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年高企存量从255家增至794家 市科技局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实现量增质升

惠州日报 2018-04-26 15:53

2017年首届科交会,市民在展场参观。

惠州市企业致力科技创新推动企业快速发展。图为大亚湾光弘科技生产车间。

潼湖生态智慧区建设指挥部。本组图片均为本报记者李松权 摄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实现新突破,是惠州市2018年的十大重点工作之一。近年来,惠州市科学技术局(下称“市科技局”)紧紧围绕建设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和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奋斗目标,抓住创新驱动发展“八大举措”,出台了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实施意见,同时广泛集聚国内外创新资源,创新对经济发展的引领和对项目的推动能力不断增强。以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作为例,市科技局实施的“高企培育行动计划”取得显著成效,从2015年至2017年,全市高企实现量增质升,存量分别为255、466、794家,年均增长率达七成以上。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

2016年度惠州市创新驱动发展考核评分排全省第6

记者了解到,创新驱动发展“八大抓手”是广东省检验创新驱动工作成效的核心监测体系,包括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企业技术改造、孵化育成体系建设、高水平大学建设、自主核心技术攻关、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科技金融融合等八项工作。近年来,市科技局紧紧抓住“八大抓手”,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017年9月,广东省创新办公布了珠三角9市2016年度创新驱动发展考核结果,惠州市得分87.1分,排名全省第6位。

在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方面,市科技局认真贯彻落实惠州市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实施意见,部署了扎实做好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重点工作。2017年,正式启动了创新平台构建、创新要素集聚、创新企业培育、创新成果转化、创新政策改革、创新人才激励、创新服务完善、创新动能激发、科技创新惠民、创新环境优化国家创新型城市“十大工程”,绘制了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首届科交会实现696个成果转化项目签约,金额达39.9亿元

能否高效将科技成果转化并应用于企业生产,是检验一个城市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据悉,惠州市高度重视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其中,由市科技局作为主要承办单位举办的2017年首届科交会,就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绝佳平台。据悉,科交会围绕“跨越产学鸿沟,携手创新共赢”的主题,突出交易合作功能,吸引上万项高校科技成果、300所国内外高校、3000多家企业聚集惠州。最终实现696个成果转化项目签约、金额达39.9亿元。

同时,市科技局积极推进重大科技攻关,设立了重大科技、知识产权等专项资金,打造了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如华阳通用电子无线智能车载服务系统、TCL集团数字家电支持互联互通的关键共性技术、德赛西威北斗车载导航惯导定位技术等,均成为近年来惠州市涌现出的优质科技项目。

积极培育创新主体

主营业务收入5亿元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实现全覆盖

创新主体是践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承担主体。近年来,惠州市高度重视创新主体尤其是企业主体的培育工作,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行动”,将有潜力的企业主动纳入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组织专家贴身把脉。将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作列入县区党政“一把手”的考核指标,并开展定期跟踪、督促落实。组织高新技术企业政策宣讲和业务培训20多场,近3000多人次参加。全年共有562家企业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其中通过认定的415家,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794家;新增省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入库企业220家。新遴选了100家“三高”企业,定期监测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实行对点帮扶企业工作机制;培育出主营业务收入达百亿以上的大型骨干企业7家;仲恺高新区大力实施瞪羚企业计划,新增瞪羚企业45家,瞪羚示范企业18家。

惠州市还充分发挥企业研发市场主体作用,推动工业企业普遍设立装备精良、管理科学、运行高效研发机构,截至2017年底,全市规上工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比例达41.16%,主营业务收入5亿元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实现全覆盖。

此外,市科技局大力改进科技专项资金项目管理,本级科技专项资金由科研人员结合科研活动实际需要编制预算并按规定统筹安排使用,加大科研人员的激励力度。截至2017年底,共遴选出90个优秀项目推荐申报省科技发展专项资金;组织惠州市企业获得省重大科技专项资金1400万元。

优化创新创业环境

全市建成众创空间28家,孵化器26家

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方面,近年来,市科技局积极推进孵化育成体系建设,加快培育科技型企业。大力实施了“科技企业孵化器倍增计划”,促进众创空间和孵化器迅速增量提质,实现了众创空间和孵化器县区全覆盖。落实孵化器奖补政策,2017年下达了孵化器的扶持奖励资金590万。全市建成众创空间28家,孵化器30家,其中国家级众创空间12家、孵化器5家,省级众创空间2家、孵化器6家,孵化面积突破10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1000多家,当年毕业企业121家。

除此之外,市科技局还通过举办创新创业大赛、双创活动周、APP设计大赛等系列创新创业活动,引入一批优质创新创业项目团队和企业,为创业者搭建了良好的沟通交流平台。还开展各种形式的创新创业政策宣讲,培训30余场,参与企业达8000多家次。

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认定新型研发机构累计15家

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课题之一。针对惠州市高校、科研院资源相对匮乏,科研力量薄弱的短板,惠州市把建设新型研发机构作为提高创新驱动能力的突破口,大力推进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继续推进南方工程检测修复技术研究院、中科新能源研究院、三航无人机技术研究院等一批新型研发机构,与丁文江院士签约共建南方(惠州)轻合金材料研究院及产业化基地,加强对惠州支柱产业及新兴产业技术支撑作用。2017年,认定省级新型研发机构9家,市级6家,孵化出77家企业,成果转化和技术服务收入26.31亿元。全市建成省级以上创新平台213个。

相关链接

2016年惠州市跻身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

2016年,惠州市成功获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市委、市政府把知识产权战略纳入全市整体发展战略,大幅提高专项经费至1700万元。2017年底,惠州市共获得十九届国家专利优秀奖6项;推动企业通过专利权质押获得14笔1.56亿元贷款,34家企业通过知识产权“贯标”认证,新增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2家。

近年来,惠州市大力推动专利产出增量提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全市专利申请量、发明专利申请量、发明专利授权量分别为30448件、8184件、1469件,有效发明专利量5112件,PCT专利452件。

融资方面,市科技局积极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目前全市已确定6家合作银行,并引入保险和担保机构共担风险机制,为中小企业专利质押贷款提供风险损失补偿,缓解科技型企业融资难题,推动银行向企业贷款1.73亿元。同时积极推动企业知识产权“贯标”,举行惠南园企业集体“贯标”启动仪式,探索推行互联网+集体“贯标”新模式,截至2017年,已有93家企业启动了“贯标”,其中48家企业通过了认证审核。

本组文字 本报记者刘炜炜

通讯员钟参云 刘传和

新闻推荐

全民阅读书香惠州

昨日是世界读书日,惠州市各地各单位纷纷开展相关活动,营造读书氛围,倡导全民阅读。这是惠州学院学生在诵读经典诗词。本...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