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积极探索应对新高考改革方式 部分学校开生涯规划课 “第二课堂”试水走班制

南方日报 2018-11-01 07:03

惠州市综合高级中学高一(6)班学生正在上生涯规划课。

叶淑红摄

“路边有一片桃园,假如可以进入桃园摘桃子,但只许前进不许后退,只能摘一次,要摘一个最大的,你会怎么办?”10月30日上午,惠州市综合高级中学高一(6)班的学生面对老师的提问陷入沉思,他们正在上一门特别的课程——生涯规划。为了使学生更好应对广东省新高考“3+3”模式,该校正在积极探索应对方式。

按照国家统一规划,广东是今年进入高考改革新阶段的17个省份之一。日前,广东省印发《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做好普通高中课程教材实施工作的通知》,以有序衔接课程、教材、教学与考试改革;同时,省教育厅透露消息,广东高考综合改革方案目前正在按程序报批,正式公布时间将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和安排进行。

如何应对新高考?虽然具体方案尚未出台,但惠州市有关部门和部分学校未雨绸缪,陆续推进相关工作,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见习记者于蕾

南方日报记者周春

部门动作

将开展新课程新教材全员培训

省高考综合改革方案目前尚未公布,但相关的配套文件和措施正有序推进。根据《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2016年8月,省教育厅印发《广东省教育厅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办法》和《广东省教育厅关于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办法》。10月8日,《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做好普通高中课程教材实施工作的通知》正式公布,规定从2020年秋季学期普通高中高一年级开始实施新课程方案,使用新教材,要求各地做好新课程新教材全员培训工作,并指导学校从2018级学生开始有序推进选课走班。未来,省教育厅还将出台相关文件,指导各地开展选课走班。

惠州2016年印发的《惠州市教育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中,已有相关对接措施,要求构建适应人才培养新要求的高中教学新模式,结合课程改革和高考制度改革,尝试进行“走班制”、“分层教学”和分学科设立“学考班”、“选考班”等教学模式的改革,并探索与新教学模式相适应的学生管理模式。

惠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上半年,该局邀请浙沪有关专家对惠州普通高中校长、年级主任等相关负责人进行培训,等省高考综合改革方案出台后,还将开展进一步培训。届时,惠州将邀请新课标专家开展新课程新教材全员培训,按照省里要求,在2020年8月底前完成高一年级各学科教师培训工作,2021年秋季开学前完成高二和高三年级各学科教师培训工作。同时,惠州市教育局将指导各学校借鉴其他省市先行改革经验,结合本地、本校实际,广泛征求学生、家长意见,推进选课走班。

学校举措

多种方式应对新高考

所谓“3+3”新高考模式,是指考生总成绩由统一参加的语文、数学、外语3门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门科目成绩组成。计入高考总成绩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由考生根据所报考高校的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3科,打破以前的文理分科壁垒。

为应对新高考,惠州市部分学校已开始进行探索。惠州中学副校长何全明介绍,该校高一年级学生已经在试水选课走班模式。据悉,该校课程设置由标准课程、特色课程和拓展课程构成,拓展课程主要是课外实践活动,学生可在每周的周二和周四下午选择“第二课堂”。

类似的探索,惠州综合高中也在进行,该校特别为2018级高一学生开设生涯规划课,为新高考改革做好准备。惠州综合高中高中部校长毕海静颇为自豪:“据我了解,目前,惠州在高中阶段开设生涯规划课程的还只有我们学校。”她介绍,生涯规划课由校领导牵头,骨干教师、心理教师进行授课,通过分阶段精品化教学,帮助学生认识了解高中生活,不断挖掘个人兴趣爱好,从而对学习生活、分科选科、报考专业等方面有所规划。据了解,惠州中学也在部署“师生生涯规划”相关事宜,将在11月进行以《我对新高考下走班的思考》为题的全员调研。

对于选课走班,惠州综合高中已有初步思路。高一年级主任徐小虎告诉记者,学校大致拟定了“两步走”计划。该校打算按“定班+走班”模式落实选课走班,在高一学年结束前先对学生选科意向进行两次摸底,初步确定以语文、数学、外语为基础的行政班级规模;然后根据省里相关部署,为学生提供“选科套餐”,固定1—2科,减少走班规模。“这样既便于学校的管理,也能减少学生学习负担。”

惠州其他学校也在为新高考改革厉兵秣马,积极筹备。惠州市华罗庚中学主张“以静制动,静观其变”,应对新高考改革。为深入学习浙江高考改革经验,该校高一年级分管教学负责人朱树森赴浙江金华艾青中学跟岗学习一个月;同时,学校已成立新高考研究小组,充分发挥各学科备课组长带头作用。

改革难点

师资供求失衡教室配备有限

开展选课走班是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考综合改革的内在要求。不过,结合各地学情和改革经验,新高考模式对学校的师资配备、教室配置以及走班选课的学校秩序维护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既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权,又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实施新高考改革?

《惠州市教育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要优化普通高中提升质量的条件,按照广东省关于普通高中教师编制标准配齐配足教师,新建学校或挖掘潜力,增加教室数量,从师资、硬件和经费方面为高中质量提升保驾护航,满足“走班制”“分层教学”的需要。

惠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外省新高考选课走班主要有两种模式,“学生自主选择”和“学校提供组合套餐”。该负责人认为,学校应结合自身硬件设施和师资状况开展选课走班,在尊重学生选择权的基础上提前筹划,必要时在有关文件指导下可采取“组合套餐”选科模式,由学校酌情为学生提供固定的选科组合。

今年新开学的惠州中学,在建设之初就为新高考改革做足了准备。该校将每栋教学楼的6楼设置为选修教室,共有30间选修教室;在教师招聘时,也综合考虑到新高考改革因素,“基本可以满足选课走班需求”。

除了惠州中学因为新开办较有优势外,惠州大部分学校在教室配备和师资力量方面准备不足。面对可能出现的不同学科师资需求结构性失衡问题,比如语文老师需求量可能很大,物理老师需求可能很少,惠州综合高中计划通过摸底调查初步了解学生的选科意向,再根据该校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全省历年报考实际,针对需求量可能较大的学科增聘老师。徐小虎表示,目前惠州综合高中可供选择的走班教室数量有限,为此,该校将新建3栋教学楼,其中一栋综合楼设120间教室用于选课走班。

新闻推荐

为政府分忧 为群众解困 惠州市社会工作者协会恪守服务宗旨打造社会工作交流平台

成立惠州市第一期社工讲师团。社工开展儿童活动服务。开展督导人才系列培训。社工开展儿童活动服务。社工开展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