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乐小学:五十载办学写就“共乐样本”
图①:1978年10月,南头公社教师参观共乐小学学前班。
图②:80年代的共乐小学老校门。
图③:1985年5月,共乐小学五年级学生拍摄合影。资料图片
□ 本报记者 曾志
从1968到2018,筚路蓝缕五十载风雨路,宝安区共乐小学见证了深圳特区沧海巨变和特区教育卓越成长,是特区基础教育变迁的见证者。从去年开始,共乐小学校长李赠华带着多名老师组成的校史采访组,开启了寻根之旅,走村访户,访谈村民、退休教师等群众近百人次,掌握了大量学校历史的一手资料。从借庵堂办校到三次改扩建,举办惠阳地区首个学前班,再到宝安第一所原村小升级为区一级学校,打造广东省水墨美术特色教学与创作实践基地……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一页页谈话记录不仅记载这所原村小曾经的辉煌,还原了一个以“共同成长,共享快乐”为校训,注重教师发展、关注学生综合素养、承载共乐村人教育梦的园地。
缘起:借庵堂办教育
曾开学前班、初中班
1968年,全国各地一大批教师被要求回原籍生产大队任教,原共乐村因此(现共乐、乐群、盐田三个村)建起了共乐小学。破败的宝莲庵成为这所学校第一代校舍。当时,每个年级设一个班,共有学生100多名,学校只有5位老师。
尽管办学条件简陋,从1969年开始,第二任校长温婉贞依旧在这所学校扎根20年。在她的带领下,自称“八大金刚”的8位女教师,自己动手,上房揭瓦,拆了宝莲庵,盖了六间当时很现代化的教室,重建了操场。从此,共乐小学有了自己真正的校舍。
七十年代初,为了解放妇女劳动力,共乐小学率先办起了学前班,当时整个惠阳地区都轰动了,各地纷纷派人观摩学习。七十年代中后期,为了方便本村孩子上学,学校又办起了初中班。
“共乐小学刚开始没有明确响亮的办学口号,我们的目标很简单,就是想把本地的孩子培养好。”老教师郑合葵说。
发展:特色教育初起步
成宝安原村小第一所区一级学校
40年前,深圳经济特区开启了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实践,共乐小学也迎来了大发展时期。
2004年以前,共乐小学一直是一所村办学校,为原西乡镇共乐、乐群、盐田三个村委共同出资建成。三个村委及股份公司董事会十分关心支持学校建设与教师的生活与工作,很长一段时间里,共乐小学是西乡老师们的首选学校——有住房,待遇好。
1991年,共乐小学已经有了崭新的校园,后来又建起了5层科学楼,完善了功能室,学生猛增至16个班758人。1995年12月,共乐小学成为宝安第一所获评为区一级学校的村办小学。此后,共乐小学又陆续建起了电脑室、舞蹈室、塑胶跑道。
20世纪90年代也是共乐小学教育特色的孕育期。“我们当时的办学目标非常朴素,就是希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都有发展。”第三任校长曾友生说。在1992年深圳中小学童声合唱比赛中,共乐小学一举拿下第一名的殊荣。此后,童声合唱团连续5年在深圳市的比赛中拿到了一等奖。同一个时期,体育成绩同样也在西乡镇、宝安区当排头兵。
共乐小学第四任校长、当时宝安最年轻的校长康卫东上任后,提出了“以家庭为核心,以社会为延伸,抓好德育促进学生行为发展”的办学思路。这些办学理念的扎实推进,在教学效果上得到了回馈。这一段时间,共乐小学毕业生的中考成绩连年稳居宝安区前列。
扎根:办学体制变革
打造宝安首个国画特色课程
2004年,深圳全面城市化后,为适应城市化需要,宝安、龙岗将96所村办小学移交给区政府管理,完成农村教育向城市教育的转变。在时代大潮中,共乐小学也完成了身份的转变,进入“一级管理,以区为主”序列。
廖新平在2004年至2011年担任共乐小学校长。他回忆说,这期间学校被评为深圳市一级学校,并通过了宝安区优质化学校评估。这一时期还提炼出了沿用至今的校训——“共同成长,共享快乐”。此后,一代代学校管理者均给予校训新的注解。
在这一理念的引领下,共乐小学在宝安区首开先河打造国画特色课程,引入了2位专业老师,开发了校本教材。国画课一经推出,受到了学生和家长们的热烈追捧。篮球运动校本化也得到全力推广,并取得丰硕的成果。
学校还有意识整合家长、社会资源。从2015年3月开始,共乐小学每周五下午开设“共乐课程”。共乐课程分社团课程、家长义工兴趣课程、科组拓展课程三大板块。这些课程,统一实行“走班制”活动,“项目化”选题,“全员性”参与,课时“集中”,内容“按需”,最大限度地实现了每个学生“人人有自己的课程”的目标。
“十二五”期间,共乐小学先后组织实施了“承前启后工程”“求质量工程”“创品牌工程”“有品位工程”“跃一流工程”等五大工程,探索建立具有共乐特色的阳光教育模式。这一时期的共乐小学,在教师培训、学科特色建设、德育特色创建、艺体教育等方面均取得显著成效,还于2014年通过了全国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督导验收。
飞跃:新时代的共乐教育
描绘未来学校蓝图
办学50年,共乐小学先后经过三次改扩建,历经村、镇、街道、区等管理主体的变化,一直没有变换校址、校名。2016年9月,现任校长李赠华履新共乐小学,他认为前几任校长为学校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时至今日,共乐小学生源仍是附近社区的学生,现有的1142位学生,85%为非深户籍。但此时,学校已基本跳出原村小的发展思路和模式,正驶入城市化、现代化、信息化、国际化的发展快车道。
国画教学是学校品牌特色,学校出台了《共乐小学国画素养分阶段实施方案》,改建的书画室,经常邀请名家举办国画论坛,该校还是宝安区国画现场大赛的定点赛场。2016年,学校在宝安群馆举办国画展;2018年,获授予“广东省水墨美术特色教学与创作实践基地”。
走进今天的共乐小学,学生们都有自己的二维码标识,用手机扫一扫就能了解学生的各种成长数据。学校正在建设大数据的学生“成长力”管理平台,开展《大数据支持下的“码上学校”及其应用研究》课题研究,未来还将立足于大数据打造共乐“五环”成长评价体系,通过二维码、人脸识别等手段,全面采集学生成长大数据,为每位学生的成长提出个性化报告。
李赠华校长还引入“命运共同体与学习共同体”的概念,全面打造“共乐教育”品牌,培育有思想、有个性、有魅力的教师团队,培育具有阳光心态、感恩情怀、国家认同、国际理解、适应未来的现代公民,创建课程合理、质量一流、声誉良好、师生认可的共乐家园。
校友叙旧
发展最终要靠人才,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希望母校能站在新起点上不断探索前行,培育出更多适应时代要求的学子。
——宝安区政协常委、西乡商会会长 翁志明
在50年的历史中,共乐小学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共乐人。我们会尽全力支持学校的发展。
——共乐经济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何建好
我的父亲,八十多岁了,他是原共乐大村的老书记,他在任的时间很 长,他和他的同事们对学校的支持,基本做到了有求必应,那时逢年过节总要到学校慰问老师们。
——共乐幼儿园园长 姚绮云
共乐小学的老师们不仅传授学生学业知识,还以自己的人生经验去帮助鼓励孩子们。
——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 朱东山
校长论新
大数据时代的“共乐样态”
1968,2018。弹指一挥间。
共乐小学,风雨兼程,已历经50个春秋。不变的是共乐人兢兢业业教书育人的精神。
而今迈步从头越。50年再出发,共乐小学何去何从?我们必须借助新时代的广角镜,立足智能时代的大数据资源,全面审视、顶层规划、整体布局、革故鼎新,积极探索未来教育新样本、新样态。
大数据是人类发展的下一桶“石油”,是未来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宝藏。未来教育,必须直面大数据的巨大价值,杜绝刨“天坑”的失误,积极探索数据育人的工具、平台、系统、策略与艺术,从教育中来,到数据中去,从数据中来,到成长中去,真实“发现每一棵树”,定制式培育好每一棵树。
我们必须坚持教育革命,笃信教育成功与否,不是面上的光彩,而是个体的精彩。
“共乐”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共”与“乐”,两者互为目的与途径,互为方式与效果。每个班级都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是全班师生、家庭深度联动、共同发展的有机体。家校、师生、生生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生态联动关系。在这个“命运共同体”中,又包含“学习共同体”的单位,小到一个学习小组,大到整个班级、年级,都是一个“学习共同体”,都应在学习这件事情上形成一种生态联动关系。因此,“共乐”是一种生态化的协同,是一种整体大于局部之和的完整关系。
我最大的心愿,就是老师们人人有“绝活”,用属于自己的课程吸引学生,幸福自己。
——共乐小学校长 李赠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