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火大讲堂

惠州日报 2018-05-25 15:27

特尼·普尔茨。本报记者李松权 摄

夏佳文。本报记者李松权 摄

祁士华。本报记者李松权 摄

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特尼·普尔茨谈新能源

太阳能:我们的现在与未来

在昨日下午举行的第二届科交会蓝火大讲堂·院士报告会上,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特尼·普尔茨作了题为《太阳能:我们的现在与未来》的主题报告。

太阳能发电稳定可靠效率高

“我家屋顶上安装了很多太阳能板来吸收光能转化为电能,花园里利用光合作用发电,这两种哪一种发电效能更好呢?”特尼·普尔茨说,针对光合作用发电和太阳能发电的差异及各自的优势,光合作用发电固然有其本身内在优势,但太阳能发电更加稳定可靠、效率更高。

发现太阳能发电比光合作用发电效果好,科学研究到此就可以固步自封了吗?当然不是!特尼·普尔茨提出了他的思考:很多东西都需要消耗电能,那么人类到底需要多少电能呢?他说,全球需要的能源越来越多,需要的能源类型也越来越多,如可再生能源、核能、天然气等。未来全球能源需求量将更大,1990年是12太瓦,到2050年将攀升至28太瓦。

太阳能使用效率将逐步提升

未来,人类使用最多的能源有哪些?回答这个问题之前,特尼·普尔茨展示了一个图表,指出如果人类保持某一特定水平的能源消耗,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这意味着未来我们需要倚重核能与可再生能源等清洁能源,同时从长远角度上考虑有没有解决方案,解决能源短缺问题和可再生能源激增的需求。”

太阳能是一种新兴的可再生能源,但很多国家光照条件不足,还有很多技术鸿沟需要解决。

特尼·普尔茨认为,利用太阳能方面,生产环节成本还需进一步下降,生产过程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同时还有其他要考量的,比如天气状况,是不是每天都有阳光,这意味着我们要合理利用光伏技术。他表示,随着技术的发展,未来太阳能安装成本会下降,同时使用效率会逐步提升。本报记者周 觅

人物名片

特尼·普尔茨,瑞典隆德大学化学物理系主任、教授,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兼任诺贝尔化学奖提名和评审委员会委员,瑞典国家研究委员会评估专家组成员。

中国工程院院士夏佳文谈核科学技术

核技术在生活中应用广泛

在第二届科交会蓝火大讲堂·新能源与惠州发展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夏佳文以 《核科学技术在社会中的应用》为题作了主题报告。

夏佳文说,“十二五”期间,我国优先安排了16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其中有两项落户惠州,即强流重离子加速器(HIAF)和加速器驱动嬗变研究装置(CIADS)。其中,HIAF主要目标是解决原子核物理前沿科学问题;CIADS主要是解决核燃料利用率低,核废料安全装置等重大问题,它的建成将使我国在核能安全有效利用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并保障我国在未来能源、科技、经济等领域的可持续发展。

核科学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究竟应用在哪些方面呢?夏佳文说,目前,核科学技术应用广泛,在空间辐射模拟、生物、农业、癌症肿瘤治疗等方面都应用到了核科学技术。

“重离子对癌细胞具有杀伤力,而且对健康细胞的危害较小,因此核技术一典型社会应用成果就是重离子治癌专用装置。”夏佳文说,国务院发文明确将重离子治癌列为大力发展的“特色优势产业”和 “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实现重离子治疗肿瘤的国家。而重离子的笔形束点扫描,可以达到癌症肿瘤适形治疗。

夏佳文说,国产的第一台重离子医疗装置武威重离子治疗装置于2015年建成,2018年完成检测用于治疗。

2016年10月31日,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与惠州市签约建设医用重离子加速器。“我们将在惠州研制一台新版重离子治疗示范装置,并进行产业化推广,同时进行人才培养。”夏佳文说。

夏佳文透露,中科院目前正瞄准未来核能筹建先进核能创新研究院&国家实验室,同时,也将在惠州打造现代物理与清洁能源广东省实验室,更好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本报记者龚 妍

人物名片

夏佳文,中国工程院院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HIRFL-CSR”的总工程师兼CSR总体室主任。西南科技大学国防科技学院名誉院长。

中国地质大学教授祁士华谈地热资源分布及应用

惠州地热能丰富是笔大财富

中国地质大学祁士华教授在蓝火大讲堂·新能源与惠州发展论坛中带来了《地热资源与清洁惠州》的主题报告,为在场的听众讲述了惠州地热的分布情况以及应用这一能源的好处。

“地热一天到晚都在发生,不用就流失了,如果合理利用可为人类服务。”祁士华介绍,地热是来自地球内部核裂变产生的一种能量资源,是一种清洁能源,与核电、水电、风电与太阳能、生物质能相比,地热能稳定、可再生,开发前景十分广阔。地热资源可分为蒸汽型、热水型、地压型、干热岩型和熔岩型五大类。按照温度状况,地热资源可分为低温型(90度)、中温型(90-150度)和高温型(>150度)三大类。

“惠州空气清新,生活环境很好,更要追求清洁能源。”祁士华及其团队对惠州市博罗县石坝镇黄沙洞地区进行了地热资源可行性勘查,还分析了惠州盆底地质构造演化。他指出,在黄沙洞地区,岩体 每 年 新 产 生2.4×104吨标准煤能量,而岩体侵入超过1×108年,累计生热1×1012吨标准煤能量;在石坝工作区,岩体每年新产生2.3×104吨标准煤能量,而岩体侵入超过1×108年,累计生热1×1012吨标准煤能量。这说明惠州地热能丰富,如果能把这些清洁能源开发利用起来,将是一笔很大的财富。

祁士华说,虽然地热能是很好的清洁能源,但地热实践应用还在探索中。目 前 存 在 如 何 取 出 热 能 等 技术性问题,用地热发电还难以实现。本报记者龚 妍

人物名片

祁士华,中国地质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 点 实 验 室 专 职 副 主任、中国地质大学 (武汉)水资源与环境研究院院长、环境学院副院长。现主要从事环境保护和地质资源勘查教学与研究。

新闻推荐

综合施策 科学治水 博罗研究部署沙河水质管理与保护

本报讯(记者李燕文贺小山通讯员彭冬婷)日前,博罗县召开沙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推进会,研究部署沙河水质管理与保护工作。...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