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资企业扎根惠州“枝繁叶茂” 台企占惠州市外企总额的18%,众多台商一家三代在惠工作生活

惠州日报 2018-11-06 08:38

惠州市一台资企业工人在生产车间工作。 本报记者杨剑辉 通讯员周宏坤 摄

几天后,第五届台湾精品博览会将在惠州举行。近年来,台资企业在惠投资发展情况怎样?在博览会即将揭幕之际,本报记者走访了惠州市相关部门和部分台资企业。

据介绍,截至2017年底,惠州市累计引进台资企业1725家,实际投资总额达40多亿美元,居全省第四位,占惠州市外资企业总额的18%。从投资总量看,台资仅次于港资,居第二位。从经济贡献看,2017年全市台资企业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2%。台资企业已成为惠州市外向型经济主力军。

1994年4月23日成立的市台商投资企业协会,会员企业由100多家发展到750家,获评“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特别奖”“南粤慈善奖”“广东台商赈灾先进单位”“全市先进社会组织”,凝聚力不断增强,桥梁纽带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在惠投资总额1亿美元以上台资企业13家

大欣集团董事长张秋进、直昌科技董事长沈荣发、长光艺品实业公司董事长王圣华、宏凯鞋业董事长王兴华……他们热爱惠州、钟情惠州,“一家三代”在惠工作学习生活,都说自己是“惠州人”,台企台商不断融入惠州发展。

两岸恢复交流30多年来,台资企业搭乘大陆“经济快车”获得了长足发展。在惠台资企业相中惠州便利交通的物流优势和人杰地灵的人文地理环境。“我们现已成为惠州人,伴随惠州新的发展,在惠台企台商将有新的更大发展。”张秋进有感而发。

从总体上看,惠州市台资企业投资发展呈现以扎根型为主,投资规模较大、增资扩产踊跃的特点。据了解,惠州市80%台资企业都是自购土地,自建厂房,对惠州经济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增资扩产踊跃,扎根惠州发展信心坚定。华通电脑(惠州)有限公司通过3次增资扩产,投资总额达5.87亿美元,是目前惠州市最大的台商投资企业。李长荣橡胶(惠州)有限公司3次增资扩产,投资总额从原来的4000万美元增加到1.1亿美元。目前,在惠投资总额1亿美元以上的台资企业达13家。

惠州市台企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

惠州市台资企业主要集中在博罗县惠阳区、仲恺高新区、惠城区等地,逐步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变,第三产业投资增长迅速。同时,台商投资向组团式、系列化方向发展,具备相对齐全的产业链,台商投资聚集效应不断增强,形成了以各乡镇为载体,配套较为完善,“枝繁叶茂”、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如惠阳秋长街道的乐器、新圩镇的音响,博罗湖镇的精密线路板、石湾镇的塑胶、龙溪街道的电子、长宁镇和福田镇的现代农业,仲恺陈江街道的灯饰,大亚湾的化工等。

产业集群“枝繁叶茂”的同时,在惠台资企业正谋划推进新的更大的发展。据介绍,台资企业在大陆上市意愿强烈,发展势头良好。目前,惠州市共有2家台资企业在大陆上市;基准精密工业(惠州)有限公司、超声音响(惠州)有限公司等台企已完成股份制改造,正紧锣密鼓推进上市;濠玮电子(惠州)有限公司等10多家台资企业正积极筹划在大陆上市。“台资企业渴望在大陆上市,以本土化成为大陆的公众公司;希望以上市公司的身份打造品牌,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公信力;通过上市募集资金,从根本上解决融资问题,实现新的发展。”一在惠台企“掌门人”说。

惠州市有专家学者指出,台企上市的最大意义,在于两岸经贸关系在更深层次上的交流与融合,及两岸企业文化的互相影响与渗透,进而使两岸经济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惠州助台企上市相关工作要努力走在前列。

在惠台企创新转型成效明显

近年来,惠州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引导扶持台资企业适应形势变化,以科技创新提升竞争力,以自创品牌提升产品价值,在惠台资企业创新转型成效明显。

市台商协会副会长林烈堂、吴文耀带领企业主动转型,在惠阳淡水投资设立“惠州自造者创客空间”,从美国华尔街引进青年台商萧秉丞共同经营管理。目前,该创客空间已进驻无人机、3D打印、互联网支付设备等30多个创新研发团队,其中3个团队已获A轮融资。央视专题报道了萧秉丞在惠创业故事。

宝德表业(惠州)有限公司设立了惠州首家可穿戴智能设备研发创新中心。随着纪念品、礼品行业市场的严重萎缩,以生产各类工艺品为主的盛贸艺品(惠阳)有限公司主动转型,设立贸耕实业有限公司,种植18000亩高价值植物,发展旅游、观光、养老、健康等产业,打造“原水味”系列手工皂与精油等纯植物护肤用品,产品行销全国,企业走出困境,迎来新生。市台办积极推动仲恺高新区在台湾设立台北(仲恺)孵化育成中心,在高雄成立爱迪生(仲恺)创客学院,为台企转型创新提供平台。

为适应经济环境变化,提升企业竞争力,惠州市台资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惠州物联微电子有限公司研发团队取得多项国家专利技术,掌握了无线系统芯片、通信协议、系统软件到系统解决方案等物联网核心技术,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智能工厂、智能家居。台企注重品牌建设,自创品牌。目前,惠州市台资企业有元味、EA、宝德、源水味、佳联、家必洁等100多个知名品牌。惠阳兆吉鞋业有限公司创设了“汤普”等多个高档女鞋自主品牌,女鞋年生产能力达300万双以上,产品出口美国、日本、欧洲及中东市场。

惠州市台资企业还注重抓好技术改造,通过工业技改,实施机器换人,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濠玮电子(惠阳)有限公司通过使用物联网技术和机器换人,初步实现工业4.0,用工人数从2500人降到1200人。华通电脑用工高峰时员工超15000人,自去年建设自动化生产线后,用工人数减少20%。

本报记者杨剑辉 通讯员周宏坤

新闻推荐

产后脱发需重视身心恢复有良方

■中医养生南方日报讯(记者/廖钰娴通讯员/程秋伊)对于很多产妇来说,身材和体质的恢复是产后最为艰难的事情之一,而让她们备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