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力创新驱动加快智造升级,布局“百亿工程”推动高质量发展 德赛集团:瞄准打造国际一流企业
拥有35年历史的德赛集团致力于成为一家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国际一流企业。王昌辉摄
在历史的漫漫长河中,即使半个世纪也只是沧海一粟,但对于一家企业来说,刻下三四十年的发展年轮,不仅生生不息,反而活力倍增,却并不是那么容易。
35年前的1983年,南海之滨,伴随改革开放的春潮,德赛集团的前身——惠阳地区工业发展公司应运而生;35年后,德赛集团正芳华,不仅已成为拥有两家A股上市公司并跻身“200亿元俱乐部”的国有控股大型电子信息企业,还面向全球开放创新,在德国、英国、日本、新加坡等多个国家广泛布局研发网络,合作伙伴和客户中有30多家是世界500强。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惠州设地级市30周年。回眸这段峥嵘岁月,德赛是惠州经济发展史上绕不开的一家企业,是惠州从农业大市到工业大市转型变迁的重要见证者、参与者,也将是支撑这座粤港澳大湾区东岸城市加快形成世界级产业集群的中流砥柱之一。
在改革开放中孕育成长,35年来,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本土到国际,德赛把握机遇、开拓进取、步伐稳健,产业涉及汽车电子、新能源电池、信息科技、LED光电、IC设计、智能装备、精密部件等多个领域,成为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2017年,德赛实现销售收入248.18亿元,同比增长22.28%,目前旗下已有高新技术企业10家。
德赛集团董事长、总裁姜捷表示,德赛将继续追求卓越,挑战自我,致力于成为一家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国际一流企业。将着力构建人才制度体系,统筹推进,久久为功,努力把德赛建设成为员工与公司共同奋斗、共同成长、共享价值的事业平台;将高标准规划实施“百亿工程”,以“产融结合双轮驱动”促进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将坚持产品领先,推进管理变革,持续挖潜降耗,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效益、更可持续的发展。
随着更名广东德赛集团有限公司,德赛迈上新台阶、站上新起点、品牌再升级,将加快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国际一流企业,助力惠州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
撰文:周欢
计划到2020年销售收入达300亿
35年风雨兼程、35年创业奋斗、35年砥砺前行……德赛的做大做强是惠州工业发展史的一个缩影。
从1986年工业总产值4000多万元,到2017年销售收入248.18亿元,德赛多年来实现跨越式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德赛依托汽车电子和新能源电池两大核心产业继续在高起点上创造新业绩。
德赛集团董事长、总裁姜捷表示,去年,德赛超额完成了年初制定的销售收入和利润均增长10%的目标,集团实现了经营效益连续8年的良好增长。
亮眼成绩单背后,是德赛在产业布局方面“下了一盘大棋”。
在德赛集团庞大的“业务版图”中,德赛西威、德赛电池这两家上市公司是主力军,前者是国内汽车电子龙头企业,后者则是德赛第一个规模突破100亿元的产业。
德赛集团投资发展部总经理白小平介绍,在国家政策导向和行业发展形势下,德赛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搭建了以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为“主航道”,信息科技、LED光电、IC设计等相关产业为“联合舰队”的组织体系,不断提升技术创新、工业制造、客户服务、资本运营等四大能力。
白小平表示,坚持“核心聚焦、创新驱动、效益优先”的经营方针,德赛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基本建立起了现代化的先进制造体系和可持续发展的创新体系,这两个密不可分的体系进一步支撑德赛的发展。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2017年11月的战略研讨会上,德赛修订发布了面向未来的战略目标和关键举措,明确提出致力于成为一家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国际一流企业,还提出打造“百亿工程”:2017—2021年的5年内,在研发、固定资产建设、股权并购等方面投入不低于100亿元。
“百亿工程,不仅仅是数字上的完成,关键是高效,是投入的回报率,这是对未来的重要布局。”姜捷说。
根据计划,德赛集团希望到2020年实现销售收入300亿元,2023年达到500亿元。
大手笔投入研发驱动竞争力提升
借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德赛多年来在稳健推进国际化经营的同时,坚持面向全球开放创新,整合海内外创新资源提升自身竞争力。
德赛集团技术中心总经理黄伟烈介绍,德赛在惠州本地和全球客户地及相关技术优势地域布局研发组织机构。本地机构以产品研发和技术集成为主;分布在新加坡、日本、英国、德国和北京、上海、深圳、南京、成都等地的异地机构,以专项技术、前沿技术、核心技术和客户需求为主。
如今,德赛已有国家级研发与创新平台3个、省级11个、市级和企业级30多个。如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地方联合工程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新型研发机构等。
在创新人才的培育和引进方面,德赛也势头迅猛。其技术产品研发人员从2013年的945人发展到2018年的3067人,这还不包含工程技术人员。
正是在创新驱动发展的大背景下,德赛近年来大手笔投向创新研发,也收获了丰硕成果,加快智造升级。
黄伟烈算了一笔账:2013—2017年德赛的研发投入从3.6亿元增长到8.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3.9%。持续增长的创新投入也促进了销售额的同步增长,近5年德赛的销售收入从112亿元增长到248亿多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1.93%。
舍得投入带来了高效的产出。截至今年5月,德赛共申请专利数3345件,授权专利数2366件;先后获得中国专利金奖1项、优秀奖2项。
黄伟烈说,德赛用35年时间不断完成从模仿创新到跟随创新再到自主创新的升级蝶变。在汽车L3级自动驾驶系统、无刷直流电机控制器技术等领域的创新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
除了自主创新,德赛还将继续加强与世界领先企业和机构的战略合作,新一轮创新发展正蓄势待“飞”。
■延伸
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德赛导入阿米巴经营模式
客户项目和产品项目是企业未来业务运作的重要形态。围绕效率和效益,德赛集团积极稳妥推进阿米巴经营试点等各项管理变革工作,持续提高经营和管理水平,不断挖掘人、财、物等全要素效率提升空间,持续降本增效,构建提升成本竞争优势。
今年3月,德赛正式导入阿米巴经营模式,首批在蓝微电子、德赛精密、德赛信息科技3家企业试点实施,将利用3年左右时间分阶段全面实施,以激发组织活力、培养经营人才,努力探索一条具有德赛特色的改革与发展之路,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德赛集团企业管理推进部总经理罗红龙介绍,近年来德赛不断推进产线升级、推动精益生产,积极应用全自动化生产线,用精益生产的手段不断解决企业经营管理中发现的问题,大大提高了效率。通过“机器换人”,生产效率大幅度提升的同时直接人员减少了1/3左右。
“企业基础管理升级到一定程度,推进阿米巴经营模式,通过对经营数据分析,可以发现经营管理中存在的瓶颈问题,精益生产等改善活动更准确和更有目的性,这样企业经营管理就形成一个闭环。”罗红龙说,这种经营模式的变革,可让员工“人人成为经营者”,将实现市场压力倒逼,进一步提高企业的效益。
罗红龙表示,导入阿米巴经营模式是德赛集团经营管理模式变革重点工作,契合德赛“奋斗、诚信、协同、创新、绩效”的五个文化。这一模式可建立与市场挂钩的全价值链的事业单元核算制度,实现投入产出比最大化,并培养更多具有经营者意识的人才,搭建多层次的人才工程梯队。
■知多D
德赛大事记
1983年9月,中共惠阳地委、惠阳地区行政公署为适应全地区工业发展的需要,决定成立惠阳地区工业发展公司。
1984年1月,广东省惠阳地区工业发展公司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为全民所有制企业。
1985年11月,更名为广东省惠阳地区工业发展总公司。
1988年7月,更名为广东省惠州市工业发展总公司。
1992年,惠州市政府批准成立惠州市德赛集团公司,继续保留惠州市工业发展总公司牌子。
1998年10月,惠州市政府对德赛集团实行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德赛集团公司改制为德赛集团有限公司。
2004年1月,德赛电池成功实现借壳上市。
2010年1月,德赛集团收购西门子VDO(惠州)公司外方全部股权,是国内本土企业在汽车电子行业首次成功收购国际知名跨国公司在中国合资企业的外方全部股权。
2011年11月,德赛西威一项专利荣获第13届中国专利金奖,成为我国设立该奖项以来汽车电子领域的首个获得者。
2017年11月,德赛召开年度战略研讨会,提出“百亿工程”构想,致力于成为一家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国际一流企业。
2017年12月,德赛西威在深交所上市,德赛集团成为惠州首家旗下拥有两家A股上市公司的企业。
2018年4月,惠州市德赛工业发展有限公司更名为广东德赛集团有限公司。
新闻推荐
德赛:坚持技术创新争创国际一流企业 经过35年发展成为拥有两家A股上市公司,年销售收入超200亿元的大型电子信息企业集团
▲位于深圳南山高新区的德赛科技大厦。▲德赛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市区鹅岭西路旁的旧厂房。图片由德赛提供数读德赛德赛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