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取无人车平台尽快落户惠州 惠州将出台军民融合科技扶持政策

东江时报 2018-10-12 08:13

第二届科交会上,参赛人员讲解智能语言教育写作教研系统。 本版图片 惠州东江图片社供图

惠南科技园一家高新技术企业的生产车间。

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明确提出,争取在未来十年把惠州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城市,打造国内知名度极大提升、国际影响力逐渐显现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创新活力之城和令人向往的现代化品质城市。

日前,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周章玉接受《东江时报》专访时说,该局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践行新发展理念,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打造聚集创新动能的“第二岛链”的目标,抓好创新驱动发展“八大举措”各项工作,积极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高标准建设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好珠三角(惠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珠三角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为惠州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创新引擎。

补齐科技创新政策体系短板

全会提出,要让新动能的、高成长性的、创新型为主导的企业在惠集聚和涌现。那么,科技部门有什么措施,吸引创新型企业在惠州落地生根?周章玉说,该局将在政策机制上努力,让企业进行创新时没有约束,可以自由自在。

“梳理完善科技政策体系,狠抓政策落实到位。”周章玉介绍,下来将补齐科技创新政策体系短板。特别是,按照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要求,梳理完善“1+6+N”创新驱动发展系列政策文件,加快形成连接基础研究、技术开发、技术转移、军民融合、产业化等创新链各个环节,覆盖产业、财税、金融、人才、知识产权保护以及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各个方面的政策体系,促进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最大限度释放创新活力。

同时,抓好现行科技创新政策落实。如对各县区、各单位的科技政策落实情况进行专项督查督办,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一系列创新优惠政策,进一步提高享受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高新技术企业比例,确保现行创新激励政策落到实处,对各类创新单位应补尽补,使之应享尽享,充分发挥科技政策的激励和引导作用。

加快筹建现代物理与清洁能源实验室

全会提出,要善于把握创新要素流动规律,打造集聚创新动能的“第二岛链”。既要以战略眼光抓“大象型”“狮子型”的大项目,让大企业顶天立地,也要让“羚羊型”企业铺天盖地。如何打通与“第一岛链”的连接点,让更多创新资源在惠州聚起来活起来?

“市委全会报告提出打造集聚创新动能的"第二岛链",这个提法很符合惠州的实际情况。”周章玉说,惠州在科技发展方面与广深等大城市相比,在一定时间内还有距离。不过,惠州可以找准目前的产业和科技定位,立足惠州已有的石化和电子产业优势,在其上下游产业细分领域做足文章,打造自己在细分领域的产业品牌,形成一流的特色领域,最终实现突破。

周章玉认为,可把“第一岛链”符合惠州特色的创新源头,特别是把成长型的创新型小微企业吸收来惠州进行产业化,与“第一岛链”的产业进行有效互补,最终实现惠州在“第二岛链”形成创新动能的集聚。

而且,在广泛聚集创新资源方面,惠州将积极参与广深创新走廊建设,主动吸纳国内创新要素和高端产业“外溢”。并加强与欧美发达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科技合作交流,引导企业根据自身需求引进先进技术,与国外科研机构开展联合技术研发活动,建设海外研发机构等引智平台,大力引进国际高端创新资源。

值得一提的是,周章玉透露,惠州将加强区域科技创新合作,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创建大湾区能源产业创新中心,瞄准世界科技前沿,依托“两大科学装置”,加快筹建现代物理与清洁能源实验室,为广东国家大科学中心建设增添支撑力量。

力争今年孵化面积突破120万平方米

“深化产学研合作,提升新型研发机构发展效能。”周章玉说,下来将突出重点领域和特色产业导向。有针对性、前瞻性地培育引进一批直接面向产业和企业需求、拥有较强科研成果转化能力的新型研发机构,如工业互联网应用研究院、西光所惠州研究院等,补齐惠州高校院所资源相对匮乏、科研力量薄弱的短板。并突出提升新型研发机构发展效能,引导新型研发机构面向市场,提升技术供给和创新服务能力,推动成为高新技术企业孵化源和专业领域技术服务平台。

周章玉透露,将重点推进夏佳文院士主持的医用重离子加速器项目、王复明院士领衔的基础工程设施非开挖技术创新平台、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半导体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打造对接港澳智慧城市及信息技术产业研发与科技成果孵化基地。

并且,下来将加快孵化育成体系建设,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周章玉介绍,将全力引进深圳创业资源,促进孵化器加速器增量提质。引导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积极投资孵化器建设,推动各县区集中优质资源,依托产业园区的空间、技术和产业基础,完善全孵化链条,构建创业苗圃(前孵化器)+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相结合的全过程全要素孵化育成体系,孵化培育更多科技型企业,继续探索在国内外先进城市建设孵化器,力争2018年孵化面积突破120万平方米。

探索惠州特色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大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打造惠州特色转化高地。”周章玉说,惠州将建设珠三角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联动,强化政策支撑保障,探索具有惠州特色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和模式,对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推动重大创新成果在惠州落地转移转化,为惠州建设创新型城市发挥积极作用。

同时,用好用活“科交会”成果转化平台,加快构建线上线下互动、集中对接和分散对接相结合的科交会线上对接常态化机制,支持“科易网”在惠州做强做大,为产学研合作项目做好跟踪服务,密切跟进科交会期间惠州企业交易签约项目对接工作,用好政府扶持资金和风投、创新基金,促进科交会校企交易科技成果加速落地,促进签约项目早日发挥效益。

此外,将加快军民融合科技成果转化。出台军民融合科技扶持政策,促进北斗装备制造、动力电池等技术的发展及应用,积极对接无人车平台、有色金属3D打印技术等团队,争取尽快在惠州落户建设。

延伸阅读

预计今年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100家

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时提到,要抓好高新企业培育,实施“高企树标提质行动”,做好贴身服务,确保今年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1000家。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企业。”周章玉说,一方面,将扩大高新技术企业规模,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对符合申报高新技术企业条件的企业做好贴身服务,协调做好高企申报认定各项工作,预计2018年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可达1100家。

另一方面,在实行“高企树标提质行动”时,注重量质并举,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做好高企评定,坚持认定前的培育与认定后的发展并重。而且,加强对高新技术企业及培育对象的跟踪服务,引导倒逼企业在核心技术攻关、科技人才培养、知识产权布局、企业管理水平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提升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

值得关注的是,周章玉说,该局将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建设,贯彻落实“双创”系列政策,着力打造“双创”示范基地。如建立若干规模较大的创新创业综合体,形成带动作用,充分发挥广东惠州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的作用,推动仲恺高新区省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建设;办好“双创活动周”,支持开展天鹅杯、恺炬杯、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军民融合大赛等系列创新创业活动,探索设立创业引导基金,服务创新创业。本版文字 《东江时报》记者刘建威

新闻推荐

惠州市交通运输局关于启动国道G205治超非现场执法系统的公告

惠市交发(2018)580号为进一步遏制货运车辆超限运输行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超限运输车辆行驶公路管理规定》(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