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进华为合作,惠州将得到什么? 夯实创新基础 吸引高端项目
近年来,惠州孵化器集聚并孵化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南方日报记者梁维春摄
华为与惠州仲恺签约了,近日,这一消息引起了业界人士的关注。
签约的一方是华为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它是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该公司在电信网络、终端和云计算等领域构筑了端到端的解决方案优势,并依托华为的研发和综合技术能力,在云计算服务领域与合作伙伴实现开放合作。今后,双方将在平台应用、创新创业、产业生态三个层面进行合作。
尽管目前双方签的是一个框架协议,仍可从中看出,仲恺乃至惠州的电子信息产业有望借此提升软件产业链和信息化水平,并引进更多华为上下游的合作伙伴,形成产业集群发展的优势。
南方日报记者刘光明宝
电子信息产业将迈向更高端
根据协议,双方将通过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云计算数据中心、软件开发云创新中心、人才培训实践中心、云产业及智慧城市展示中心,并依托这几个中心的建设,打造“城市云平台”及“云产业发展平台”。
“我们经过5个月的磋商,最终定下了合作方案。”仲恺区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张莉兰透露。记者了解到,今后,仲恺将为华为方面免费提供一定的云计算机房(不含设备)和办公场所,并安排数额较大的资金购买华为云计算及相关服务。
为何要花这么大的力气引进华为合作?从签约一方来看,华为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在电信网络、终端和云计算等领域构筑了端到端的解决方案优势。其母公司华为则是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提供商,业务遍及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无论从研发能力还是可链接的上下游企业来看,都是巨大的合作资源。
同时,华为方面也承诺,将推动引入华为全球上下游生态合作伙伴,共同打造仲恺高新区软件生态链,提升区内企业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借此,双方将一起推动仲恺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推动仲恺高新区乃至惠州市产业信息化发展。
可见,与华为的合作将为惠州注入一股强大的动力。如果从更细处着眼,可以发现,合作还将提升惠州电子信息产业的软件生态链。比如,双方将共同打造“软件开发云创新中心”,吸引与华为合作的软件团队及人才入驻,促进仲恺乃至惠州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快速发展,形成软件生态体系竞争优势。
而软件正是惠州电子信息产业的一大短板。惠州虽然是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电子信息产业产值达到3756亿元,但这一产业整体上大而不强。企业自主研发能力较弱,大部分企业处于加工制造为主的中低端。
“缺芯少魂没面子”,这在过去常常被用来概括惠州的电子信息产业缺乏芯片、软件和显示面板等最重要的产业链。其中的“魂”,指的就是软件。近几年来,仲恺区作为惠州电子信息产业最大的板块,有针对性地引进了SAP、文思海辉、软通动力等多个软件开发、应用及培训项目。这次引进华为合作,无疑也是为了强化软件方面的力量,以使得电子信息产业迈向更高端。
从广深科技创新走廊集聚更多资源
位于珠江东岸,紧靠广深,这是惠州的一大区位优势。尤其是面临深圳资源外溢的趋势,惠州拥有更多机会承载这些创新资源,引进华为这样的项目合作。今年召开的惠州市委第十一届六次全会指出,要积极对接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大力吸引成长型的创新企业,培育出更多“瞪羚企业”,形成支撑惠州创新发展的强劲动力。
在近日刚结束的2018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军民融合专业赛(惠州赛区)中,广州希森美克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一举夺得了唯一的一等奖,并获得100万元奖金。据了解,这是来自广州的一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智能自修复纳米涂层核心技术。该公司负责人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惠州的军民融合进展快,环境也好,以后可能会考虑在这设分公司,或以其他形式和惠州开展合作。仲恺区管委会副主任刘勇辉则透露,该区将到广州实地考察这家企业,争取把它引进仲恺。
在此次大赛过程中,仲恺还与7家企业签订了合作项目,其中有3个就来自深圳等周边城市,涉及信息化和新材料等领域。
事实上,惠州与广深等周边先进城市的对接近年来一直在加强。去年5月,TCL集团模组整机一体化智能制造产业基地项目在仲恺动工建设,建成后预计年总产值近900亿元。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和深圳的TCL面板项目配套,即玻璃基板在惠州生产,面板在深圳生产,模组整机一体化又在惠州完成,在惠深之间形成了产业共建的格局。对于惠州而言,该项目将完善惠州的平板显示产业链,带动上下游配套产业链供应商到惠州投资。
仲恺区投资促进服务中心数据显示,去年该中心在深圳接洽了50多个项目,均为该区重点发展的以北斗、激光、半导体、人工智能以及大数据与物联网为主导的新“4+1”战略性新兴产业,或平板显示、LED、移动互联网、新能源、云计算和现代装备制造等“4+2”战略性新兴产业。
“关键要对接广深港澳等先进地区,引进更多高端人才、项目和技术等创新资源。”在近日举行的惠州市科技创新工作会议中,有关负责人指出,要这样突出重点地抓当前的科技创新。可以预见,今后除了本地培育的一批创新型企业之外,将有更多来自广深等地的高端项目在惠州涌现,成为惠州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一股强劲动力。
■观察眼
引进项目要符合自身发展需要
近年来,在惠州的经贸交流过程中,以前常用到的“招商引资”一词已变成“择商引资”。一字之差体现了诸多变化,最主要的原因是土地等资源有限,而可供选择的项目增多。因此,不是碰到什么项目都要,而是有针对性地选择较高端的,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项目。
其实这种选择思维,企业一方也在改变,甚至比较强烈。因为要引进项目发展的地方太多,去哪里落户对企业最有利?企业自然也要挑一挑。明白了这个道理,有利于准确而高效地引进项目。
对惠州而言,它是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这一产业的年产值已达到3756亿元,这样的产业基础就是它吸引电子信息产业相关项目的最大优势。因为,任何项目都处在一定的产业链关系中,从研发、生产到销售都存在上下游合作伙伴。产业链聚合易于降低企业成本,形成集群发展的优势。
但在科技日新月异、创新创业如火如荼的形势下,仅仅有这样的产业基础仍然不够,惠州还需进一步夯实创新基础,才有可能吸引到更多高端项目。
这从华为公司副总裁、政企云总裁、数字政府业务部总裁杨瑞凯在签约时的话语中也能窥知一二。他说,近几年来,新经济新业态层出不穷,很难想象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会给将来的生活带来多大影响,但现在来看至少会呈现三个特点,即万物互联,基于万物互联的云计算大数据的发展,以及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的人工智能。因此,这几年华为在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方面的投入非常大,以支撑未来相关产业的发展。
可见,华为已经瞄准了这些前沿技术和产业方向,并作了一些布局。把视野放大一些,来到惠州的其他企业和项目,有相当一部分也是朝着更高端的方向发展的。这样一来,必然对惠州的科研力量、高新技术企业孵化能力、科技服务水平、科技金融等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期待。惠州如果下大力气继续夯实创新的基础,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必将获得更多高端项目的青睐。
新闻推荐
无人机在植保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新华社图南方农村报讯日前,笔者从无人机在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