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将编制出台“一湖一策”方案 广东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惠州排名全省第三

惠州日报 2018-11-17 15:34

惠州市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着力营造“人水和谐”的生态环境。 本报记者周 觅 摄

稳步推进水资源改革试点、全方位保障用水安全……一直以来,惠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落实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着力营造“人水和谐”的生态环境。2017年度广东省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结果日前正式公布,惠州市以95.56分的好成绩获评优秀,排名全省第三,并受到通报表扬。

据统计,去年惠州市用水总量20.24亿立方米,低于省下达用水总量指标21.94亿立方米;万元GDP用水量52.8立方米/万元,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22.1立方米/万元,较2015年分别下降约20%和27%,且均高于省定降幅。此外,19个水功能区全部达标,达标率100%。

值得关注的是,惠州市去年完成了全省首宗水权交易项目,水权改革走在全省前列,并为在南方丰水地区推行水权交易提供了宝贵经验,惠州市因此在考核中获得难得的奖励加分。

亮点1:水资源改革试点

水权交易项目转让年收益443.58万元

去年7月,惠州市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以及东江流域取水量分配指标转让项目在省环境权益交易所正式挂牌,标志着全省乃至华南地区水权交易挂牌项目实现零的突破。

记者了解到,推进水权交易是新时期“管水治水兴水”战略的重要举措。水权制度和水权交易的体系建设可推进和发挥市场在水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提高水资源利用的效率和效益。

市水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根据《水利部关于开展水权试点工作的通知》,我国将在广东等7个省区开展水权试点,其中广东省水权试点工作重点在东江流域开展流域内上下游水权交易。作为全省试点城市之一,惠州的重点任务是开展农业结余水量指标向广州等市有需求的工业项目有偿转让工作。

“惠州市水权交易项目转让期限为5年,年收益443.58万元,将促进水资源向更高效率和效益的方向流转。”该负责人介绍说,上述水权交易项目对于利用市场机制优化配置水资源、缓解东江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促进东江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事实上,2014年被确定为全国第二批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以来,惠州围绕“河清、海晏、湖美、惠民城”的水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全面开展“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水景观、水文化”综合建设。截至目前,惠州市已基本完成试点建设任务,水生态保护格局得到完善,实现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亮点2:河长制

建立完善市县镇村四级河长体系

日前,在东江、西枝江等岸边,记者看到“河小青”志愿者正在开展常态化护河、巡河志愿服务活动,并向市民宣传绿色生态理念,倡导青少年不要在河边扔垃圾,保护水生生物和野生动植物,树立节约用水意识。

实际上,“河小青”不仅是惠州“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排头兵、水生态的守护者,还是惠州市推动河长制落地生根的缩影。

早在2013年,惠州就开始探索建立“河长制”,由各级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河段长。去年底,惠州市建立完善了“市、县、镇、村”四级河长体系,全市290条河流、493个湖库设立河长共1514名。其中,市级河长9名、县级河长83名、镇级河长461名、村级河长961名,实现“一河一长”。

市水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惠州市河长制以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为主要任务,构建起了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河湖管理保护机制,为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实现河湖功能永续利用提供制度保障。

湖泊是江河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惠州市将编制出台“一湖一策”方案,严格湖泊水域的空间管控,推动湖长制落到实处。同时,以问题为导向,扎实开展“清污、清漂、清淤、清障、清违”等湖泊水环境整治行动,切实提升水生态环境质量和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亮点3:保障水安全 修复水生态

村村通自来水工程提前一年完成

此前,惠州市部分农村地区一直存在缺水和饮水安全问题。“为尽快解决这一民生问题,市委、市政府将其列入年度工作要点和市十件民生实事,实施村村通自来水工程。”上述负责人介绍说,截至去年底,惠州市完成了总投资23.07亿元的59宗村村通自来水工程,解决了全市131.45万人的饮水问题,比省定时间(今年)提前一年,有效保障了群众喝上“放心水”“安全水”。

“水管铺到了家门口,拧开水龙头就有自来水用,太方便了。”惠阳区良井镇居民魏国华高兴地说。自来水进村入户,让村民喝上“放心水”,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改善农村群众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工作。

除此之外,惠州市把自然生态禀赋视为最宝贵的资源,持续改善和修复水生态,其中以惠州西湖(南丰湖)生态修复最有代表性。据介绍,该工程主要实施了外源污染源控制、鱼类群落结构调控、底栖动物放养、岸带改造、水生植物种植以及生态系统调整和维护等,水体透明度从0.3米提升到1.5米以上,水深1.6米至2.5米之间,湖水清澈见底,各种污染物指标均显著下降,主要水质指标达到地表水III类标准以上,构建起湖区平衡稳定的水生态系统。本报记者杨 熠

新闻推荐

在新起点上推动“二次创业” □陈 莹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党的十八大后我考察调研的第一站就是深圳,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再来这里,就是要向世...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