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超10年,惠州优势就会爆发出来” 暨南大学台湾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建议台商利用惠州优势深耕先进制造业
暨南大学台湾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鹏作报告。 《东江时报》记者张艺明 摄
东江时报讯 记者冯丽均 “这几年,我们观察到台资企业有回流到珠三角的现象,惠州的产业配置、土地资源和地理优势让它有非常好的承担制造业腹地的优势,目前来说,惠州的优势还没爆发出来。”昨日台博会主题论坛上,暨南大学台湾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鹏作报告时认为,随着粤港澳大湾区正式迈进加速发展阶段,惠州及惠州的台商也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宜抓住机遇深耕自己擅长的制造业,使企业获得更好的发展。
台商正迎来一大波政策机遇
王鹏认为,对台商来说,粤港澳大湾区的提出和发展是一波良好的机遇,宜牢牢抓住。他分析,粤港澳三地合作历史由来已久,2015年后进入到政策发布的密集期。当前,粤港澳大湾区正处于难得的政策机遇期和红利期。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出台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全面推进内地同香港、澳门互利合作,这是粤港澳大湾区连续第二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港珠澳大桥不仅缩短物理上的距离,还缩短了心理上的距离。”王鹏称,大桥建成有利于三地人员交流和经贸往来,有利于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有利于提高珠三角地区综合竞争力,有利于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对全面推进内地、香港、澳门互利合作具有重大意义。
他认为,接下来,大湾区发展将加快编制产业发展、交通、生态环境等方面的专项规划,“一批符合规划纲要要求、已形成共识且条件具备的重大基础设施和重大产业项目将会很快落地。”
另一方面,今年2月,国务院台办、国家发改委等29个部门出台了31条惠台措施。今年7月,广东“粤台48条”出台,预计接下来各地市也会纷纷出台惠台政策,惠州也不例外。他认为,此次惠台措施起草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台资企业和台湾同胞的特殊情况和需求,回应台企台胞的普遍关切,提出针对性强的解决办法,在产业、财税、用地、金融、就业、教育、文化、医疗、影视等多个领域均对台商开放,开放力度之大、范围之广、涉及部门之多都是前所未有的,将切实扩大台企台胞特别是基层民众的受益面和获得感。受此影响,台商在这些领域将大有作为,宜结合自身优势抓住机遇发展。
加大高端创新要素对接力度
王鹏认为,惠州急需解决几个发展面临的问题,分别是以传统专业镇为主的发展模式竞争力在下降,传统产业增速放缓;以土地扩张为主的发展模式正在转变,惠州存在土地使用粗放、低效开发问题;对高端创新要素如人才的吸引力和承载力不足等。
但他同时认为,“惠州有非常好的承接制造业腹地的优势。”他分析,惠州的产业配置、土地资源和地理区位优势明显,目前,惠州的优势还没有爆发出来,随着深圳、东莞土地趋于饱和,很多企业都会来到惠州,他认为“不超10年,惠州优势就会爆发出来”。
他观察发现,前些年一些台商纷纷从深圳转移到内陆省市,但其物流成本的增加让部分台商又纷纷回流珠三角。
另一方面,当前,广东正以交通互通建设先行,争取今后在实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先行先试政策创新、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共建湾区优质生活圈、全面加强青少年交流、携手迈向全球竞争高端、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发展、推动大调研谋划大思路八个方面实现新的突破。
他认为,台商擅长并长期深耕制造,要增强信心,用好地方政策并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机遇,加大对高端创新要素的对接力度,积极参与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轨道交通建设、智慧城市应用等领域,参与到惠州的支柱产业电子信息、石化产业之中。
人物名片
王鹏 ,暨南大学台湾经济研究
所副所长,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经济学硕士、博士,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美国佐治亚州立大学访问学者。兼任国台办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全国港澳研究会创会会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同行评议专家、广东台湾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广东省海峡两岸交流促进会理事、广州市人大常委会立法咨询专家等。
新闻推荐
关于鹅岭西路18号住宅楼加建电梯的公示 惠市规建公示[2018]359号
日前,本局收到刘汉增、陈秀芳等住宅业主对鹅岭西路18号住宅楼加建电梯的申请及有关材料。依照《广东省城乡规划条例》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