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大五大产业链给力电子信息产业 预计到2020年惠州电子信息产业产值达到5000亿元

惠州日报 2018-04-26 15:53

▲今年1月,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卫生与健康合作大会在惠召开。本报记者黄俊琦 摄

2017年6月,“惠货全球行”活动第六站走进墨西哥。 本报记者曾兴华 摄

亿纬锂能车间一派繁忙。 本报记者李松权 摄

德赛西威自动化生产车间。 本报记者李松权 摄

▲惠州历来重视发展外向型经济,全市外商投资企业累计超过1万家。图为三星公司生产线。方炳徐 摄

惠州市依托大亚湾石化区高质量建设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 罗志明 摄

仲恺高新区陈江街道观田村,总投资129亿元的TCL液晶模组及整机一体化项目正如火如荼建设。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模组和整机一体化智能制造基地,预计年总产值近900亿元,将推动惠州电子信息产业向5000亿元年产值规模迈进。

这是惠州电子信息向上游延伸和高端化发展的生动缩影。近年来,在三星电子(惠州)有限公司和TCL集团两大“千亿级”巨头的带动下,伯恩光学、美国科锐、日本旭硝子、韩国SK集团等外资龙头纷纷进驻惠州,植根于本土的德赛、华阳、亿纬等企业也不断发展壮大,带动惠州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移动通信、平板显示、汽车电子、LED和新能源电池五条产业链,电子信息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形成液晶电视制造产业集群

日前,中国超高清视频(4K)产业发展大会在广州举行。惠州与广州成为省市共建超高清(4K)产业基地的代表,惠州也是全省唯一一个地级市代表。

作为广东省乃至全国液晶电视重要的制造基地,惠州依托TCL液晶模组及整机一体化项目,发展了40多个下游配套企业,形成了从面板、模组到整机生产的平板显示产业集群。

2016年,全球首创的全尺寸蒸镀4.5代AMOLED生产线项目已在信利(惠州)智能显示有限公司建成投产。依托龙头企业辐射带动,目前惠州市已形成从基础配件、玻璃基板、面板、模组到整机的液晶电视制造产业集群。

作为全国乃至全球重要的手机生产基地和产业集聚区,惠州拥有手机领域的几个“最”:全国单体产能最大的手机制造基地、全国最大的手机方案设计商、全球最大的手机屏幕生产基地等。

如今,惠州拥有手机产业关联企业近1000家,涵盖产业链上下游。在整机生产方面,除了拥有三星电子在华最大的手机生产基地,也有TCL、德赛、侨兴等自主手机品牌。惠州还聚集了苹果、三星全球最大的手机玻璃面板供货商伯恩光学,全国最大的手机方案设计商龙旗电子,全国最大的无线通信智能终端天线企业硕贝德。

一批领先行业的LED项目纷纷落户惠州

许多人都在使用苹果手机,但他们可能不知道,作为苹果手机的主要电池供应商,发轫于惠州的德赛电池是站在全球智能手机品牌背后的“隐形冠军”。2016年,德赛电池营业收入为87.24亿元,同比增长3.44%。

提到新能源电池,亿纬锂能在这个领域的影响力丝毫不弱于德赛电池。

亿纬锂能作为惠州市在锂电池研发、生产、销售方面的重点企业,主要产品包括锂原电池和锂离子电池,产品广泛应用于健康医疗、智能安防、智能表计、电子雾化器、智能穿戴、E-call、高端数码、共享经济、智能交通、定位追踪、新能源汽车、储能系统等领域。

去年,在国内智能电表需求下降的背景下,亿纬锂能锂原电池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0.91亿元,同比增长40.60%,在连续几年平稳增长的基础上实现了快速增长。

与新能源电池相比,惠州LED产业的发展基础更加厚实。近年来,科锐、LG伊诺特、比亚迪实业、元晖光电等一批行业领先的LED项目纷纷落户惠州,集聚LED骨干企业40多家,带动近200家关联企业集聚发展,形成从外延片、芯片到封装、应用的LED产业链,仲恺高新区成为全国LED产业链最完整的地区之一。

作为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惠州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超过3500亿元。按照目标,惠州预计到2020年将建成万亿产业集群,力争电子信息产业产值达到5000亿元,将助力珠江东岸电子信息产业带建设。

抓住机遇开启开放发展新征程

开放,一直都是惠州这个地处全国改革开放最前沿城市经济实现腾飞的重要助力。

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开启开放发展新征程。从中海壳牌南海石化项目落户,到韩国三星、伯恩光学、思科等一大批重量级项目纷至沓来;从外引内联、“借船出海”,到惠货全国行、全球行、网上行……惠州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开放发展理念,坚持“引进来”“走出去”并举,积极主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力求在新一轮全球化发展中“弯道超车”。

“引进来”“走出去”并举

近年来,惠州坚持“引进来”“走出去”并举,积极主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力求在新一轮全球化发展中“弯道超车”。

惠州历来重视发展外向型经济。截至目前,惠州市已经吸引了60多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客商在惠投资兴业,33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惠投资60家外资企业,全市外商投资企业累计超过1万家。

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引进来”是一方面,惠州还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帮助企业沿着“一带一路”主动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努力开拓海外市场。

“刚开馆一个半小时,我带来的几百张名片全发完了,没想到我们的产品在墨西哥这么受欢迎。”去年6月,“惠货全球行”活动第六站走进墨西哥,活动受到参展企业点赞。据统计,为期3天的展会吸引了近1.8万人次进场参观、咨询、洽谈及采购,达成贸易成交意向金额1.86亿美元,在墨西哥城掀起了一股强劲的“惠州风”。

记者了解到,为加强各国与惠州市企业的经贸交流与合作,惠州市从2012年起,连续6年举办“惠货全球行”,先后在巴西、俄罗斯、南非、澳大利亚、印度、墨西哥等国展销惠州产品。“惠州制造”在国际市场成为了“质优物美价宜”的代名词,TCL、德赛、华阳等一大批惠州企业成功开拓了国际市场。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惠州企业累计在14个国家和地区设立99家企业,对外投资总额约6亿美元。惠州市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加坡、越南、柬埔寨、缅甸、菲律宾投资企业8家。

与此同时,惠州市还开展 “惠货全国行”系列展销活动,积极帮助惠州企业开拓国内市场。从“引进来”到“走出去”,标志着“惠州制造”乃至惠州发展实力的增强,代表着惠州企业与全球企业和社会的深度融合。

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深度合作承载区

进入新时代,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速推进,中韩(惠州)产业园正式落户,给惠州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扩大对外开放、建设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带来重大战略机遇。

今年初,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卫生与健康合作大会在惠州召开。本届大会是粤港澳大湾区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后,粤港澳三地医疗卫生与健康产业界的首次交流合作盛会。“此次大会是一个好的开始,将促进粤港澳三地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协作。”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点赞此次大会,同时认为惠州生态环境良好,在罗浮山打造康养基地潜力大。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不断推进,惠州将着力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深度合作承载区、连接粤东粤北和闽赣区域枢纽、科技产业创新活力区、社会管理创新示范区、绿色低碳发展样板区,加快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如果说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是惠州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重大机遇,中韩(惠州)产业园则是惠州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示范区。

今年3月7日,中韩(惠州)产业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揭牌,中韩(惠州)产业园步入全新发展阶段。惠州将努力把中韩(惠州)产业园打造为中韩地方经济合作和高端产业合作的新高地,建设成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示范区,中韩对接发展战略、共建“一带一路”、深化贸易和投资合作的先行区。

本版统筹 本报记者周 觅本版采写 本报记者戴 建 周 觅

新闻推荐

29日9~19时或为高速出行拥堵高峰 惠州交警发布“五一”假期出行提示

本报讯(记者杨熠通讯员彭欣)“五一”假期即将到来,加上节日期间高速公路继续实行小型客车免费通行政策,惠州市将迎来出行高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