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惠州山川 描客家风貌 杨昶元山水画展昨开展,共展出60余幅作品
杨昶元(中)与嘉宾在观画。
昨日,位于市区桥东的上臻园艺术馆热闹非凡,这里正在举行“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惠州设地级市三十周年”,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惠州市美术家协会主席杨昶元的山水画作品展。这次画展由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市文联主办,市美术家协会、惠州市当代美术书法创作院协办。昨日有近200名嘉宾参加了开幕式,画展从5月26日持续到6日16日。
展出杨昶元近年来创作的60多幅山水画
这次山水画作品展,是杨昶元举行的第五次个人画展,也是在惠州举行的第二次个人画展,一共展出杨昶元近年来创作的山水画60多幅,其中有不少是惠州著名景点题材的,特别引人瞩目的是《惠州四季图》(《西湖春晓》、《罗浮清夏》、《南昆金秋》、《梁化冬韵》),画面气派、壮观,
穿城而过的东江、西枝江也都在杨昶元笔下展现自己的风采,如东江晨曦、秋水长天……杨昶元似乎对西枝江情有独钟,画展中有多幅与西枝江有关的画,如《西枝江畔春来早》、《西枝江畔木棉红》、《西枝江畔》。原来,杨昶元居住在市区东平,走出家门,就是西枝江,他对于西枝江两岸树木的寒暑变化,西枝江汛期、旱期的水势,都是观察细致,画起来自然是得心应手。
还有梁化梅园、惠州西湖,都是杨昶元笔下的“常客”。这次展出的作品中,有多幅是画西湖的,从《惠州之春》到《西湖春晓》。一位带着孩子来参加开幕式的嘉宾,更是直接在画前教孩子如何欣赏画、如何画西湖。
这次展出的作品有不少是客家山水画,如《故山晓韵》、《家山秋意》、《多彩山村》等。现场嘉宾对杨昶元充满原生态山野气息的山水画表示赞赏。
力图做到“一画一感觉”、“一画一意境”
“我庆幸这辈子能成为一名画家。”做一名画家,一直都是杨昶元的目标。
杨昶元1956年出生在河源市紫金县客家山区,并在家乡度过青少年时光。杨昶元父亲是当地一位小有名气的画家,他从小耳濡目染,对绘画十分感兴趣。在家乡,他曾经在农场干活,在供销社卖杂货,还当过照相馆的摄影师。1978年高考,杨昶元考上当时的广东省工艺美术学校。当年,这所学校在全省只招40名学生,有4000多人参加考试。1981年毕业后,杨昶元分配到惠阳地区工作,之后的20余年时间,他都因工作繁忙疏于绘画。2005年,年近五旬的杨昶元,觉得已步入后半生,再不专心画画,便难以实现自己的“画家梦想”,于是毅然放下一切,到北京中国美术家协会首届创作高研班山水画创作室进修,从此走上职业画家的道路。
在惠州工作生活30多年,用画笔表现熟知的惠州秀丽山水一直是杨昶元的心愿。他走遍惠州各地山川湖泊,画出了他心目中的 “惠州十大山山水水”:惠东巽寮湾、白盆珠水库、惠东九龙峰、龙门南昆山、惠州西湖、汤泉、高榜山、罗浮山、象头山、梁化梅园。杨昶元的画,气势磅礴、笔墨阳刚、格调清新,尽显惠州山水灵秀之美。
杨昶元深知,艺术是一种真情实感的表达,他要用手中的画笔表现他所熟知的生活,用山水画作品讴歌大自然的勃勃生机。他经常尝试不同的表现手法,力图做到“一画一感觉”、“一画一意境”。在山水画研习过程中,他并没有刻意要形成自己什么风格,想得更多的是如何“师古人之心”,像前辈那样在造化自然中发现美。面对不同景物、不同时令、不同意境,尽量找到合适的表现手法。表现惠州汤泉的《出山不浊图》是杨昶元在汤泉写生创作的。看到摩崖石刻上有“出山不浊”几个字,他觉得,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就应该像清泉出山那样,清清白白做人,于是创作了此作品。
经过多年创作和研究,杨昶元在传统山水画的基础上不断创新,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近年来,他先后在泉州、深圳、汕头、惠州等地举办个人画展,先后有10余幅作品在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重大展览中入选、获奖。但杨昶元觉得,自己仍当发奋学习,“画无止境,要尽毕生精力去追求”。文/图 本报记者朱如丹
新闻推荐
智能婴幼儿服可让父母听懂孩子“难言”之事 全国大学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决赛展示项目亮点纷呈
惠州学院展示的智能婴幼儿服让父母听懂孩子“难以言表”的话,以便给予更好地照顾孩子;来自大连理工大学的3D打印隐形牙齿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