广州,成为粤军的基干力量。接着广东军政府又派遣邓演达到乃滞留惠州、由王和顺统领的惠军中当教官,希望能将这批民军训练成正规革命军。
惠州光复不久,王和顺不顾广东军政府号令,带领惠军开进广州。惠军办事所(即镇部)设在迥龙社旧军医学堂,甚少军士驻扎。其所辖卫队一营,分驻附近之海味街、太平沙、增沙等处。其所统之两协,一协驻于接官亭,陆梅当协统,廖竹宾当标统;一协驻于旧海关署,吴镜如当协统,田、陈二人当标统。协军镇部、协部、标部、敢死队,均设一德社天后宫,在省军士千余人。时陈炯明代理广东都督,在广州下令裁撤民军。因王和顺的惠军实力最雄厚,是陈炯明裁军的首选目标。但王和顺也不示弱,他早年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曾数次组织和领寻武装起义,是孙中山得力将领,有 “论功不近黄近午”之称。1911年从香港潜入惠州发动起义时,其撰写的檄文中明确宣布本军队宗旨是:“专为驱除满奴,光复神州,实行平等、自由、博爱三大主义”。加上王和顺自恃光复惠州有功,认为陈炯明在广东全境光复后排斥异已,故不服陈炯明裁军之举,并命令惠军副司令陆梅(惠州人)炮轰陈炯明都督府。为此,1912年3月12日孙中山电令王和顺晓以大义,遵守约束,共维大计。
孙中山虽然明白民惠军在推翻满清,光复广东方面功不可没,但考虑到巩固新生政权和稳定社会,决定先解决王和顺的惠军。在孙中山致电王和顺翌日,再复致电陈炯明曰:“迅速搜捕解散该部溃兵,并望其余各路民军慎终如始,善保勋名。”为此,陈炯明宣布惠军“变叛”,用炮火轰击惠军驻广州营地,并下令:捉得王和顺,赏五千元,克长洲炮台赏二万元,克虎门炮台赏二万元。时惠军转处劣势,于入夜时失长洲各炮台,至深夜两点,又失牛山炮台,其它各炮台也先后失守。在虎门之战中,前清降将龙济光,吴祥达也都发兵助战,充当了镇压惠军的帮凶。在虎门战争打响前,惠军副司令陆梅曾急电广州,希望避免战争,但陈炯明不复电,终于把两千多人惠军全部消灭。孙中山闻讯,致电嘉奖陈炯明曰:“坚强不挠,办理尤合机宜;民害之除,社会之幸也。”
惠军被歼灭后,王和顺和副司令陆梅等将领逃往日本神户。不久王和顺被袁世凯聘为军事顾问,到了北京。后又对袁世凯专权腐败不满,弃职南归。1915年,袁世凯复辟帝制后,他又积极参加讨袁活动。1922年,陈炯明与孙中山关系紧张,退隐惠州,王和顺计划与陈炯明重新合作夺取广西控制权。王和顺的计划得到陈炯明赞同,陈炯明表示愿助王和顺军饷二十万。这样一来,陈炯明与王和顺因解散民军问题而结下的仇恨随之化解了。据王和顺女婿莫纪彭回忆:“民国十一年,孙陈关系日趋紧张。竞存已为中山免去军民两职,仅陆军、内政两部部长之空名,方退隐惠州百花洲。一日,余与黄强泛舟西湖,突见小艇追来,乃奉竞存命令来召者,余急舣舟相接,乃赫然刘守初在舟中焉。彼持王和顺亲笔函,自广州赶来与竞存洽商合作。”后来由于陈炯明与孙中山交恶日深,至粤军炮轰总统府后形势急剧直下,陈炯明与王和顺方面之合作遂未能实现。接着衔命入广西联络滇军杨希闵、桂军刘震寰,发动滇桂军将领入粤讨伐陈炯明,拥护孙中山从上海回广州重开大元帅府。不久王和顺退出军界,隐居广州,不问政事。1934年于广州病逝,时年六十六岁。
王和顺卒后,妻子刘守初以其夫身后萧条,乃为华侨通讯社写文章,卖文以自给。后来国民党中央党部以王和顺有功革命,特每年给恤款五百元,以六年为限。冯自由见状,曾作联挽之曰:“钦廉转战经旬,复指挥河口义师,论功不近黄近午(黄兴);清廷悬赏十万,仅博得民国薄恤,当局何忘介子推。”对民国政府薄恤王和顺后人表示强烈不满。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黄晓娜)昨日,纪念中国致公党在惠州成立地方组织六十周年系列活动之“心象———潘小明中国画作品展”在惠州博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