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之话题6·返程行李箱
返程的路上,那塞得满满的后尾箱,装的不仅是家乡的味道,更是亲人们的爱。 《东江时报》记者匡湘鄂 摄
胡萝卜、鸡蛋等土特产。
花生、腐竹和青菜。本组图片 《东江时报》记者朱金赞 摄
腊肉。
糍粑。
米酒等特产。本组图片 《东江时报》记者匡湘鄂 摄
策划君说:
春节七天假期已经结束,回程的路上,那鼓鼓囊囊的行李箱,带的不仅是家乡的味道,更是父母的爱。儿行千里母担忧,无法随行的父母,惟有用家乡的特产,代替关爱,填满孩子的心房。远行的游子也渴望这份爱,家乡特产的味道,能抚慰他们的思乡之情,能让他们元气满满地在外打拼。
爱是相互的。如果说,父母的爱是相伴一生的行李,那子女的爱则应是温暖父母晚年的星火。这满是爱的行李箱和后备箱,也在提醒子女,不要亏欠父母的爱,不要让爱只停留在朋友圈,记得有空常回家看看……在家与工作城市之间往返时,返程的行李箱总是比回家时更沉。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几位东时记者的故事。
东时记者返城记
满满当当行李箱体贴入微父母爱
故事1
爱妈妈做的扣肉 独一无二的味道
离除夕还有四五天,妈妈就会一天一个电话地打过来,问我什么时候回去,然后念叨着她要给我准备的东西。
其实我已结婚十年,妈妈也知道,除夕我在婆家过。但从结婚的第一年起,除夕前总还是要回去妈妈家一趟,美其名曰探亲,实际就是来拿菜的。
妈妈住在象头山里,山清水秀无污染,种出来的菜特别清甜。年二十八,在从市区回婆家的路上,我们特意绕道到妈妈家里。婆家在博罗园洲,那里平时无人居住,所以每次回去,都得带上许多物品,小到油盐酱醋,大到棉被枕头。但无论如何,都会在车后备箱留出一个位置,我们知道,妈妈会给我们准备好春节六七天的青菜。这不,这次回去菜心、红萝卜、白萝卜、大白菜、生菜、芹菜、蒜、葱、茨菇等塞满了两大袋,还有两只大阉鸡。
而我最惦记的则是妈妈的扣肉。果然,走进厨房,就闻到一阵阵扣肉的香味。从我记事起,春节就充满了扣肉的香味。厚实大块的带皮五花肉,用清水煮熟后,得在皮上插孔,以更好入味,也让皮不会太硬。这个步骤,是我小时候最喜欢的,拿一根竹签在扣肉皮上胡乱插孔,妈妈也不会责骂。反正这孔也不讲究章法,我呢,虽弄得一手油腻,却感觉欢乐无比。插了孔,再抹上盐,就可以放入油中去炸了。油炸的过程比较久,慢火慢炸。小时候的我,总是没有耐心等到炸完,就跑去看电视了。所以,后面的步骤就完全不懂了。
以前,妈妈都是年二十九才炸扣肉的,结婚后,妈妈往往会提前几天炸扣肉,为的就是让我能在除夕前吃上一口,然后还能带一些走。妈妈做的扣肉,不放梅菜酸菜搭配,就是满满一大碗的肉,油亮亮、香喷喷。
临行前,妈妈特意选了两大块不那么肥的扣肉让我带回婆家。除夕那天,我就弄来吃。按照妈妈教的,先把大块的扣肉切成小块,煮饭时放入电饭锅蒸,蒸软后,再浇上用酱油、糖、盐和五香粉勾的芡。家人都说味道不错,可不知道为啥,我总感觉没有妈妈做的好吃。
忍不住打电话向妈妈抱怨。她听了反倒哈哈大笑:“这么笨,教都教不会。”而后,又加一句:“想吃,就回来,妈妈做给你吃。”
听这话,好像我嫁得有多远似的,其实不过几十公里,开车不用一个小时的距离。但是,我知道,是妈妈的那份爱,让扣肉有了无可代替的滋味。或许,也正是这独一无二的味道,让我们时常惦记着家,惦记着父母,并提醒我们,常回家看看。《东江时报》记者香金群
故事2
河源女婿车尾箱 土特产塞得满满
妻子娘家在河源市东源县,自从2013年底我们结婚以来,每年年初二,便是我这个河源女婿陪着妻子回娘家的日子。
前两年,岳父一家还居住在偏远山区,由惠州过去,单程超过150公里,道路十分不好走,考验着我的车技和耐性。从前年起,小舅子在河源市区买了房,岳父岳母也跟着住在河源市区,这使得妻子回娘家的距离近了很多,从惠州市区过去不用一个小时,而且有高速直达。
变的是距离,不变的是亲情。每年回娘家,妻子都要住上两个晚上,初二过去,初四返程,于是,初二、初三的日子,便是走亲访友的日子。妻子这边的亲戚,这些年都陆续在河源市区或者临近市区的东源县城居住,所以,拜访亲戚,比起前几年在山区,要便利得多了。
民间笑说“生女就等于生个贼”,但毕竟礼尚往来。出发前,车尾箱装满了糖果、饮料、烟酒等礼品,返程时,也照例一箱,塞得满满的。每一年,妻子说不要回礼的,但双方总是推来推去,最后还是收下了。这些都是妻子的河源亲戚的心意,以河源各地特产为主,有和平猕猴桃、霸王花米丝、东源炒栗、板栗面、忠信花生等,这些也是河源特产店主打产品,用礼盒包装,方便携带。
丈母娘手巧,会自己做豆腐、炸油果、煎果条等,于是,豆腐、油果等东西,也自然而然成为了妻子返程行囊中的必备之物。于我而言,这些都是新奇的物品,毕竟是我在最近几年才接触到的,于妻子而言,则是带着童年的回忆和故土的香甜,每一件,都承载着亲人的爱意与祝福。
今年的返程行李中,还多了一只母鸡,这是妻子的小姑送的。三岁的儿子很是喜欢,常与之玩耍,谓之曰“咕咕鸡”。母鸡腹中含卵,每天下一个蛋,这新鲜的鸡蛋,成为了儿子早餐中的美味。《东江时报》记者侯县军
故事3
每次春节回娘家 都后悔车买小了
“这米是自家的,这青菜是自己种的,这鸡也是自家从小养到大的……”每次假期过后宴请朋友吃饭,我老公总这么自豪地介绍。“唉,每次去我都后悔车买小了,我应该买部货车去的,很多东西想装都装不下啊。”老公的这番话,往往会引来朋友的调侃“你这是跟打劫差不多啊”。
有一种爱,叫打开年后的行李箱……各种当季蔬菜、新鲜宰杀的鸡、大米、肉丸、番薯……春节假期回娘家,除了应节的桔子、苹果,余下的都是这些。“都是自家的,安全放心,还不用你花钱到外面买。”每次离别前,父母总是这么说,边说还边往车里塞满东西。
我出生在博罗县杨村镇,从高中开始就离家,求学、工作、成家……都说儿行千里母担忧,虽然没有离家千里,但就算只有几十公里的距离,父母依旧牵挂着。读书和刚参加工作时离家,由于乘车出门,所带的行李有限,行李中多是妈妈自制的腌菜,当然少不了苹果或桔子。“平平安安,大吉大利。”如果我嫌重不肯带,妈妈肯定会这么说,就算只带两个也要带。以前听到妈妈这么说,总会笑她迷信。如今我也为人母,才明白母亲的苦心。
有一道菜永远吃不腻,叫做妈妈的味道……每次回娘家,餐桌上绝对会有鸡肉。鸡是父母养的,每次待我或者弟弟回家,妈妈都会杀鸡给我们吃。或做白切鸡、或做葱油鸡……虽然我平时总笑妈妈厨艺一般,但妈妈做的鸡肉绝对是我吃过最美味的一道菜。成家后,“妈妈牌鸡肉”也成功俘获了老公的胃,他总说他饭量都大了一倍。
都说父爱如山,在我的记忆里,父亲总是那个不苟言笑,对我要求严厉,让我敬畏的男人。如今我已长大,父亲却越发像个小孩。他会不时向我抱怨,说电话少打了,说他感冒了我没有问候他……这个春节假期前,我把我换下来的旧手机给了爸爸用。而这个春节假期,翻看手机相册成了爸爸的新节目。这是因为,手机相册上留着我及孩子的照片。由于手机内存小,我原计划是把相片删掉一些的,不过爸爸不同意,“不要删,我想你们时可以看看。”春节假期,闲时坐下来时,爸爸总会戴上老花镜,一张张地翻看相片,嘴角上扬满是笑容……
再大的行李箱也装不下父母的牵挂,再多的言语也难以表达父母的疼爱。在塞满车尾箱的同时,爸爸妈妈也把对儿女的疼爱塞得满满的,期盼下次的归来与团聚。越长大越觉得父母恩情难以回报,当儿女的唯有多关心关心他们,多陪陪他们……《东江时报》记者朱丽婷
故事4
亲戚们送土特产 表达对我的关爱
蔬菜、香菇、腐竹、鸡蛋、花生、番薯、鸡肉、油果、山药……春节回惠州时,看着我的车后尾箱装的满满的全是亲戚送的东西,我内心除了感动还是感动。如果要用什么来报答他们,我想应该就是新的一年用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赚多一点钱,逢年过节给亲戚们多包一些红包。
我老家在和平县,距离惠州不是很远,所以一年当中,我会抽时间回去几次,但是每次回去,亲戚们总是热情依旧,生怕我“吃亏”,一个劲地给我送土特产。面对亲戚们送来的土特产,我左右为难:不收吧,又怕亲戚们觉得”没面子“,收了吧,我又觉得过意不去。纠结再三后,最后也只好盛情难却,全收下带回惠州,因为我知道,亲戚们都淳朴,他们只是想用自产的土特产表达对我的关爱。
春节期间,走访亲友,给长辈们红包,他们回礼时总是拿着大包小包的给我带回去。结果到了年初六傍晚返惠时,一整理行李,车后尾箱就装不下了:青菜、菜头、萝卜、番薯、山药、土鸡蛋、腐竹、香菇、花生、鸡肉等等,最后因为东西太多,有些行李只能让人在座位上抱着。
到了惠州卸货,把东西搬回家,东西太多结果冰箱还放不下了。即便到了年初八,家里冰箱还满满的,带回来的土特产,吃到元宵估计都消灭不完。(备注:文中“我”为东时记者朱金赞)《东江时报》记者骆国红 整理
故事5
无私绵长父母爱 车后尾箱盛不下
“妈,车后尾箱已经装不下了,别拿了。”“还可以,这青菜和黄酒占不了多少地方,再塞一下就装进去了。”大年初六,回去娘家探亲的我准备返回惠州上班,而爸妈一早就开始忙着给我准备返回的东西,最后把我的车后尾箱塞的满满的。
我老家在河源,夫家则在韶关。按照传统的规矩,年自然是在夫家过,之后再回娘家探亲。按照往年的惯例,我是年初三从韶关开车到河源,可母亲总是希望我能早些回来,她说想早点看看外孙,其实我知道,她想我早日回来娘家,她可以帮我多带几日孩子,而我则可乘机多休息几天,再在家里吃上几顿可口饭菜,把身子休养好一些。
知道我年初三回来,母亲年初二晚上就打电话来问“想吃什么。”得知我在大年三十拔了智齿、缝了线,吃不了太硬的东西,母亲则开始寻思着做哪些适合我吃的菜,嘴里则念叨着“熬点鸡粥、煮点鱼片,焖点豆腐……”
在家的日子是幸福的。平时不做饭的父亲,在春节期间儿女回来,厨房就是他的专属舞台,母亲只有打下手的份,而父亲做的每一顿饭菜,总是力求尽善尽美,做到最好。为了迁就我的饮食,每天早上,父亲就起床煲好了粥,熬好了汤,他们甚至把肉片剁碎,把青菜切的细细的。
在家千日好,可离别却是不可避免的。到了年初六返惠日子,父母一早就起床准备。“这鸡鸭我已经处理干净了,你回去惠州就可以直接煮。“这箱子装了100个鸡蛋,你拿的时候要小心些”“这番薯和青菜是自家种的,没打农药”“这黄酒是自己酿的,很甜,你晚上和鸡蛋一起煮来吃,补补身子”“这橘子和大米也是你爸种的,比较生态”……他们想把家里能吃的能用的都放在我的车后尾箱,边塞边嘱咐,哪些可以放冷藏要快点吃完,哪些可以放冷冻慢慢吃。
“妈,后尾箱装不下了,别拿了。”“没事,装不下就放在车座位上去。”父母一边说一边往我车后尾箱装东西,看到后尾箱装不下,他们还不罢休,最后把亲戚送来的几包腐竹塞在车座位上,他们才满意地把车尾箱盖上。
与父母告别时,父母又塞给我们每人一个红包,希望我们在新的一年顺顺利利。与父母告别后,从后视镜看着他们的背影越来越小越来越模糊,我内心却像压着一块大石头一样沉重。
刚离别,即相思。眼泪再也忍不住流了……《东江时报》记者骆国红
故事6
淡淡的白切鸡 浓浓的父母爱
广东有句话:无鸡不成宴。白切鸡,是广东再平常不过的菜肴,然而对我来说,它不仅仅是一道菜,还是家的味道,一种乡愁。无论我外出求学工作,还是后来已经婚育,只要春节后我从父母家出来,我的行囊必定有这道菜,由父母亲手做的。
今年春节在父母家过年,同样每顿必有白切鸡。味道清甜中带鲜香,口感细腻中带清爽。虽然连续吃了七八天,却不觉得腻。父母做白切鸡是有较高要求的,单单选鸡就非常有讲究,虽然父母家已搬迁到城里居住,但仍然在春节前就先在乡下选好鸡。乡下走地鸡的鸡肉才香,走动得多、运动得多,肉质才好。笼养鸡是怎么也比不上走地鸡的鲜香和口感的。
美美地吃着父母做的白切鸡,我想起去年在丈夫省外老家过年,没有吃上父母做的白切鸡,怎么都感觉不自在和失落。婆婆提议让我自己学做白切鸡,还很积极地帮忙把她自己养的山地走地鸡杀好。我想:好呀,春节在异乡也做做父母做的味道!我撸起袖子,却犯难了,从没做过白切鸡的我毫无头绪。于是我赶紧打电话向父母求救。“煮的时候放几片姜压压腥味”“煮到一半要把鸡提起来让它肚子里的水控出来,使鸡肉受热均匀”“一定要注意火候,不能太老不能太生”……我在省外按照他们讲的步骤做起来,才知道做个白切鸡真心不容易。那天白切鸡做好吃进嘴里,我内心里却浮起对父母浓浓的思念。
今年春节在父母家吃足了白切鸡,那是一种幸福的味道。春节假期最后一天准备返惠,一起床,却见父母已在厨房忙开了。原来是为了给我做白切鸡塞到行李中。母亲烧好水端水过去准备烫鸡,我见母亲走路不太自然,一瘸一拐的,忙问母亲怎么了?原来母亲早上在厕所滑了一跤,膝盖正疼,却坚持要做白切鸡。而头发稀疏的父亲则蹲在地上准备烫鸡拔鸡毛。看着忙碌的父母,我感觉鼻子一酸。白切鸡做好,父亲还细心地说:“我把鸡斩好分成四份,你放在冰箱里每次拿出一块吃就很方便了。”我点点头,内心感动不已。我把白切鸡塞进行李,把父母浓浓的爱带上。《东江时报》记者周智聪
故事7
满载的后备箱 浓浓亲情年味
2月21日晚上7时出发,昨日凌晨3时,原本13个小时的车程,因为塞车,先生带着老人和孩子这一趟回程硬是花了32个小时。旅途虽然艰辛,但早上打开车子的后备箱时,我被塞得满满的后备箱惊呆了———腊肉、糍粑、米酒等来自千里之外的家乡特产,聚集着亲人们的心意。
先生老家在湖南怀化沅陵,属于大湘西境内。因为二娃还小,我们留在惠州过年,吃了顿肥厚的年夜饭;但因为春节期间老家一个很亲的亲戚结婚,大年初一,先生和家婆不得不带着大娃奔赴千里之外的老家去帮忙和喝喜酒,我则带着二娃留守惠州。
虽然家公家婆这两年跟我们住,没有在老家打理田地,但老家亲戚多,有时我们没有回老家过年,年后也总能收到他们委托别人捎带给我们的腊肉、糍粑等家乡特产。这次先生和家婆回了老家,回程时,先生就打电话告诉我说“后备箱塞满了,好多吃的”。他还说,因为我说了想吃糍粑,结果伯伯、舅舅和姑妈等亲戚,个个都送几个糍粑,加起来就一脸盆了;腊肉更不用说,老家走亲戚拜年一般都会用腊肉回礼,湘西的腊肉都是挂在火塘上烟熏火燎而成,能从年头吃到年尾的。
打开后备箱时,看到的和想象中的一样:塞得满满当当。家婆一袋一袋往外提——— 腊肉、糍粑、柚子、米酒,还有花生、糯米。“这两块腊肉是舅舅的,这两块是姑姑的……”家婆一边提一边说,但有好些袋子,她也不知是哪个亲戚趁她不注意偷偷塞进去的。我们把这些特产一一清理,光腊肉恐有百来斤,差不多半头猪了。米酒也是老家用稻米自家酿的,纯粹的“土炮”烧酒。
有了这些来自家乡的烟熏腊肉和雪白的糯米糍粑,还有飘香的自酿米酒和家门口树上摘的柚子,这个年的年味儿终于足了。《东江时报》记者匡湘鄂本版统筹 《东江时报》记者香金群
新闻推荐
东江时报讯记者刘豪伟通讯员彭冬婷青山荡浩气,花开祭英灵。昨日,博罗县组织东纵边纵老战士代表、烈军属代表以及中小学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