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所学校设立“青苗护航站” “惠州市青少年健康成长守护工程”计划6月启动,力争到明年底全市中学、中职(中技)学校全覆盖
日前,团市委开展“青苗护航”青少年禁毒生命教育活动。 本报记者马海菊 摄
为让惠州市更多的青少年沐浴在阳光下,成长得更幸福,团市委联合市中级人民法院、市检察院、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市关工委等多家单位,计划从今年6月起至2020年用2年半时间,在全市中学、中职(中技)学校实施“青苗护航——惠州市青少年健康成长守护工程”(以下简称“"青苗护航"工程”)。这是记者从昨日召开的全市各界青年纪念“五四”运动99周年、建团96周年活动暨市学生联合会第五次代表大会上获悉的。
各学校每学期开展一次模拟法庭活动
记者从团市委获悉,“青苗护航”工程以“四个活动、两项服务、一站一平台建设”(简称“4211”)为主要载体,聚焦青少年法治意识提升、合法权益维护,健康快乐成长,着力推进青少年领域的普法宣传、法律援助、心灵陪护、综合服务等工作。
在普法宣传上,着力于青少年法治意识的提升。接下来,将开展“与法同行·青春自护”大讲堂活动。该活动由市中级人民法院、市检察院建立普法宣讲队伍,由学校自主邀请法官、检察官每季度到学校开展一次 “与法同行·青春自护”大讲堂活动,通过由学生参演以真实案例为原型的普法情景剧,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和依法维权本领。此外,还将开展“法治少年·维权当先”模拟法庭活动。各学校每学期开展一次模拟法庭活动,由合作的律师事务所与学校共同组织。通过这些生动活泼的普法宣传,推动青少年提升法治意识、维权意识。
在法律援助上,致力于青少年合法权益的维护。计划通过开展“专业力量·成长护航”律师结对活动。由团市委选定律师事务所进行合作,签署合作协议,再由合作的律师事务所派遣专业律师挂点市直学校,为在校学生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服务。同时,将举行“法治护航·青春绽放”法律咨询日活动,合作的律师事务所每月在学校“青苗护航站”开展一次法律咨询日活动,由挂点律师授课并现场接受学生法律咨询。
建立12355青少年心灵护航志愿服务队
在心灵陪护上,聚焦青少年健康快乐成长。整合多方资源,计划开展“多方协作·青春同行”社志联动服务。引导更多的社工机构、社会组织、青年志愿者队伍共同关注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继续深化“团委+司法+社工”三方联动模式,为全市青少年社区矫正对象提供温情感化、法律教化及生活管理等方面服务,完善“1+1+1+N”(1名基层司法所工作人员、1名团干部、1名社工、N名志愿者)的多元化工作机制,为青少年社区矫正对象提供系统的志愿服务资源。推进每所学校结对一名专业社工,每月开展一天社工驻校行动。
此外,还将开展“阳光心灵·快乐成长”心理咨询服务。各级团委应建立12355青少年心灵护航志愿服务队,整合资源成立青少年心理咨询导师团,每校每学期结合实际安排一场心理辅导。
建设惠州市12355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
在综合服务上,将致力于线下服务载体建设。首先,推进“一站”即“青苗护航站”建设。每所学校须结合学校的心理咨询室设立“青苗护航站”,作为普法宣传、法律援助、心灵陪护、综合服务的载体。站内按照全市统一的“青苗护航”工程VI视觉识别系统规范要求制作并悬挂“青苗护航站”铭牌。
此外,推进“一平台”即12355平台建设。将整合共享团内资源和社会资源,以省级12355青少年服务热线及市级线下阵地为依托,建设惠州市12355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围绕心理咨询、法律援助、志愿服务、反校园欺凌、禁毒宣教、求学助学、就业创业等青少年权益工作的重点领域,为青少年提供咨询等相关服务,重点打造“统一受理、分类处置、分级跟办、线下服务”统一的青少年综合服务模式。
团市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青苗护航”工程将选取惠州市第一中学高中部等10所学校开展为期半年的培育试点工作。从2019年开始,力争用1年的时间在全市中学、中职(中技)学校实现全覆盖。
本报记者马海菊 通讯员沈小媚
新闻推荐
高标准建设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 惠州携手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广东中心
为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推进创新型城市和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工作,日前,惠州市与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