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家企业在第二届“天鹅杯”科技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奖 惠州自主创新和科技企业 孵化能力不断提升
南方日报讯(记者/刘光明宝)近日,记者从惠州市科技局获悉,35家企业在惠州市第二届“天鹅杯”科技创新创业大赛获得一、二、三等奖和优胜奖。其中,碳之光、昊晟科技、巨能科技等多家企业都来自惠州的科技企业孵化器。
获奖企业大多拥有核心技术
今年的“天鹅杯”共有111家企业报名,有91家企业进入网评初赛阶段,最终进入决赛的是其中45家企业,涵盖了电子信息、先进制造、新材料、新能源及节能环保、互联网、生物医药共6个行业。
从这些企业展示的项目来看,有的带来新产品新技术,有的对相关材料和工艺进行了改进,还有的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互联网+”改造传统产业。惠州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认为,这些参赛项目在质量上相比以往有很大提升,说明惠州创新创业氛围进一步浓厚,自主创新能力日益增强。
经过决赛,惠州汉视博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惠州碳之光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分别获得成长组和初创组的一等奖。同时,成长组企业获得3个二等奖、5个三等奖和12个优胜奖,初创组企业获得3个二等奖、5个三等奖和5个优胜奖。其中,广东日昭电工有限公司、惠州巨能科技有限公司是多次参赛的企业。
记者了解到,获奖企业大多在各自领域拥有核心技术或专利,并借此打开了市场,或即将扩大生产规模,从而在比赛中获得评委的青睐。汉视博主要从事视觉识别、工业自动化技术与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核心技术成员有海外自动化领域专家及相关知名企业研发团队的领头人。碳之光于去年10月成立,研发团队包括10多名博士和教授,拥有纳米金刚石颗粒增强钢铁基复合材料及其工业化批量生产的整套工艺技术。利用这一技术,有望改变200多种钢材的性能,涵盖钢铁材料领域、机械制造领域、表面工程等领域,从而催生一些新兴产业。
思普科技(惠州)有限公司则在今年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广东赛区)的比赛中,获得了初创组的优胜奖。该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作为一家2017年才入驻仲恺的企业,公司在芯片封测研发团队及芯片应用研发团队的核心成员中有2名博士生导师、3名博士和1名硕士研究生。现有2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利、3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另有一些专利还在申请中。到目前为止,思普科技(惠州)有限公司已完成两款智能健康穿戴类芯片的研发,其中一款的技术指标可以代替美国同类产品,并进入小批量生产销售阶段。
新增2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
据了解,在此次参赛乃至获奖的企业中,碳之光、昊晟科技、巨能科技等多家企业都来自惠州的科技企业孵化器。作为孵化科技企业的“摇篮”,惠州的孵化器在近几年来得到快速发展。
惠州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惠州已建成32家科技企业孵化器,拥有孵化面积110万平方米,其中国家级孵化器有5家。同时,惠州还拥有一批众创空间,它们和孵化器、加速器一起,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孵化育成体系,可以为科技企业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各类服务,现有在孵企业1105家。
近日,潼湖生态智慧区创新园晋级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培育单位,为更多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注入了新动力。碳之光就在这个孵化器中孵化,上个月,该公司迎来中国工程院院士才鸿年、王兴治一行考察。两位院士认为,该公司的金属纳米复合材料技术是一项重大原创性发明,在应用价值上拥有巨大潜力,同时对该项目的科研提出了一些指导意见。该公司负责人透露,接下来将结合市场需求加强技术攻关,争取早日实现相关产品的产业化。
在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过程中,除了孵化器之外,新型研发机构也起着重要作用。惠州缺乏创新源头,创新型团队和企业在创业之初尤其需要技术方面的支撑,新型研发机构便可弥补这一不足。惠州市科技局介绍,近日,惠州离子科学中心、南方工程检测修复研究院被认定为今年第一批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因此,在惠州现有的16家新型研发机构中,省级的已达到10家。
据了解,惠州离子科学中心将围绕离子研究打造成重大科学装置,推进这方面的基础科学研究,以及相关的技术创新,有望催生和孵化一些高端产业。南方工程检测修复研究院将聚焦基础工程非开挖施工与修复领域的技术难题,开展研究创新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工作,并为工程医院南方总部提供技术支撑。
新闻推荐
在改革开放40周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全面推进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近日亲临广东视察指导并发表重要讲话,为南粤新时代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