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惠城“她风采”点赞
老年公寓护理员刘伟华两年多来护理了40多位老人。
村医杨海燕说,作为一名医生,患者康复是她最大的心愿。
○惠城人物
今日是“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日前,惠城区举办庆祝“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108周年纪念大会,表彰了一批先进个人、集体和家庭。东时记者走近两位获表彰的“三八红旗手”,倾听她们的故事,感受时代女性的风采。
故事1
老年公寓护理员刘伟华
让老人有尊严地走完最后一程
善待今天的老人,就是善待明天的自己。这是惠城区长乐居老年公寓的一名护理员刘伟华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2014年10月,她和丈夫创办了长乐居老年公寓,两年多来,她护理了40多位老人,每天用自己的“六心”(孝心、诚心、细心、耐心、热心、尽心)服务照顾好身边的每一位老人,让老人有尊严地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刘伟华的付出也得到了许多家属的认可,两年多以来,她共收到12面锦旗和感谢短信无数。
护理 喂老人喝小半杯水要花10分钟
3月2日下午3时许,刘伟华抓起一把糖,开始挨个房间去查看老人的情况。长乐居老年公寓位于小金口乌石村委上黄村小组,目前共有28位老人入住。入住的老人大多是瘫痪在床或患有老年痴呆症、精神类疾病的,其中没有自理能力的老人占了90%。
刘伟华来到一位老人的床前,俯身喊了几句“阿婆、阿婆”,床上老者睁开眼睛。刘伟华看她嘴唇有点干,便拿毛巾垫在她胸前,用杯子装了点葡萄糖水,轻轻碰了阿婆嘴唇,并做出张大嘴巴的样子,阿婆这才轻轻张开了嘴,喝下一口。就这样大概花了10分钟,刘伟华喂阿婆喝下了小半杯水。
刘伟华转身来到另一个房间,一位躺着床上的婆婆看到刘伟华,冲她笑了起来,刘伟华掏出一颗糖送进老人口中,老人非常开心,口中念念有词。“她这是在念经文保佑我们呢。”刘伟华说,这位婆婆患有精神方面疾病,心情好时笑容满面,心情不好时便会打人。“有一次我给她冲凉,她二话不说就抽了我两个耳光。”
81岁黄贵明是老年公寓里身体状况较好的,能拄着拐杖走路,头脑也还清晰。他是博罗人,腰部受伤后住进来的。“女儿嫁了,儿子在广州,整天不着家。”黄贵明说,“这里好,干净卫生,照顾周到。”
初衷 让更多不能自理的老人过得有尊严
给老人擦身、翻身、冲凉、喂饭、清理排泄物……这是刘伟华每天都要做的工作,当然工作远远不止这些,刘伟华还特别注重护理老人的情绪。老人心情不好时,她会给老人放些轻松愉悦的音乐,甚至唱歌给他们听;有的老人疼痛难受时,她会用自己总结的“疏通经络法”缓解老人的症状;在老人最后的时刻,她会长时间守护在床边,握住老人的手,微笑私语,让老人走得安详些。
注重老人个人卫生护理和情绪护理,注重临终关怀,源于刘伟华多年的护理工作积累。今年45岁的刘伟华是湖南人,护理专业毕业,曾做过10多年护士。她创立长乐居老人公寓的初衷并非因为专业,而是因为她母亲患有精神分裂症患和老人痴呆症。“我是想让更多和我母亲类似的老人,在生命最后一段时光,过得有尊严些。”刘伟华说,如今她的母亲也住在老年公寓里,她把母亲当作护理对象,也把其他老人当成自己的亲人。
丈夫肖志中非常支持刘伟华。肖志中也是湖南人,参过军,退役后留在惠州,他跑了10多年的运输,2004年攒了点钱在小金口买了块地,2012年刘伟华提出建立老人公寓后,夫妻俩借钱把房子建起来了,6层楼,共600多平方米,2014年10月顺利拿到了 《养老机构设立许可证》。从此,夫妻俩开始从事养老托老服务。
收获 有辛苦劳累,也有快乐感动
包括刘伟华夫妻在内,老年公寓里共有6名工作人员。“晚上每人睡一层楼,两三个小时起来一次,查看情况,给老人翻身,换纸尿裤。”刘伟华说,这两年多来,她晚上几乎没有睡过一个整觉,白天外出也会不时通过手机查看监控。
刘伟华坦言,每天这么劳累,辛苦是肯定的,但这些付出也给她带来了快乐、感动和成就感。看到老人从进来时吃不下饭,到两个月后能吃下一大碗饭时,她感到快乐;看到一些老年痴呆症患者,已不认得家人,但一直记得她是“小刘”时,她颇为感动;看到一位中风偏瘫的老人,通过她精心护理一年,可以拄着拐杖走路和自理生活,最终回到家与家人团聚,她很有成就感。
刘伟华付出,也得到了家属、社会和政府部门的认可。2年多以来,刘伟华收到了家属送来的12面锦旗和许多感谢的短信,长乐居老年公寓还分别于2015年和2016年被评为惠城“先进社会组织”,刘伟华所在的岗位于2016年被评为“惠城区巾帼文明岗”,今年刘伟华还获评惠城区 “三八红旗手”。这些赞誉和荣誉,让刘伟华更加坚定了继续从事养老事业的信心。
故事2
乡村医生杨海燕
20多年扎根贫困村
43岁的杨海燕是芦洲镇岚派村卫生站一名村医,20多年来,她义无反顾地坚守在偏远落后的地方,用精湛的医术和贴心的服务为当地群众解除病痛。
刚嫁到岚派村时,杨海燕看到当地农村妇女大多缺乏基本的卫生保健知识,不少妇女患妇科病后,找不到女性妇科医生,一直拖到病情恶化。卫校毕业的杨海燕和丈夫商量,决定做一名村医。随后她日诊病夜读书,刻苦学习,勤奋钻研,尽可能多地学习和掌握医学知识,为妇女及村民服务。
多年来,杨海燕经常为孤寡老人、困难户看病,谁家有困难,她都会减免他们医疗费,村民要赊账的、少钱的,杨海燕从不说一个 “不”。20多年来,给多少村民减、缓、免药费,杨海燕都记不清楚了。其实她的家庭也并不富裕,两小孩在读书,丈夫在学校做保安,家里老人又老弱多病。但她始终坚持“医者父母心”的原则,对待患者不分家庭境况是富是贫,始终把患者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能帮则帮。
从事乡村医生工作以来,不但每天上门就诊的病人非常多,半夜出诊也很普遍。一天夜里12时许,劳累了一天的杨海燕刚刚睡觉,突然听到有人在门外大声敲门,说有一个79岁高龄的老人病了。杨海燕急忙起床,向来人简单了解一下情况后,背起药箱,立刻赶到老人家中,对病人进行抢救。原来老人是心脏病发作了,由于病情紧急,需送往市区医院救治,最后杨海燕又陪病人家属一起把老人送到条件更好的医院抢救。由于抢救及时,病人得以脱险。这20多年来,杨海燕跑遍本村每一个角落,了解了每一户村民身体健康状况,谁患有哪些慢性病,谁对哪些药物过敏,谁家有几个小孩,她一清二楚。杨海燕说,作为一名医生,患者的康复是她最大的心愿。
本组文图 《东江时报》记者香金群 通讯员陈美君 冯雪辉
相关新闻
文艺演出助力妇女维权宣传普法
东江时报讯 记者香金群 通讯员陈美君 为庆祝“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108周年,3月4日晚,由惠州市妇联指导,惠城区妇联、区总工会、江南街道办事处、广东省妇女维权与信息服务站(惠州站)联合以“法治新征程服务在身边”为主题,在江南街道文星公园广场举行2018年“三八”妇女维权周普法暨“不让黄赌毒邪进我家”宣传活动。
活动围绕普法与禁毒宣传主线,为群众献上一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艺汇演。既有展现新时代妇女精神风貌的集体舞表演 《春暖花开》,还有禁毒群口快板 《珍爱生命,拒绝毒品》、少儿说唱《禁毒三字谣》,又有激动人心的普法与禁毒法律知识竞答,特别是《梦醒了》、《拯救》和《守护家》等反家庭暴力宣传小品,生动精彩,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吸引了众多群众前来观看。
除文艺演出外,惠城区妇联、区总工会、检察院、家教协会、江南街道有关部门等多个单位和部门设置了服务咨询台,为群众提供法律、家庭教育、禁毒知识等多方面的咨询服务。现场共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进一步提升了广大妇女群众的法律素质和依法维权能力,营造积极向上、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的社会氛围。
新闻推荐
东江时报讯记者香金群近日,横沥镇拟组建专职消防队,计划招聘专职消防队员10名。此次招聘的消防队员报考对象为部队退役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