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门通办”通通好办 惠州市各行政服务大厅推进文明服务简化服务流程
博罗县行政服务中心窗口井然有序。 本报记者方莲花 通讯员李小燕 摄
办一项业务花半天时间排队,好不容易排到自己,又因为资料不齐来回奔波……如今,这种情况在惠州已逐渐得到解决。近年来,惠州市各行政服务大厅在文明创建过程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大胆创新、精准发力、简化服务流程,全面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形成线上线下相辅相成、功能互补的政务服务平台,成为惠州政务服务一张闪亮的“名片”。
■市行政服务中心
文明环境周到服务让办事者如沐春风
走进市行政服务中心,一幅幅文明标语、公益广告扑面而来。工作人员的微笑让人如沐春风,在取号机、打印机旁边都有志愿者,正耐心引导群众办事。
“通过对办事环境细节的布置,我们营造了文明和谐、友好互助的良好氛围。”市行政服务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一直以来,该中心倡导工作人员微笑待人、细心周到服务,到此办事的群众普遍守秩序、有礼貌,气氛融洽。
“来办事之前,我已经上网详细了解需要哪些资料。到现场之后,经过咨询现场工作人员,我一趟就把事情办好了。”企业办事人员冯女士告诉记者,到市行政服务中心办事十分便捷,无需长时间等待,她仅花十几分钟就把事情办好了。
政务服务“大变身”一个窗口搞定
据了解,2016年10月起,市行政服务中心开始推动政务服务 “一门通办”,建立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服务模式,打破原有格局,将按部门分设的办事窗口进行改造整合,设置综合服务窗口。比如,把企业设立、生产经营等相近或相关的事项整合集中到经营类综合服务窗口,可以无差别办理108项经营类业务事项;将交齐材料即可现场办理的事项整合到即来即办事项服务窗口,可以办理即来即办事项19项。
值得一提的是,推行政务服务“一窗通办”后,市行政服务中心统一推行“受审分离”服务模式,窗口服务人员受理本综合服务窗口的所有事项,对办事人员提供统一咨询答复、统一接件受理、统一办件流转、统一收费发证等通办服务,从“专才”变成了“通才”。
通过政务服务“大变身”,企业和市民从来回跑多个部门、走多个流程,简化为在中心一个窗口搞定;从原来与职能部门打交道,变成与综合服务窗口“面对面”,给企业和市民一个省时、省力、舒心的服务环境。据统计,该中心2017年共受理业务109825宗,其中各入驻部门及综合服务窗口受理业务55059宗,办结55006宗,办结率99.90%,受理咨询事项54766宗。
■博罗县行政服务中心
工作人员参加礼仪培训塑造文明形象
志愿者细心引导,窗口人员热情服务,政务自助服务区24小时不打烊,“一窗通办”打破部门界线……近年来,博罗县行政服务中心的文明服务、创新改革措施,获得群众点赞无数。该中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大胆创新,荣获“广东省文明单位”称号,文明创建硕果累累。
居民陈女士日前来到博罗县行政服务中心办事,感受到了贴心细致的服务。中心一楼有志愿者细心引导,窗口工作人员的耐心让人印象深刻。“他们文明用语,礼仪也很到位。”更令陈女士感到贴心的是,这里还有便民药箱、便民雨伞、爱心妈妈小屋、文印室等服务。
记者了解到,为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博罗县行政服务中心2017年投入20多万元,完善了中心大楼各项服务设施,并邀请礼仪培训师对工作人员进行政务服务礼仪培训,提高工作人员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质量,塑造文明形象。“学雷锋志愿服务岗”“共产党员示范岗”“戴党徽、亮身份、做先锋”等活动,更是强化了工作人员的模范意识。
75%以上审批事项现场办理次数不超1次
“便民、高效、公正、规范”,是博罗县行政服务中心的服务宗旨。2017年8月,该中心对外发布窗口服务承诺:实行首问责任制、一次告知制和限时办结制,杜绝“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等“四难”现象;对服务对象,一次性告知所办事项需要的材料、办理程序、办结时限等。
2017年,该中心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等改革工作,优化了网上填单、预审、审批等功能,整合成统一的申办受理平台,构建了县、镇、村(社区)三级政务服务网络,实现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提高了服务效率。开设24小时政务自助服务区,极大地方便了市民和企业。分类建设综合服务窗口,实行“一窗通办”。
据统计,该中心2017年受理业务办结率为100%,行政审批事项网上全流程办理率达70%以上;75%以上审批事项到现场办理次数不超过1次。
文明创建永远在路上。据介绍,今年该中心制定了文明创建三年巩固提升计划,深入开展“十大行动”,推进文明创建工作常态化、制度化。
统筹 本报记者游璇钰
采写 本报记者游璇钰 方莲花通讯员李小燕
新闻推荐
本报采集本报讯(记者谭琳)“五一”小长假即将到来,惠州市旅游局提醒广大游客出行前加强安全防范,合理规划线路,及时关注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