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城市动脉,提升区位能级

惠州日报 2018-10-09 08:06

乘客在惠州南站乘坐列车前往香港西九龙。 惠州东江图片社供图

编者按 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提出,学习一流,追赶一流,跻身一流,发挥粤港澳大湾区东岸战略腹地和枢纽门户优势,争取在未来十年把惠州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城市。这是站在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新高度的惠州,对新时代城市发展建设的美好愿景,为全省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当好“两个重要窗口”作出更大贡献的使命担当。如何把愿景变为现实?如何扛起重担不辱使命?这些都迫切要求惠州城市能级迈向更强。本报今起陆续推出六篇“大湾区大视野观察·惠州城市能级何以跃升”系列深度分析文章,每周刊发一篇,抛砖引玉,为惠州加快这一历史性进程提供思想镜鉴,凝聚各方智慧。

(一)

这是一个全新的历史高度。

以国际一流湾区的大视野观照惠州,不难发现,地处珠三角核心区连接粤东北和闽赣重要区位的这座城市,正被重新定位。

8月中旬,随着中央和广东省两个层面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全体会议相继召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呼之欲出。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举措,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

粤港澳大湾区包括广东省珠三角九市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具备建成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良好基础。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湾区并不仅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更代表着一种发展理念和路径以及生活方式。世界银行数据显示,全球60%的经济总量集中在港口海湾地带及其直接腹地,75%的大城市、70%的工业资本和人口集中在距岸100公里的沿海地带。湾区引领的城市群,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的重要牵引力量。

粤港澳大湾区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蓝图设计,广东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的战略部署,为惠州抢抓机遇、勇立潮头打开了历史性窗口。“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要求赋予广东新时代使命,身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一员的惠州,必须主动担当作为。

“越己者,恒越。”机遇和使命面前,站在新的历史方位的惠州,毅然向自我挑战、决然跟平庸告别。

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明确提出,学习一流,追赶一流,跻身一流,发挥粤港澳大湾区东岸战略腹地和枢纽门户优势,争取在未来十年把惠州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城市,打造国内知名度极大提升、国际影响力逐渐显现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创新活力之城和令人向往的现代化品质城市。

(二)

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经济长期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而其间的交通基础设施无疑是重中之重。城市能级迈向更高水平,首先是建设更加高效的交通体系,实现城市区位能级跃升。

从人类城市的发展史看,最早的城市多是因海而兴。从航海时代的水运到蒸汽时代的陆运,从传统的铁路运输到空运,再到今天的大高铁时代……交通方式的每一次变革,带来的都是城市从时间概念到空间格局的嬗变,城市区域地位的跃升。

城市经济学认为,城市是社会分工条件下产业和市场集聚的结果。社会分工要求生产上的专业化,由此解决社会劳动效率问题;社会合作要求空间上的集聚化,由此解决社会交易成本问题。社会分工和社会合作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二者共同促进了城市的兴盛。

换言之,集聚是城市经济的最本质特征,集聚降低了交易合作成本,提高了经济发展效益。集聚能降低市场交易合作成本,关键就是集聚方便了空间联系,提高了交通效率。反过来,交通设施的完善,交通效率的提高,又会进一步强化城市集聚效应。

如果把城市经济比作一个有血有肉的肌体,交通则是为城市肌体输送血液和营养的动脉。

一句话,城市“动脉”唯有四通八达,区位能级迈向更高水平,城市经济才能更为活跃。

高效运作的现代市场体系离不开高效发达的现代交通网络。世界著名的东京、纽约、旧金山等湾区城市群,无不具备便捷的市内和城际轨道交通,以及强大的航运能力,并且交通网络逐渐向腹地延伸。网络化的交通基础设施有利于降低货物运输成本、促进资源自由流动,既能推动湾区核心城市与周边中小城市进行产业合作,又能促使城市群与广阔腹地良性互动,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提出建设更加高效的交通体系,正是基于此理。

(三)

放眼珠三角乃至整个大湾区,惠州区位能级提升亦面临“二次创业”的难得机遇。

在全省“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中,惠州整体上处于核心区的东轴线,同时也有着沿海经济带的东翼部分。如何把战略腹地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首先要做的就是自身区位能级的跃升,在交通互联互通上努力实现最大化。由此,新时代惠州交通体系的全面优化升级,面临着历史上最好的机遇。

经过设地级市30年来的发展,惠州高速公路、高铁、城轨、铁路、机场、港口样样都已拥有,但与一线城市相比,交通衔接还远远不够,有效的交通体系建设还存在较大差距。比如城市道路与高速公路连接不够顺畅,城市外围高速公路互通布局不尽合理,城市内部没有快速路贯穿,高铁过境多但枢纽站少,没有很好地为我所用。

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提出,在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建设骨干交通设施的同时,多想办法自筹资金,抓住关键环节,在打通内外快速通道、优化路网连接上下功夫,把交通体系建设得更加方便快捷、更加四通八达。要支持政府聘请专业机构,对现有交通体系进行梳理,更好地设计研究。比如,从国家级交通干线对惠州的最终带动作用出发,深化研究赣深高铁、广汕高铁、惠州机场、惠州港等与其他交通体系的互联互通,提升点对点的通行效率;从提高出行便捷度出发,深化研究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建设,形成更加顺畅高效的出行环境。

交通是区域功能布局的先导,也是区位能级跃升的关键。十多天前,广深港高铁香港段正式通车,香港进一步联入不断扩大的国家高铁网络,从惠州南站直达香港西九龙站更加方便快捷,港惠乃至整个大湾区时空格局又将发生历史性重构。

能级跃升,交通先行。通,才能顺畅;通,才好跃升,才能行稳致远。(白 璐)

新闻推荐

三招缓解 “节后综合征”

南方日报讯(记者/廖钰娴通讯员/程秋伊)国庆黄金周已经结束,上班族迎来国庆后首个上班日。过去一周里,为解放积压已久的工作压...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