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家乡岁月巨变 共画深港未来蓝图全市居港乡亲社团秘书培训班在深举行
培训班学员前往工业展览馆参观。
深圳侨报记者 伍思晗 文/图
今年正值改革开放40周年,老一辈的深圳居港乡亲,在改革开放初期就跨过罗湖桥,回到家乡投资兴业,带来了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为早期的深港合作及深圳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如今,深圳湾大桥建成通车、落马洲河套地区开发、广深港高铁开通、香港青年在深圳创新创业基地蓬勃发展……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居港乡亲跟深圳居民更是血浓于水。
此次全市居港乡亲社团秘书培训班的举办为乡亲社团实现长足发展,协同深港勾画大湾区蓝图加油助力。
走进工业展览馆 寻找深圳改革开放足迹
11月1日,迎着朝阳,来自全市居港乡亲社团秘书培训班的80余名学员在香港深圳社团总会会长邓清河的带领下,从彼岸香港出发,来到位于深圳市民中心的市工业展览馆走访参观。“深圳位于珠江口伶仃洋以东,北与东莞、惠州两市接壤,南接香港新界,东临大亚湾和大鹏湾。”在现场导览员的介绍中,学员们来到位于展馆三楼的城市规划展厅,先后参观了规划历程区、城市经济区、城市生态区、城市生活区、城市规划管理区和电子展示区等六大主题展区。大家一边聆听工作人员的讲解,一边仔细观看展板,认真了解38年间特区经济、文化、科技、生态等不同方面的丰硕成果。一幅幅城市画卷、一段段文字记述,大家仿佛置身其中,重温家乡从一个边陲小渔村腾飞成为国际创新型大都市的历史蜕变。
同时,大家还走进以声光电现代化科技手段打造的多媒体厅,亲身体验深圳产业经济的总体布局,切身感受深圳创新主动、专业务实、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作为中国最为成功的经济特区,深圳以无所畏惧、敢为天下先的气魄,成为了中国改革开放最成功的样本。”学员们登上工业展览馆楼顶一览深圳CBD繁华美景纷纷喜叹家乡变化,他们表示此次参观活动不仅增强了大家对家乡的认识,更及时了解了家乡的新发展新变化。
专题培训讲座
助力社团长远健康发展
活动当日下午,全市居港乡亲社团秘书培训班正式拉开帷幕。据了解,随着深圳市居港乡亲社团的日益发展壮大,一些乡亲社团内部也逐渐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乡亲社团原有的管理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新形势、新要求。为此,香港深圳社团总会在今年8月召开会议,向各基层乡亲社团提出了进一步加强规范化建设的建议,并举办了这场重要的培训活动。
此次活动从粤港澳大湾区、深港合作、社团发展、深港教育交流等多个主题层面进行培训,学习内容丰富多彩,干货满满。“今天培训内容丰富、系统,不仅及时的了解了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走向,也能让我们更好地把握机遇,将社团工作融入深港及国家的建设蓝图之中。”学员们纷纷点赞。
邓清河表示,乡亲社团建设使命光荣任重道远,希望通过此次培训活动各位秘书长继续大力协助社团开展工作,发挥好承上启下的作用,加强乡亲社团规范化建设,为更好地实现乡亲社团的长远健康发展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同时,他也鼓励大家勇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继续引领广大居港乡亲全力推进深圳与香港互利合作、共赢发展。
相关链接
深圳居港乡亲社团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乡情基础。最早成立的香港长洲宝安会所,至今已有155年历史。一直以来,深圳市居港乡亲社团热情服务居港乡亲,积极参与家乡建设,并成为居港乡亲与家乡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2003年,香港深圳社团总会成立。自成立以来,社团总会始终坚持爱国爱港爱乡的办会宗旨,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不断推动新的基层乡亲社团成立。截至目前,社团总会已拥有78个属会、约10万会员,已成为全港规模最大直接管理会员的乡亲社团组织。
新闻推荐
辛亥年间驻守惠州的陆军提督秦炳直。本版图片《东江时报》记者严艺超翻拍民国时期的飞鹅岭。1911年(辛亥)秋,陈炯明与东江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