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光明力量 情溢惠民之州 惠州供电局为建设国内一流城市提供电力支撑
电网技术人员开展高电压等级带电作业。
千条银线为惠州送来源源不断的电驱动力。
秀丽鹅城,夜晚的东江两岸灯火璀璨。游人如织的西湖,泗洲塔上的炫丽灯光,照耀着惠州这座岭南名郡……每一处辉煌灯火的背后,都离不开电力的“保驾护航。”
万家灯火,灯火中有你有我。南网情深,深情中有真有善。一直以来,惠州供电局秉承着“人民电业为人民”的初心,兢兢业业提供着优质的供电服务,栉风沐雨守护着人民的用电安全。自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召开以来,惠州供电局积极贯彻会议精神,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惠州建设国内一流城市提供电力支撑。
电力先行
惠州电网发展日新月异、提质升级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成员,随着电子信息和石化等产业的快速发展,惠州已然成为一个世界级的产业基地,各项产业对电力的需求亦愈来愈旺盛。今年,惠州供电局计划电网建设投资19.84亿元,全年22项重点工程已投产16项,安排农网改造资金6.98亿元,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促进城乡电力公共服务均等化开展新一轮农网升级。目前,惠州市拥有35千伏及以上公用变电站147座,变电容量3386万千伏安,11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6179千米,千条银线为惠州乃至广东全省输出了源源不断的电驱动力。
惠州供电局正努力打造与国家、城市战略定位相匹配的管理精益、服务精细、业绩优秀、品牌优异的国际一流电网企业,为惠州创建国内一流城市提供充足的电力支撑。
主网动脉
重工程投产为产业转型注入强心剂
今年1到8月,惠州市全社会用电量达271.2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87%,增速居全省第二,珠三角第一,据此估算,2018年惠州地区全年全社会用电量将突破400亿千瓦时大关。
换句话说,2018年惠州全年用电增量将比2017年超过50亿千瓦时,相当于一个三线地级市一年的用电量,由此,也十分迫切需要新的电力动脉“外援”能量。
局面的转变得益于上半年甲湖湾电厂送出线路工程的投产。
据惠州供电局介绍,500千伏甲湖湾电厂送出线路工程输电线路全长191公里,东起汕尾陆丰沿海的甲湖湾电厂,途经汕尾陆河、河源紫金到达惠州,是南方电网近十年来输电线路最长的工程。随着甲湖湾电厂送出线路的投产,直接效益将为珠三角东北部地区新增200万千伏安输电容量。并且随着一系列配套工程的陆续投产,甲湖湾电厂的电能最终将送往惠州市仲恺高新区,从而有效破解仲恺区用电紧张的困局。
以生产LCD新型显示器件为主的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为例,去年提出两期业扩报装需求,第一期报装容量就超过7.3万千伏安,接近于一个110千伏变电站的容量。
虽然通过持续加大配网投资力度来深度挖掘供电可靠性,但目前仲恺高新区依然处于长期向区外电源 “借电”的困境,不过,随着甲湖湾电厂的电能输入,将有效缓解仲恺用电紧张形势。
除了仲恺高新区受益,惠州供电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甲湖湾工程还将满足珠三角东部地区电力需求发展,为建设粤东至珠三角负荷中心第四条输电通道奠定基础。
此外,位于惠东黄埠镇的220千伏埔仔输变电工程也于今年7月建成投产,为惠东县新增36万千瓦供电能力,相当于惠东2017年最大负荷的一半和临近供电范围内吉隆站、塘头站、黄埠站三座110千伏变电站供电能力总和的1.5倍。该项目建成后可与500千伏祯州站、220千伏铁涌站“手拉手”形成供电环网,彻底解决铁涌站长期终端运行带来的中心区大面积停电风险,对完善稔平半岛电网结构和提高电网安全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
众所周知,该工程所在的黄埠镇以鞋类制品及原材料加工作为当地的支柱产业,素有“鞋都”之称。此前受限于110千伏黄埠变电站的供电能力,限制了当地引进较大规模企业或现有企业增资扩产,而埔仔变电站的投运是一大机遇,大大提高了该区域的供电能力,完善了区域招商引资的基础设施条件。此外,220千伏埔仔变电站预留两回220千伏海上风力发电厂接入线路间隔,为各类清洁能源并网发电提供有力支撑,将为促进黄埠镇清洁能源基地建设,助力惠东县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的动力。
供电可靠
“带电作业”提升居民电力“获得感”
源头活水,需要通过延绵不断的河道才能滋养大地,同样地,充沛电能也需要不间断的电力输送,才能确保城市的万家灯火,才能让广大用户享受到用电无忧的“获得感”。
在神秘奥妙的罗浮山脚下,坐落着一个著名“侨镇”——— 博罗县杨侨镇。过去,杨侨以国营杨村华侨农场著称,主产柑桔、龙眼、花卉等,是著名的柑桔种植基地。如今,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带动下,杨侨通过温氏集团、吴波畜牧水产公司等企业的带动,畜牧水产养殖业规模不断扩大,正在逐步成为农业的主导产业。但随着项目的引进、经济的不断发展,杨侨部分区域的电力线路、设备因老旧问题开始显得有些“力不从心”,用电的可靠性亟需提升。
今年三季度,为了保证侨民能“用好电”,来自惠州博罗供电局杨侨供电所的一群身穿蓝色电力服的工作人员,在现场进行着一项“大工程”——— 对110千伏杨村变电站10千伏杨柑场线部分支线进行导线和电杆的更换。
按照项目作业计划,作业时间将从当天上午9时持续至晚上7时。对于“换电线、电塔”的“大工程”,不少人都会习惯性地认为:“恐怕一天时间没电用了!”可令众多侨民意想不到的是,作业却让涉及的1430户用户体验到了“无感停电”,还有85户农业生产用户的用电也保持了正常状态!
“我们作业全程进行带电作业配合,还有综合停电管理做后盾,当然感觉不到停电!”杨侨供电所营配班副班长王文革揭开了“疑团”,在不停电的情况下作业,无疑直接减少的是用户的停电时间。
王文革介绍,每年7月到10月都是电网的“迎峰度夏”期,也是用电紧张期。因为天气炎热,家家户户用电需求都很高,所以无论是线路、设备检修,还是像当天的更换导线、基塔等作业,如今都是优先采取“不停电”作业方式。
“如果按照以往调度发令、停电操作、做好安全措施、施工作业、检查送电等停电作业流程,完成一次这么大的工程估计要停电一天时间,影响很多用户用电。”王文革介绍,带电作业可以有效地减少因增减用户、抢修等带来的停电次数。
“带电作业”,就是在线路不停电的情况下对电力线路和设备进行检修作业,从而保证不间断供电,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停电时间和范围,实现 “不断电”。也正是有了这群铁塔银线上的“特种兵”,在不知不觉中消除了 “疑难杂症”,人们才能在或炎热或寒冷的时候,享受着电能带来的光明。
“带电作业”能有效减少用户停电时间,很多时候还能实现用户停电“零感知”。据惠州博罗供电局的统计,今年前7月,共开展2320宗带电作业,相比去年同期1118次增长了110%。
据悉,除了作业数量上的提升,带电作业范围也不断拓展。最初的带电作业仅限于带电接火、拆火、安装故障指示器、清除导线异物以及修补导线等5项常规作业,而目前作业范围已扩展至配网工程、检修、抢修等领域。
在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保障下。今年起,惠州供电局还开始在部分供电所推广低压发电车对低压用户进行临时供电,让用户实现停电“零感知”。
文/图 本报记者赵学敏 通讯员何文浩
新闻推荐
提升城市能级 打造宜居城市 惠州大力推进城市建设和更新,涌现出一批批优质宜居片区和社区
江北片区。游客在博罗长宁一家农业观光园赏花拍照。市民在红花湖游玩。市民在蓝天白云下锻炼身体。莞惠城轨穿过仲恺高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