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镇一策全面提高镇街活力 促进镇街经济加快发展实施意见出台

惠州日报 2018-03-21 17:21

为进一步激发镇街发展活力,提高镇街经济发展质量,惠城区日前制订了《惠城区关于促进镇街经济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并在区委八届四次全会上审议通过。

根据《意见》确定的工作重点,惠城将在加快发展特色产业、加快发展实体经济、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各领域改革等方面持续发力,全面提高镇街发展活力和水平。

发展特色产业

打造全国电商示范区

为补齐工业发展短板,《意见》提出,依托“1+4”工业园区平台,在抓好纺织服装、灯饰照明、电子信息等传统优势产业的同时,主攻先进制造、智能制造、智慧生态、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同时,出台《惠城区工业项目入园指导意见》,把好项目准入关。加快完善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重点抓好三栋中心园和马安、水口分园路网建设,进一步抓好征地拆迁、用地指标调整等工作,切实保障园区发展。到2020年,实现园区总产值500亿元。

在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方面,以商务楼宇、特色街区为载体,出台《惠城区城市特色产业园认定和管理试行办法》,推动信息服务、文化创意、科技金融、工业设计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化、规模化发展。积极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建设电子商务专业应用园、专业物流园和移动电子商务产业园等专业性电商平台,培育发展一批电商村、电商楼和跨境电商,力争打造成为全国电商示范区。

为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根据《意见》,惠城将加快发展甜玉米、优质稻、梅菜、特色蔬菜和特色畜禽、特色水产“4+2”特色农业产业,力争到2020年“4+2”特色农业种养面积达到45万亩,产值45亿元。同时,加快推进马安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重点建设汝湖甜玉米、横沥梅菜和优质稻、九龙蔬菜、马安生态养殖等基地。

发展实体经济

将制定推动民营经济大发展政策

惠城区一直以来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发展实体经济,此次制订的《意见》进一步丰富了其发展内涵。根据《意见》,惠城区依托科技企业孵化器组建科技服务超市,为新兴产业项目孵化和成果转化提供平台服务,到2020年建成科技创新服务中心1家、科技服务超市5家。同时,实行“一镇一策”,大力实施专业镇转型升级示范建设,深入推进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综合区建设,每个专业镇建设3个以上中小微企业服务平台。此外,鼓励企业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和博士后工作站,到2020年建成院士工作站5个。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工程,到2020年力争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5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80家,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3%。

记者从《意见》中看到,为扶持民营经济做大做强,惠城将制定实施推动民营经济大发展的政策措施,出台《惠城区进一步降低制造业企业成本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配套政策》推动分类帮扶、激励政策等全面落实到民营企业,鼓励企业打造产品品牌、企业品牌、行业品牌,大力培育重点税源型企业,力争到2020年,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区经济总量53.5%以上。

完善基础设施

制定和实施镇街城建计划

镇街要发展,基础设施需完善。《意见》提出,以完善镇街功能为目标,制定和实施《惠城区镇街城建计划》,力争用3~5年时间全面改善镇街发展面貌。重点抓好S120线、X203线、X205线、芦泰大桥等路桥建设,加快内街小巷升级整治改造,推进市区连接路建设,完善交通路网。实施农村饮用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2018年前全面实现村村通自来水。

在推进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意见》提出加大投入,加强水环境综合治理,力争2020年完成洛塘渠、木沥河等34条河涌和黑臭水体的整治。同时,配合推进金山污水处理厂二期、马安污水处理厂建设,完善污水处理设施及管网,实现污水处理设施建制镇全覆盖,到2020年,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7%。加快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到今年底建成180座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全区100户以上的自然村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此外,加快建设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进一步完善城乡垃圾转运站、收集点等配套设施,确保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保持在100%,90%以上的农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本报记者彭红霞 谢菁菁 郑国瑞 通讯员陈美君

新闻推荐

严格落实执法监管责任维护土地管理利用秩序 惠城通报土地卫片执法检查情况

本报讯(记者彭红霞谢菁菁郑国瑞)3月30日下午,惠城区召开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工作会议。区委副书记、区长陈国强,副区长钟阳光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