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项经济指标位于全市前列 大亚湾前四月规上工业增加值超190亿元
南方日报讯(记者/王彪)炼化二期等项目建成投产,埃克森美孚项目稳步推进,北欧化工项目顺利签约;GDP增速,规上工业增加值总量和增速,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总量、增速,税收总量,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等7项经济指标,均位列全市第一。大亚湾区今年首季度经济发展成绩亮眼。
产业加速首季度多项经济指标领跑全市
随着日前中海壳牌化工二期项目的投产,石化区炼化一体化规模一跃成为全国首位。中国海油惠州石化有限公司原油加工能力2200万吨/年,预计每年可向国内外市场投放各类高质量油品2000万吨左右;中海壳牌一、二期项目乙烯年产可达220万吨。大亚湾石化区连续五年综合实力位列中国化工园区第二;在中海油炼化二期项目平稳运行带动下,大亚湾区累计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492.1亿元,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145.2亿元,增长17.2%,是惠州市唯一工业增速超15%的县(区)。
高质量项目带来的不仅是规模效应,还有创新的理念、管理与技术。数据表明,目前大亚湾石化区引进优质项目86宗,投资额达1726亿元,其中世界500强和行业领先企业投资额占比近90%;去年园区实际利用外资3.9亿美元(来自欧美发达国家的投资占89.7%),占全市比例的34.4%,增长96.7%,总量、增速均为全市第一;园区已引进世界领先技术91项,克莱恩喷雾皂粉技术等一批先进技术为国内首次应用。
在石化产业带动下,今年前4个月,该区规上工业增加值190.1亿元,增长16.5%,基础设施投资增长31.9%;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8.9亿元,增长28.1%;港口货物吞吐量2065万吨,增长28%。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首季度,大亚湾区多项重要经济指标领跑全市,其中地区生产总值(GDP)增长13.1%,增速全市第一;规上工业增加值145.2亿元,增长17.2%,总量和增速均为全市第一;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4.1亿元,增长31.9%,总量和增速均为全市第一;税收(含海关代征税)104.2亿元,增长37.4%,总量全市第一,增速全市第二;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35.3亿元,总量全市第一。
创新发力引进深港“双创”企业110家
与工业生产齐头并进的,是科技创新与产业结构的持续优化。
据了解,今年第一季度,大亚湾区实现专利申请966件,增长117.6%,增速全市第一,高新技术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30.9亿元,增长23.1%,全区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24.2亿元,增长22.6%,增速全市第一;先进制造业增加值133.1亿元,增长18.3%,增速全市第一,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91.6%,比上年同期提升2.5个百分点,占比全市最高。
与此同时,该区继续优化“招商图谱”,先后与北欧化工签订合作框架协议,与泰德激光、美好创亿医疗和新圣瑞生物科技等签订投资协议,一季度累计签约项目69宗,协议投资金额210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35.1%。
截至目前,大亚湾区已从香港、深圳引进创新创业企业110家,投资额约320亿元,引进规上企业60%已成功哺育成高企,34%的企业已进入培育库;而“1+N”创新产业聚集区引入项目(在谈)26宗,涉及投资额约161亿元;搭建大亚湾科创园、金百泽云创工场等8个国家级创新创业平台和55个企业工程中心、技术中心。
新闻推荐
南方日报讯(记者/卢慧通讯员/惠环宣)今年我国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并将沿用至2020年,旨在进行广泛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