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人生 □李 海

惠州日报 2018-05-19 14:58

刘嫂是我邻居老马家的保姆。老马退休前和我在同一所学校工作,是老同事。老马太太也是退休教师,因身体不好需有人贴身照顾,通过亲戚介绍请来刘嫂。我和刘嫂素不相识,彼此的老家相距300多公里,不过都是客家人。刘嫂经常随老马夫妇来我家串门。有关她的许多情况,是老马太太转述的。

刘嫂中等身高,相貌大众化,是普普通通的客家农村妇女。她在日常生活中,有三个与众不同的特点:一,不吃猪肉,其他肉类也只是尝尝,不喜欢荤腥,每餐只吃米饭和青菜;二,夜晚睡着的时间很短,最多也就两三个小时,其余时间都是醒着躺在床上休息。每天早上五时必定起床,严寒的冬天也是如此;三,抗病能力强,一年365天,小感冒都极少。偶尔有点喉痛鼻塞,服一二次中成药便没事了。老马太太说,刘嫂在她家当保姆11年了,大感冒从未患过。

工作负责,任劳任怨,是刘嫂的一大优点。她是这样照顾老马太太的,每天白天早上、上午和下午拉着她的手去楼下小区散步锻炼身体,夜晚就睡在老马太太的隔壁小房间,老马太太要上卫生间或有其他事,小声叫一句刘嫂,她便会立即起床过来。刘嫂自己半夜起床上卫生间,也会顺便脚步轻轻地悄悄走到老马太太床前,撩开蚊帐看看老马太太盖着的被子有无滑落。如此细心的照顾,不是女儿胜女儿。刘嫂平日在搞卫生或干着其他事,只要老马太太有什么事叫她,随叫随到。有时老马太太心情不好,对刘嫂说话有些过分,甚至谩骂几句,刘嫂也不顶嘴,最多就解释几句。事后老马太太冷静下来,主动检讨自己,刘嫂总是微笑着说,她早就忘了,这点小事她从不放在心上。

助人为乐,心地善良,是刘嫂的优秀品德。早在十二年前,即刘嫂来惠州前一年,村尾有个村民用摩托车载着妻子去娘家,在离刘嫂家不远的一个转弯处,不知是驾驶摩托车的丈夫精神不集中或是碰到路面上的石头,连人带车冲下路边的小河里,丈夫没事,妻子的前额碰在小河中的一块石头上,顿时血流不止。刘嫂远远看见,马上跑来,扶起受伤的女人,扶回家中帮助止血,并拿出自己干净的衣服给她换上。夫妇两人千恩万谢才离开刘嫂家。就在不久前的一个晚上,刘嫂下楼去倒垃圾,遇见一个迷途的患痴呆病的老婆婆,老婆婆不知道自己住哪里,刘嫂丢掉垃圾后便拉着痴呆老婆婆在本小区逐栋询问,最后花了两个多小时,才在本小区找到老婆婆家。老婆婆全家人也正在四处寻找她。老婆婆儿子千恩万谢,要给她一个红包,刘嫂坚决不要,连水都没进去喝一口就离开了。

勤劳俭朴,吃苦耐劳,是刘嫂从小练出来的本领。刘嫂3岁时,父亲因当年大炼钢铁被派去砍树烧木炭,砍树时被树压死了,年幼的五个兄妹只靠她母亲一人劳动支撑家庭,生活有多困难可想而知。一般人六七岁开始上学,但刘嫂从未上过学,从小就开始做家务或上山拾柴草,到十二三岁后便跟着母亲干农活,直到长大嫁人,由此刘嫂练就了各种劳动本领,一百五十多斤的担子挑在肩上,步伐轻快,脸不红,气不喘。后来,刘嫂结婚生子女,丈夫外出打工,她一个人在家种五口人的地,一个儿子上初中,两个女儿上小学。丈夫打工挣了一些钱寄回来,全由她一个人挖石挑沙做小工,在老屋旁边建起一座两层的钢筋水泥楼房。全村人都赞扬刘嫂会持家,能吃苦,有本事。

不慕虚荣,乐观淡定,是刘嫂良好的心态。村中有些人外出打工或做生意,赚到比较多的钱,不但建了比她家漂亮得多的楼房,还买了小汽车,生活过得很富裕,吃穿很讲究。而刘嫂丈夫文化不高,是个普通的打工者,赚钱比较少,但刘嫂不眼红别人,不埋怨丈夫,克勤克俭过自己的小日子。十一年前刘嫂受聘来了本市给老马太太当保姆,两个女儿已嫁人,儿子初中毕业后也出来打工。她和丈夫儿子三人打工,积累了一笔钱,去年在本市郊区买了一套三室一厅的商品房,日子越过越红火。

刘嫂劳苦出身,全文盲,是真正的草根妇女。但刘嫂身为草根,心灵高尚。

新闻推荐

惠州市历史文化街区整治提升项目全过程咨询服务招标预公告

为进一步擦亮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片,深入挖掘城市历史文化内涵,提升城市品位,展示城市形象,市委市政府决定对纳入省级历史文化...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