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家乡发展 传播惠州文化 老家大亚湾的王昌泉移居美国43载不忘故土

惠州日报 2018-10-17 08:42

王昌泉、王佩芳夫妇对中国怀有深厚感情。

金色秋季,是收获之时,也是大雁南归之际。今年87岁的王昌泉和86岁的妻子王佩芳正是南归的“大雁”。1975年,他们从香港移民至美国。老家在大亚湾的他们,43年来从未忘故土。作为侨领,王昌泉心系祖籍国,关注并关心中国的发展。对于家乡惠州,他更是倾心相待,曾邀请惠州文艺界人士到美国演出,展现惠州风采,传播惠州文化、客家文化。日前,在惠州的朋友为他们举办了一场省亲晚宴。

省亲晚宴唱起《我的祖国》

王昌泉、王佩芳伉俪的省亲晚宴由在惠州的好友组织,共有100多人参加。夫妇俩精神矍铄,他们和老朋友相聚一堂,现场洋溢着浓浓的桑梓之情。

现场参加活动的人员来自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这些都是王昌泉认识的朋友。惠州市外事侨务局有关负责人在现场致辞时表示,改革开放40年来,广大海外侨胞心系祖籍国、心系家乡,积极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办公益,传承传播中华文化,通过各种方式给予祖籍国大力支持和援助,对中国发展进步作出了贡献,“王昌泉先生的所作所为是千千万万海外侨胞无私奉献的生动缩影。”

当天,正是王昌泉87岁生日。相聚情浓之时,大家一起唱起《我的祖国》,现场洋溢着浓浓的爱国情愫。

曾邀请惠州市歌舞团到美国演出

王昌泉非常喜欢唱的一首歌是 《松花江上》,“我是"九一八"事变后出生的,对祖籍国的苦难历史感受非常深刻。”1945年抗战胜利后,王昌泉到了香港上学。1948年,他学成归来,在大亚湾做了两年小学教师。“1951年,我再次去香港,从此就在香港定居了。”在香港,他认识了家乡人王佩芳,两人相恋相知结为了夫妻。

王昌泉在香港主要从事会计工作。上世纪70年代,香港经济比较低迷,王昌泉夫妻俩要养活5个孩子,十分艰难。那时,王佩芳的妹妹已在美国定居,建议他们带孩子移民美国。1975年,王昌泉考虑再三,最终决定全家移民美国。

身在美国,心却从来没有忘记过故土。在美国,王昌泉积极关注中国的发展变化。同时,他还参加了旧金山的华侨华人组织,积极和华侨华人交流。后来,三藩市客属联谊会成立,王昌泉被推选担任主席。在由一些侨社团组成的旧金山湾区各界华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委员会,王昌泉担任过4年执行主席。

1987年,受中国驻美国旧金山总领馆的邀请,王昌泉等8名侨胞回到中国交流。“那时我们去了好多个城市,最后回到了惠州。”这是王昌泉离开家乡后,第一次回到惠州。从那以后,王昌泉年年都要回来,2001年后,每年回来两次。1998年,王昌泉在香港看到了当时惠州市歌舞团的演出,觉得很不错。那时,他萌生了一个想法:邀请家乡的艺术团代表到美国旧金山参加澳门回归华侨庆祝演出。

1999年,惠州市歌舞团走出国门,来到美国旧金山演出,一展惠州风采。从此,王昌泉和惠州文艺界结下了不解之缘,大家常常相互交流。现在,王昌泉还担任惠州市海外联谊会、惠州市客家文化经济促进会名誉会长,惠州市海外交流协会、惠州市群星客家艺术团、惠阳区民间文艺家协会顾问等职务。

伉俪情深已携手走过64载

王昌泉、王佩芳相携走过64载,已是四代同堂了。“金婚、钻石婚纪念都过了,大家都说我们越长越像了。”王佩芳笑着说。不论去哪,夫妻俩几乎形影不离,每年回中国,两人都是一起。

“我们1954年结婚,两人是隔壁村的,在香港认识之前,都知道对方,但没有见过面。”“做夫妻不容易,一个硬,另一个就要软。”王昌泉谈起夫妻的相处之道,还开起了玩笑:“你看我的耳垂这么长,就是她拉长的。”“我脾气不好,他脾气好,每次我发脾气,他都让着我。”王佩芳说,夫妻之间要相互尊重。

生活中,王佩芳喜欢和女儿一起散步,王昌泉则喜欢看书、唱歌。“我在香港上过音乐学院,唱男高音,在家经常唱歌。”夫妻俩对中国怀有深厚的感情,“希望中国越来越强盛!”王昌泉说。

文/图 本报记者方莲花 通讯员周伟清

新闻推荐

自主研发网上作战系统助力一线抓捕 市公安局情报信息中心民警廖天红争当公安科技信息化创新工作排头兵

廖天红。人物档案廖天红,男,42岁,中共党员,二级警督警衔,现任市公安局情报信息中心副主任科员。他先后荣获“全国追逃先进个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