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大镇域经济提升综合实力 惠城将出台政策促进镇街经济加快发展

东江时报 2018-03-20 16:11

为提升镇街发展综合实力,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为全区经济加快发展提供支撑,惠城区政府制订了《惠城区关于促进镇街经济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 (讨论稿)》(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并提交惠城区委八届四次全会审议。

该《实施意见》提出了促进镇街经济加快发展的三个目标任务:一是壮大镇街经济总量。根据各镇街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围绕发展和壮大实体经济,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做精做专特色产业,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

二是增强镇街发展活力。坚持市场导向、问题导向和民生导向,深入推进各领域改革,破解镇街发展的瓶颈问题,激励镇街发展经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强化镇街人、财、物的支持,完善保障镇街发展的机制体制,全面提高镇街发展活力和水平。

三是提升镇街硬件水平。以推进镇街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五化”同步发展为重点,以实施城建计划为抓手,加强镇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镇街实现扩容提质,改善镇街发展环境。

重点工作

1发展特色产业

力争到2020年总部企业实现总产值500亿元

《实施意见》提出,补齐工业发展短板。依托“1+4”工业园区平台,在抓好纺织服装、灯饰照明、电子信息等传统优势产业的同时,主攻先进制造、智能制造、智慧生态、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围绕建链、补链和强链,招引一批关联度大、附加值高的大项目、好项目,延长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到2020年,力争实现园区总产值500亿元。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依托中心区优势,坚持引进与培育并举,大力发展总部经济,以商务楼宇、特色街区为载体,出台《惠城区城市特色产业园认定和管理试行办法》,推动信息服务、文化创意、科技金融、工业设计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化、规模化发展。力争到2020年总部企业实现总产值500亿元。

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加快发展甜玉米、优质稻、梅菜、特色蔬菜和特色畜禽、特色水产“4+2”特色农业产业,力争到2020年“4+2”特色农业种养面积45万亩,产值45亿元。加快推进马安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重点建设汝湖甜玉米、横沥梅菜和优质稻、九龙蔬菜、马安生态养殖等基地。

2发展实体经济

出台激励政策扶持民营经济做大做强

《实施意见》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依托科技企业孵化器组建科技服务超市,为新兴产业项目孵化和成果转化提供平台服务,力争到2020年建成科技创新服务中心1家,科技服务超市5家。实行“一镇一策”,大力实施专业镇转型升级示范建设,深入推进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综合区,力争每个专业镇建设3个以上中小微企业服务平台。鼓励企业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和博士后工作站,力争到2020年建成院士工作站5个。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工程,力争到2020年发展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5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80家,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3%。

扶持民营经济做大做强。制定实施推动民营经济大发展的政策措施,出台《惠城区进一步降低制造业企业成本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配套政策》,推动分类帮扶、激励政策等全面落实到民营企业。力争到2020年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区经济总量53.5%以上。

3推进基建项目

力争用3~5年时间全面改善镇街发展面貌

《实施意见》提出,实施城建计划。以完善镇街功能为目标,制定和实施《惠城区镇街城建计划》,力争用3~5年时间全面改善镇街发展面貌。发挥镇街的自主性,重点在道路交通、公用设施、功能元素等方面,梳理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需要建设和完善的公共项目,形成城建计划台账。重点抓好S120、X203、X205、芦泰大桥等路桥建设,加快内街小巷升级整治改造,推进市区连接路建设,完善交通路网。强化资金保障,设立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池,按照轻重缓急原则,每年实施一批城建项目。

推进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入,加强水环境综合治理,力争2020年完成洛塘渠、木沥河等34条河涌和黑臭水体的整治。配合推进金山污水处理厂二期、马安污水处理厂建设,完善污水处理设施及管网,实现污水处理设施建制镇全覆盖,到2020年,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有望达97%。加快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到2018年底将建成180座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全区100户以上的自然村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全覆盖。加快建设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进一步完善城乡垃圾转运站、收集点等配套设施,确保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保持在100%,90%以上的农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

保障措施

人才智力服务镇街

《实施意见》提出,加大财税支持力度。积极争取市对区的土地收益返还,加大区级财政资金对镇街的倾斜力度。制订新一轮《区对镇街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加大对镇街的转移支付力度,更加注重保障镇街正常运作,充分调动镇街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加强规划和用地保障。加强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规划的相互衔接,逐步实现“多规融合”。切实摸清镇街土地开发状况,整合各类资源,统筹利用用地规模和指标,促进土地集约高效利用。

强化干部人才支撑。对接镇街人才需求,开展精准引进和培育人才,推进“人才双高”计划、“千人计划”和“人才千村千企行”,推动人才智力服务镇街。制定 《惠城区新农村建设“千干扶千村”工作方案》,通过选派干部返回各自籍贯地 (出生地或曾经工作地)所在村,与当地干部群众一道建设美丽乡村,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本版文字 《东江时报》记者香金群 通讯员陈美君

本版图片 《东江时报》资料图片

新闻推荐

乌石四路等道路今年将完善绿化

东江时报讯记者侯县军春天是植树的季节,惠州大地各处披上新绿,但一些居住在新建道路旁的市民,却为道路“光秃”而烦恼,这不,最...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