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幸福吗?我姓扶!
在扶氏的族谱中,还保留有当年刘邦赐扶姓的内容。由扶玲提供
前几年,央视街头采访你幸福吗的话题引发网友们各种神回复,当时扶玲就想,要是央视来采访她,她就回答:是的,我姓扶。1992年到惠州,在风景如画的惠民之州生活了26年,扶玲开心地说:我确实很幸福。
人物简介扶玲
湖南郴州人,汉族。1992年毕业后来到惠州,在惠州机电学校(原惠州工业科技学校前身)任教,现为惠州工程职业学院人文教育系系主任。
音声
“我一说姓扶,很多人以为我姓胡,还以为我普通话不标准呢,还有人问我是不是少数民族。因为这个姓比较少,我被人记住的几率也非常大。虽然现在已经毕业多年,但是不管是小学、初中,高中还是大学的同学,大家基本都还记得我的名字。”
——— 扶玲
扶(念fú)
扶姓的起源有不同的说法,其一说上古时候,大禹建立了夏朝,手下有个叫作扶登氏的大臣,扶登氏的后代以扶为姓氏,是扶姓的最早起源。扶姓的另一个起源是,传说西汉初年刘邦打天下的时候,有个叫嘉的人帮助刘邦立了很多功。后来刘邦做了皇帝,封嘉做延尉的官,并赐给他扶姓,取辅佐有功的意思以表彰他。嘉的后代,就都以扶为姓氏,世代相传,成为今天扶姓的又一支来源。
此外,扶姓的来源说法还有源于鲜卑族,出自南北朝时鲜卑族拓跋部乞扶部落;第四个渊源是源于盘古氏,出自古代梅山蛮一系;第五个说法是源于锡伯族,以上三个都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此外,还有说扶姓是源于改姓,出自明朝崇祯年间御史胡克俭,属于皇帝赐姓为氏。
族谱记载扶姓源于汉朝
听说记者要采访扶姓的渊源,扶玲马上叫在老家的堂弟去祠堂把族谱拍了发过来。扶玲的老家在湖南郴州桂东县扶村,村子里基本一半的人都姓扶。从扶玲出示的照片中可以看到,扶村龙塘家庙保存非常完好。扶玲说,扶姓子孙对姓氏非常重视,不仅修缮家庙,每年还都会修族谱,如今,扶氏族谱世系已经修到第66世。
《扶氏族谱世系源流旧序》中记载,扶姓来源久远,得姓始祖是嘉。嘉生于秦末,是古蜀万县人,渊源始末非常清楚,可以考证。嘉天资明敏,汉高祖刘邦为汉王时召见嘉,嘉建议刘邦先行占据土地肥沃的三秦之地,以其为根据地,然后再称霸天下。刘邦按照这个策略做了,果然先站稳了脚跟,最终建立了大汉王朝。
因为扶掖汉室有功,嘉深受刘邦的宠幸,被封为廷尉,赐姓扶姓,赐食于邑巴郡朐秙(今重庆云阳、垫江一带)。在扶氏的族谱中,还保留有当年刘邦赐扶姓的内容。后来嘉生子镇,被封为车骑都尉,赐左仆射,辅助义帝南迁于郴。
据记载,在第38世时,扶姓迁到现在的桂东县。祖先在龙塘置下了家业,并将此地叫为扶村,如今的龙塘家庙就是当年家族的旧址。
很多人以为她姓胡
扶玲这辈是扶姓的第65世,她介绍,爷爷非常会赚钱,赚了钱就买地,后来被归为中农。扶玲的父亲深知那种环境下在家里没什么发展,19岁就选择到广州当兵。1970年,扶玲在广州出生了,从此一直在广东生活工作。
回想上学时的经历,扶玲似乎没有遇到一个和自己同姓的人。年少的她非常好奇,为什么自己会有这么奇怪的姓,有没有人和自己一个姓呢?于是她到处找资料,后来发现台湾有一个非常知名的英语教育专家叫扶忠汉,在那个年代,扶忠汉的英语学习方法受到很多人追捧。
“我一说姓扶,很多人以为我姓胡,还以为我普通话不标准呢,还有人问我是不是少数民族。”扶玲说,因为这个姓比较少,她被人记住的几率也非常大。虽然现在已经毕业多年,但是不管是小学、初中,高中还是大学的同学,大家基本都还记得她的名字。
1992年学英语专业的扶玲从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惠州,从事外经贸工作。做了2个月后,扶玲得知惠州工业科技学校的前身惠州机电学校需要英语老师,她没想太多就去做了老师,这一做就是26年。如今惠州工业科技学校已经和惠州农业学校合并升格为惠州工程职业学院,扶玲目前是学校人文教育系系主任。
趣事
在惠州遇到同名同姓的人
虽然求学路上没有遇到和自己同姓的人,但在惠州,扶玲却知道一个和她同名同姓的人。扶玲清楚地记得1992年到惠州报到那天的事,那时候组织部还在现在的圆通桥边。扶玲带着各种材料去报到,没想到工作人员非常惊讶地问:“怎么你又来啦?刚刚不是来过吗?”这下换扶玲惊讶了:“没有啊,我这才第一次来。”
原来,就在扶玲报到前,另一个叫扶玲的女孩也到这里报到。因为扶比较罕见,工作人员记住了这个名字,没想到前脚刚走一个扶玲,后脚又来一个扶玲,所以才有了工作人员前面的惊讶。扶玲了解到,那个扶玲是学医的,被分配到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
扶玲觉得自己和医院的扶玲算是非常有缘了,有一年,家里订报纸,订报小伙一看扶玲的名字就说刚才去麦地一户人家订报,那家也叫扶玲,扶玲只是笑而不语。还有一年,扶玲代替学校的副校长去开会,到了会场后,学校同事叫她的名字,然后告诉她,刚叫名字时,有另一个女孩一下子回过头来,估计就是医院的扶玲。
扶玲和扶玲虽然都在一个城市,但是她们只见过一次面。有一次扶玲去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看病,到药房拿药时,她把收费单递进去,里面的医生就马上对身边的同事说:“快去,快去,快去叫她来。”
原来,当时那个扶玲就在药剂科工作,等到那个扶玲跑过来,扶玲的药也拿到了,因为排队取药的人太多,两个扶玲隔着药房的窗口简单聊了几句。“第一次遇到同名同姓的人,就像失散多年的姐妹重逢一样,非常激动。”此后的很多年,两个扶玲都没有遇到过。不过扶玲非常关注在医院的这个姐妹,看到她一直有很多科研成果,还被提拔,在报纸上还看到市管干部的公示出现过她的名字,扶玲也为这位同名同姓的姐妹感到骄傲。
本版文图(除署名外)《东江时报》记者范文燕
新闻推荐
东江时报讯记者骆国红今年全市殡仪馆内禁燃爆竹、撒纸钱,以进一步推进殡葬服务业改革,倡导生态殡葬、阳光殡葬、科学殡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