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志愿服务氛围让人印象深刻” 央视科教频道来惠采访“志愿之城”建设

东江时报 2018-11-08 08:44

在惠州拍摄的3天,央视科教频道《讲述》栏目摄影组先后走访了10多个地点。 《东江时报》记者骆国红 摄

东江时报讯 记者骆国红 11月5日至7日,央视10套科教频道《讲述》栏目摄影组来惠州采访拍摄“志愿之城”建设,多角度展示惠州志愿服务的特色与创新。据悉,宣传片将在12月举行的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成立五周年大会上展播,并于12月在科教频道《讲述》栏目播出。

在惠拍摄3天 走访十多个地点

今年12月,恰逢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成立五周年。为全面回顾近年来中国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历程,推广各地志愿服务的先进经验,挖掘志愿服务优秀典型,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和“行善立德”的志愿服务理念,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与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合作制作专题宣传片。

惠州市志愿服务工作起步早、成效显著。为进一步宣传推广惠州志愿服务的创新举措,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特别安排央视科教频道《讲述》栏目摄影组来惠州采访拍摄,主要内容围绕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以惠州市积极开展对优秀志愿者的关爱活动为切入点,集中体现志愿服务激励、回馈、嘉许等方面的内容。

在惠州拍摄的3天时间,摄影组先后到高榜山挂榜阁好人馆、惠州市志愿服务救护培训中心、惠州志愿服务学院、惠州博物馆(好人馆)、黄元盛好人工作室、惠侨社区学雷锋志愿服务站、博罗松树岗村农村志愿服务点、张瑞霞好人工作室、惠州市志愿服务联合会、惠州好人志愿服务站吴惠娇站、惠州南站等十多个地点进行全方位的拍摄,多角度展示惠州志愿服务的特色与创新。

为期3天的拍摄,摄影组编导金晟对惠州志愿服务的氛围印象深刻。“在拍摄黄元盛好人工作室时,我感受到黄元盛在传递志愿服务方面做得很突出。他在开展志愿服务、传播志愿服务的同时让很多人真切感受到志愿服务的魅力,进而影响了很多人主动加入到志愿服务团队中。而惠州志愿服务学院和志愿服务救护培训中心做得很有特色,培训学院让很多学生从青年开始汲取志愿服务精神,并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志愿者来学院进行系统培训,让志愿服务更加专业化、制度化和规范化。”金晟说,在惠州的3天时间,他发现惠州是一个非常漂亮舒适的城市,同时也深刻感受到惠州人民的热情。

惠州市形成“10分钟志愿服务圈”

2014年7月1日,惠州市正式成立志愿服务联合会,经过4年的快速发展,目前在惠州志愿服务网注册的志愿者已超过63万人,志愿服务组织近5000个。2017年2月,惠州市被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列为第三批“志愿之城”试点城市,为目前广东省4座试点城市之一。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市文明城市工作局局长、市志愿服务联合会会长韩维斌在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表示,惠州市秉承志愿服务精神,推进志愿之城创建,信息化推进、组织化管理、项目化运作,目前,全市注册志愿者人数占全市常住人口的16%,注册志愿者的志愿服务活动参与率达70%,百姓对志愿服务满意率超过90%。

据介绍,惠州市在全省率先创设“一网”“一微”“一室”“一校”“一云”“一报”“一卡”“一站”等“八个一”志愿服务平台,使全市志愿服务数据共享、工作渠道畅通、运行高效便捷,为全社会广泛参与志愿服务提供了方便有力的通道。惠州市还不断拓展志愿者服务,以“站、岗、点、室”“四位一体”学雷锋志愿服务平台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阵地化,形成“10分钟志愿服务圈”。

韩维斌介绍,在推进志愿之城的创建过程中,惠州市不断提升志愿服务工作水平、工作质量,重点工作项目化,项目推进责任化,责任落实清单化,通过系列相关机制和体系,推动志愿之城向文明之城不断迈进,高水平夺取了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下来,全市63万注册志愿者将上下一心,让志愿服务工作实起来亮起来强起来,为岭东雄郡惠州打造国内一流的志愿服务,让百姓享受到更美好的生活。

新闻推荐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 中医现代化 要充分利用现代技术

工程院院士张伯礼。南方日报记者王昌辉摄南方日报讯(记者/廖钰娴)“中西医结合的关键在于"合"”,7日上午,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