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家栋再来惠助阵双创赛 2018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军民融合专业赛(惠州赛区)复赛昨开赛
昨日,“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中科院院士孙家栋出席北斗“百城百联百用”应用技术推广研讨会给企业家鼓励。本版图片 《东江时报》记者黄岸媚 通讯员刘铭 摄
来自北京的李镇铭教授,为本次大赛年纪最大的参赛者。
东江时报讯 汽车被刮花了不用害怕,喷上一层高科技纳米涂料,漆面就能智能愈合;85岁的老教授也千里迢迢过来推销他的 “汽车智能防撞防堵I型控制器”……昨日,2018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军民融合专业赛(惠州赛区)复赛在仲恺高新区拉开帷幕,来自北斗应用、动力电池、防务电子三大领域的132个项目同台较量,12强项目脱颖而出,进入决赛。
昨日,大赛系列配套活动也一应开展,“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中科院院士孙家栋,中国工程院院士、神舟号飞船总设计师戚发韧也出席会议给企业家们鼓励。
据悉,该大赛作为2018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军民融合专业赛四大赛区之一,由中央军委科技委科技战略局、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指导。
复赛12强项目脱颖而出
据介绍,2018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军民融合专业赛(惠州赛区)共收到了全国14个省市及海外地区的277个项目报名,经过网络评审与初赛遴选,132个项目进入复赛。复赛阶段由省生产力促进中心牵头,组织了行业领域专家、军民融合技术专家与创投专家进行评审事宜,参赛团队则以“8+7”的模式进行路演答辩,以评委得分平均分作为晋级凭据。
最终,广州希森美克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黑龙江西亚金属表面工程技术研究院闻雪友院士工作站团队、北斗天地股份有限公司、德赛西威智能交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等企业和团队的12个项目进入决赛,并产生15个优秀项目。
东时记者留意到,在今年进入复赛的参赛项目中,三分之二的项目来自广东本土,德赛西威、华阳通用、硕贝德、亿纬锂能等惠州本地企业均在其中。赛事涌现出大批高新科技前沿项目,所展现的新能源、新材料、新成果可广泛应用于移动通信领域、互联网领域、汽车、航空航天、卫星导航通信、无人机等各个领域。
孙家栋戚发韧出席研讨会
昨日,大赛的系列配套活动全面启动。本届赛事的首推亮点———北斗“百城百联百用”应用技术推广研讨会在仲恺高新区科融创业大厦学术报告厅举行。
会上,两个重磅嘉宾莅临现场。“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中科院院士孙家栋出席会议给企业家们鼓励,中国工程院院士、神舟飞船总设计师戚发韧也同时出席研讨会。戚发韧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飞机系,分配到国防部五院一分院工作,为中国航天专家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号”的总设计师兼总指挥。
来自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会长于贤成、首席专家曹冲、九州北斗董事长贾必明、北斗天汇董事长刘忠华、北斗航天副总裁魏爱辉、北京理工大学王博教授与讯腾公司总监王艳艳受邀出席此次研讨会,并围绕北斗技术在智能信息产业、应急安全、防恐维稳等六个方面的应用进行研究报告。随着北斗系统组网日趋完善,定位精度和广度大幅提升,北斗技术从单纯军用向其他领域广泛延伸。首席专家曹冲在研讨会上表示,北斗新时空体系是我国智能信息产业发展的核心主线。
规划产业园接收优质项目
2018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军民融合专业赛(惠州赛区)颁奖典礼今日将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孙家栋、中国工程院院士戚发轫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原副司令赵兴发将来到现场。此外,仲恺高新区军民融合产业园项目签约仪式也将在颁奖典礼上进行。
据了解,仲恺高新区对于拟落户的项目与高新科技成果,将给予高额奖金奖励,提供政策、融资、人才、企业资源链接等多种形式的支持。由仲恺高新区科创局邀请到的多家基金支持单位,作为风投机构参与到赛事中,为大赛中的优质项目提供融资服务。仲恺高新区各园区、镇办的企业招商服务团队也悉数到达会场,为本次大赛的参赛项目落地产业化提供咨询服务。
据悉,仲恺高新区专门为大赛规划了一个24平方公里的产业园,用于承接大赛优质的项目。今年比赛还有重大亮点是,中央军委科技委支持比赛,若企业符合要求,将可能被列入军队采购名单。
现场
汽车刮花能智能愈合
在评审室中,广州希森美克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带来的智能自修复纳米涂层在动力电池及军工领域应用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让评委们眼前一亮。
在汽车漆膜表面只要涂上该功能性纳米涂层,被刮花后就能智能愈合,还能抗污易清洁;在动力电池组里涂上一层,就能起到高强度保护、防水、绝缘、智能自修复等功能;而在军舰上涂上一层,还能防止长微生物、藻类等附着物,还不怕海水锈蚀。该项目一开始路演,就引起了评委们的强烈兴趣,最终多个评委给出了90分以上高分,成功进入决赛。
85岁教授来参赛
复赛现场,一位今年已85岁高龄的老教授出现在舞台之上,他就是来自北京的李镇铭教授,为本次大赛年纪最大的参赛者。88岁的老伴虽腿脚不便,也一同陪伴前来。两人不方便搭飞机,便搭了二十几个小时的火车赶来,志在将这个搁置十多年的心血项目顺利落地。
李教授的项目“汽车智能防撞防堵Ⅰ型控制器”-“Ⅰ型智能防撞防堵汽车”与“无人驾驶”有关,由超高精密机器人纵向代替司机,通过技术实时控制“安全距离”“安全速度”,“定距离准确停、走”,实现汽车防撞,缩短车间距,增大道路路车容量和车流量。本组文字 《东江时报》记者黄岸媚
新闻推荐
垃圾清理完 嫌隙也没了吉华街道消防队营区终于设置了垃圾桶和清运时间,因倒垃圾难引发的矛盾化解了
吉华街道消防队营区终于设置了垃圾桶和清运时间,因倒垃圾难引发的矛盾化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