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薄云天惠州情 □周后运
二十多年前,我从湖南邵阳来到惠州。自古以来,湘惠文化交流众多。葛洪的父亲葛悌,当过西晋时邵陵(今属湖南邵阳)太守。而葛洪的道家成就在人杰地灵的罗浮山。随着南下广东,我在这里不仅进一步了解葛洪,而且再度与开国将军、邵阳走出的乡贤袁也烈将军结缘;由袁也烈继而又发现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军事家许继慎的成长也与惠州有密切联系。
黄埔军校创建过程中的重要人物廖仲恺、邓演达都是惠州人,袁也烈在黄埔军校期间,见证了很多人的成长,也与惠州籍的学友建立了深厚感情。许继慎虽不是惠州人,但与惠州情感独特。1924年,许继慎在黄埔军校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7月,袁也烈经聂荣臻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们都参加过东征。惠州这座历史古城也见证了他俩的成长。在淡水战役中,许继慎因战功升任连党代表;在棉湖战役中,许继慎因作战勇敢任连长。两次东征,堪称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典范。看着大批黄埔学生和军官走向惠州前线,袁也烈也请缨参战。后来,许继慎、袁也烈还紧跟惠州籍的一代名将叶挺参加北伐战争、南昌起义,成为叶挺将军麾下的两位先锋。
1927年10月,三河坝战斗中,部分起义部队奉命撤出三河坝,在王母渡宿营时,为保存革命火种,经组织批准,许继慎来到上海党中央工作,袁也烈离开部队回到湖南武冈开展对敌斗争,多次遭到敌人的通缉和追捕。袁也烈面临绝境的时候,想起了许继慎。1929年9月,他到上海找到许继慎,此时的许继慎已在中央军委工作。
相同的人生目标、类似的革命历程,不仅让袁也烈在黄埔军校时期就与许继慎成为挚友,而且在东征、北伐征程中,他们又建立了深厚的战友之情。特别是袁也烈和许继慎一起,作为北伐先遣队,随惠州籍邓演达、叶挺北伐时,许继慎在叶挺独立团任营长,袁也烈是其下属连长;许继慎任团长时,袁也烈又是其下属营长。许继慎任营长、团长时,两次负伤,均是袁也烈冒死相救,他因此曾受到邓演达、叶挺的高度肯定。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许继慎在安徽、上海等地从事中共地下工作。袁也烈一直将其视为好友,并躲开国民党反动派的眼线,一直与其保持密切联系。后来袁也烈经许继慎帮助,恢复了党的组织关系,与中央军委取得联系,于1929年11月被委派到龙州,追随邓小平参加龙州起义,后出任红七军第二十师第五十九团团长。1931年2月3日,红七军北上江西与中央红军会合,挥师湘粤边界,袁也烈作战负伤,辗转到上海养伤时被捕入狱。在狱中,袁也烈坚贞不渝,没有暴露真实身份。1935年10月,经党组织反复斗争,袁也烈获释。后在同乡吕振羽帮助下,经周小舟介绍,被派到中共北方局工作。1939年6月,袁也烈随徐向前入驻山东,屡立战功;1949年底,他从山东军区调任华东军区海军第二副司令员兼参谋长,1951年初提升为司令员,1952年底改任政治委员;1955年11月,中央军委任命袁也烈为海军副参谋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60年,周恩来总理指示由袁也烈兼任水产部副部长;1976年8月8日,袁也烈面对“四人帮”的淫威没有屈服,被诬陷迫害致死。
相比袁也烈的坎坷人生,许继慎的人生更加短暂,他宛如一颗流星,绚烂地划过历史的天空……作为中国工农红军早期杰出的将领,他因反对张国焘的错误主张于1931年11月被秘密杀害,时年30岁。1945年,中共七大时平反昭雪,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时光荏苒,沧桑巨变,英雄的足迹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湮灭,红色的记忆并没有在历史的深处褪色。许继慎牺牲后多年,袁也烈在自己撰写的回忆文章《历史的回顾》中,依然对惠州这片红色热土充满深情,对惠州籍廖仲恺、邓演达、叶挺等英烈无限敬仰,而对曾经在惠州这块红色土地上历练过的许继慎充满惋惜和感恩之情。
令人欣慰的是,党和国家并没有忘记许继慎,没有忘记袁也烈。1988年,许继慎被确定为33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家(后增至36位),2009年,许继慎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1979年2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追认袁也烈同志为革命烈士。义薄云天的许继慎、袁也烈两位先烈因惠州而相识,最终坚定地走在革命的道路上。想起这些,艾青的诗句便轻叩着我的心扉: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新闻推荐
关于惠州市鼎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江北25号小区总平面图及单体建筑设计方案调整的公示
惠市规建公示[2018]370号日前,本局收到惠州市鼎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对江北25号小区总平面图及单体建筑设计方案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