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建审批审查130个工作日缩至37个 仲恺管委会副主任、区科技创新局局长刘勇辉与网友交流
仲恺军工企业亿纬锂能的工厂车间,基本实现全自动化生产。 《东江时报》记者黄岸媚 通讯员肖杰 摄
东江时报讯 记者黄岸媚 通讯员古观莲 10月23日,仲恺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区科技创新局局长刘勇辉作客仲恺高新区门户网站在线访谈论坛,就“科技创新 军民融合”等问题与广大网友进行在线交流。刘勇辉介绍,该区已设立了上亿元的产业基金,立足高标准打造军民融合产业园(起步区800亩),为优秀项目落地该区在优化营商环境、扩大投资方面。与此同时,还出台《仲恺高新区实施投资项目系统集成审批改革建立快审速批机制工作方案》,主要在整合审批体系、简化部门职权、创新承诺机制、鼓励先行先试等四个方面上“下功夫”。
军民融合特色更鲜明
在当天的在线交流上,不少网友关注日前在仲恺高新区举行的2018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军民融合专业赛。刘勇辉介绍,相比去年军民融合的特色更加鲜明,参赛项目质量更高,知名度和影响力更大,产业化的条件也更成熟,“军味”更浓。惠州赛区作为2018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军民融合专业赛四大赛区之一,今年还成功邀请中央军委科技委科技战略局作为指导单位,是四大赛区中唯一由中央军委科技委科技战略局和科技部火炬中心联合指导的赛区,充分体现了中央军委对大赛的高度重视和强力支持。
二是参赛项目量质齐升,社会反响热烈。今年总共277个项目参加大赛,同比去年增加57个,参赛项目总量增加,质量普遍较高,有的可直接实现产业化。大赛期间,行业领军人物孙家栋院士、戚发轫院士亲自出席颁奖典礼,联合站台为创新创业者鼓劲加温。
三是突出军民融合主题,多种资源导入链接。本次大赛在去年北斗应用和动力电池两大竞赛领域的基础上,新增防务电子领域,进一步扩大了参与范围;新增了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等合作单位,有效链接优质项目资源,深挖创业团队潜力,促使“民参军”更具专业性和针对性。此外创新举办 “北斗”百城百联百用“应用技术推广研讨会”,智慧碰撞之花引起业界共鸣。
作为落实军民融合国家战略的重大战略平台,仲恺高新区规划了24平方公里的 “357军民融合创新产业带”,并出台了军民融合系列扶持政策,设立了上亿元的产业基金,立足高标准打造军民融合产业园(起步区800亩),为优秀项目落地、项目产品市场化提供坚强支持。
军民融合企业将获政策支持
网友“客居陈江”咨询,该公司已获得军工资质认证,能得到哪些军民融合企业政策支持呢?刘勇辉介绍,仲恺高新区在2017年12月出台了《仲恺高新区关于加快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这个政策支持主要包括以下8个方面:
一是提升军民融合企业创新能力。从军工资质、标准编制、军工研发、机构建设等方面对企业给予扶持。
二是支持军民融合重大项目建设。从固定资产投资、资金配套、土地出让、厂房租赁等方面对企业给予扶持。
三是推动军民融合产业聚集发展。从企业加强产业配套方面给予扶持。
四是降低军民融合企业融资成本。从企业上市、场外挂牌、贷款贴息等方面给予扶持。
五是完善军民融合企业投融资体系。设立不少于1亿元的天使、创投、产投等股权投资基金,重点支持军民融合科技创新、重大项目、成果转化、市场开拓、平台建设等领域。
六是建设军民融合公共服务平台。从平台建设、对外服务、孵化器认定等方面给予扶持。
七是建设军民融合成果转化体系。从购买技术和中介服务等方面给予扶持。
八是完善军民融合人才培养机制。按照“恺旋人才计划”2.0版给予支持。
土地挂牌审批从149天压缩到71天
究竟仲恺高新区在优化营商环境、扩大投资领域有哪些创新之处?对此,刘勇辉介绍,该区出台《仲恺高新区实施投资项目系统集成审批改革建立快审速批机制工作方案》,主要在整合审批体系、简化部门职权、创新承诺机制、鼓励先行先试等四个方面上下功夫。
首先是突破审批部门各自为政的职能壁垒,全面整合优化审批体系。一方面,首次将土地出让这一至关重要的审批阶段纳入改革范围,并推动水务、交通、文化、气象、人防、消防、供电等所有具备审批职能的部门加入改革队伍,实现审批事项改革全履盖,并为全方位整合审批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突破性地将设计报建阶段整体前移至用地审批阶段末端,打破了以往用地和报建互为分割的职能壁垒。
还在突破审批职权繁杂臃冗的机制弊端,强力精简压缩审批流程上下功夫。土地挂牌阶段集成审批,合并办理测绘用地和编制红线图、并联办理现场公示和方案审批、取消出让后编制建设用地红线图环节等6项措施,将土地挂牌审批从149个工作日压缩到71个工作日,压缩约52%的时间。规划报建阶段集成审批。通过并联办理用地规划许可证和方案设计审查、并联办理工程规划许可证和初步设计审查、取消或整合后置共15个审批事项,将设计报建阶段审批和审查从130个工作日压缩到37个工作日,压缩约72%的时间。
该区还突破部分审批事项先办后补的法律障碍,扎实探索快审速批的信用承诺制。先行实施守信企业提前办理设计报建、提前办结设计方案图审查和初步设计审查等3项比较简单易行的承诺制改革,探索在全区范围内推行提前核发施工许可证的承诺制改革。
最后,该区探索承接上级各部门的行政审批权限,通过减少申报层级加快审批进度。将实行信用承诺制的项目类别放宽到所有行业,并探索对更多的审批事项实施信用承诺制;对潼湖生态智慧区投资项目免于可研审批由3000万元以下的投资限额放宽到不限投资规模。
“缺芯少魂没面子”有望成为过去
在近期的仲恺高新区宣传片中,提到了仲恺高新区正努力破解“缺芯少魂没面子”的被动局面。
对此,刘勇辉表示,该区通过引进一批龙头项目,并依托这些项目,形成了玻璃基板、面板、模组到整机生产的平板显示产业集群,不断提升电子信息产业的规模和水平,扭转了长期困扰产业发展 “缺芯 (芯片)少魂(软件)没面子(面板)”的被动局面。如在“芯”方面:引进了展讯通信智能终端芯片、百维存储芯片等项目;在“魂”方面:引进了SAP、软通动力等多个软件开发、应用及培训项目;在“面子”方面:引进旭硝子显示玻璃、TCL模组整机一体化等项目。今年9月,仲恺梧村人工智能产业园、广东·中电北斗芯创谷项目顺利签约,两个百亿级投资的重大项目先后落户仲恺;本月18日,该区与华为软件技术有限公司签订合作框架协议,仲恺区将借助华为的品牌效应和产业政策的引导,全力打造仲恺的软件生态链条。
综上,这些重大项目的成功引进和落户,将成为该区电子信息产业强链补链的重要抓手,“缺芯少魂没面子”的现状有望成为过去式。
新闻推荐
153人现场达成仲恺求职就业意向 第三届“创新创业·盼凤还巢”人才引进交流会吸引276名应届学子参加
大学生们在和用人单位交流,企业负责人详细介绍企业情况和工作岗位内容。《东江时报》记者黄岸媚摄东江时报讯记者黄岸媚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