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教师向春宇作品获二等奖 第五届“相约北京”全国文学艺术大赛在北京颁奖

惠州日报 2018-05-06 15:29

向春宇(左3)在惠东县平海渔歌艺术团讨论演出剧本。

这个“五一”节,大亚湾教师向春宇过得很开心,她的作品现代诗《北京,请听我说》,荣获第五届“相约北京”全国文学艺术大赛二等奖。“五一”假期,她专程到北京去领奖。

《北京,请听我说》获二等奖

“相约北京”全国文学艺术大赛由中国诗书画家网、中国散文网、华夏博学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主办,征稿对象为全国诗人、作家、书画家、摄影家及文学艺术爱好者。全国参加第五届艺术大赛的作品有近万件,专家们都用“盲评”(即把作者姓名隐去,请有关专家对作品进行评审)方式来对作品进行评选,参赛获奖人数还不到100人,向春宇觉得自己能获得二等奖,很是惊喜。“真正的万里挑一,我当时参赛只是想锻炼一下自己,没想到能获奖。”向春宇开心地说。

2007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中文专业的向春宇,目前在大亚湾上班。课余时间很喜欢写作。她说自己比较宅,业余时间和节假日都喜欢宅在家里,享受写文章的乐趣。

刚开始,她写文章都是“自娱自乐”,后来,家里人觉得她的文章不错,就鼓励她投稿,“没想到投稿的成功率还很高。”这次参加比赛,也是一位资深作家推荐她去参赛,向春宇决定试一下。她曾经5次到过北京,觉得每次去到北京,北京都以一种新面貌来迎接她。国家的发展,首都的变化,让向春宇觉得很自豪,她有感而发,很快就写出了这首歌颂北京的现代诗 《北京,请听我说》,并获得了第五届“相约北京”全国文学艺术大赛二等奖。

在《惠州日报》发表46篇评论

向春宇还喜欢写评论,她有46篇评论发表在《惠州日报》上。说起为《惠州日报》写评论,向春宇说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她原在机关上班,负责写公文。办公室里有多份报纸,有时翻阅报纸时,看到某个热点问题她有感而发,就随手写一写评论。2017年,她把自己写的一篇评论投到《惠州日报》,没想到很快就见报了。这一发不可收拾,在《惠州日报》相关负责人的引导下,向春宇关注惠州的时政新闻,惠州的人和事,并写惠州评论,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她在《惠州日报》就发表了46篇的评论。通过写时政评论,她还写下了 《中国梦正圆》《强军路上》《金砖舞曲》《北京请听我说》等反映新时代的许多颂诗。

令人有些意外的是,向春宇还写了一些与惠东渔歌有关的诗歌。出生在惠阳淡水的她,家族与在惠东民间有“民间歌王”之称的惠东唱渔歌的李福泰是挚友。虽然小时候对惠东渔歌很熟悉,但对惠东渔歌的来龙去脉不清楚。近年来,向春宇对惠东渔歌产生的背景有了一定的了解,对渔民的生活也进行了探究,她开始创作与惠东渔歌有关的现代诗。她发表在《中国当代优秀诗人诗集》(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的《疍民渔歌情》和《2017年度·中国拾佳诗歌精选》中的《渔歌传唱》,写的是渔民们生活有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用诗文记录惠州诗一样的风景

在惠州长大的向春宇,诗歌中也呈现出惠州诗一样的风景。山水组诗中的“罗浮山画像”,把罗浮山的飞瀑、名泉、洞天奇观和药山、药仙、青蒿素都写了出来,还有“博罗礼赞”“走进香溪堡”和描写崇雅中学木棉花的“读花”,都反映出向春宇观察事物的细致。

向春宇说,她是一个性情中人,她觉得,一山一水皆有灵,一草一木皆有情。作为惠州人,她肯定要浓墨重彩地写惠州。她要把她爱惠州家乡的情感,深深倾注到诗歌里。她到过惠州很多地方,如罗浮山、南昆山、九龙峰、平海双月湾、巽寮等,都用诗文记录。

向春宇告诉记者,以后还要出一本诗歌集,当然,每篇3、4万字学术论文还是继续写,她的学术论文《人类社会面对全球变化的战略思考》在第四届全球变化全球论坛展示并获奖。文/图 本报记者朱如丹 赖金朗

新闻推荐

惠州市举行纪念“五四”运动99周年活动

本报讯(记者付巨晗)昨日上午,全市各界青年纪念“五四”运动99周年、建团96周年活动暨市学生联合会第五次代表大会举行。会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