撑起残疾人幸福生活蓝天 惠城努力打造残疾人生活有保障、康复有服务、教育有条件、居家有照料、活动有场所、出行无障碍环境

惠州日报 2018-02-09 18:38

残友参加康园中心组织的趣味运动会。

刘永光在看员工刚做好的服装。

“残友相信我,他们愿意来,我都会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安排适合他们的岗位。”视力残疾人刘永光站在他的服饰加工厂车间说,经历过就业创业的艰辛后,在残联部门的帮助下他得以创业成功,这也坚定了他帮助其他残友就业创业的决心。

记者从惠城区残疾人联合会获悉,近年来,该区不断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从解决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营造残疾人生活有保障、康复有服务、教育有条件、居家有照料、活动有场所、出行无障碍的良好环境。

◆就业培训

5年培训616名残疾人

刘永光患先天性弱视,左眼失明,右眼高度近视,被评定为视力三级伤残。对于今年40岁的刘永光来说,从小到大,他的世界都是模糊的。“我是酷尾巴的加工商之一。”刘永光告诉记者,他参加了残联组织的技能培训班后,于2008年创立惠城区万之胜服饰加工厂,主要经营童装服饰加工,现在加工厂有30多人,其中有两名残疾人。

“我自己是残疾人,深知残疾人创业就业不容易,就想尽自己的一点力量帮帮大家。”刘永光说,刚开始创业做服装加工时也是困难重重,如要招一个制衣师傅,每月工资就要过万元,他招不起,只能让员工自己摸索,浪费了不少布料。在一次残联组织的残疾人培训活动上,他认识了血友病患者黄开旋。黄开旋是裁缝出身,在市区南坛有自己的裁缝店,得知刘永光的情况后,热心的黄开旋主动提出帮他带工人,教工人裁衣样、做缝纫等,一带就是一两年。

“所以,有制衣技术或者能做包装工作的残友,我工厂的大门随时都向他们敞开。”刘永光说,他的目标是用三到五年时间,创立自己的品牌。“把企业做强做大,才能帮助更多残友就业。”

据介绍,惠城区根据残疾人培训需求,采取集中培训或委托社会培训机构培训的方式,为残疾人提供免费技能培训服务,如美容美发、面点师培训班、电子商务、自主创业培训班、“互联网+”等。5年来,该区共举办各类培训班30期,共培训残疾人616人,通过培训让330名残疾人找到了稳定的工作;投入60.1万元帮助151户残疾人实现自主创业。

◆帮贫助困

帮助贫困残疾人家庭实现“住房梦”

在横沥镇新荣村残友阿花的家里,记者看到,虽然家具有些旧,但摆放得很整齐,屋内干净整洁。

残联工作人员介绍,阿花属于精神残疾人,是低保户,家里基本上靠耕田生活,每个月还要花上一笔钱吃药。之前她家住的房子很小,是20平方米左右的破旧瓦房,家里人口多,需向别人借房子住。随着孩子长大外出干活,家里的经济条件逐渐好转,加上政府部门补助的3万元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造资金和残联的4000元农村贫困残疾人住房改造补助资金,不久前阿花家里建起了新房。

住进新房的阿花很开心,她说,房子建好后,有了一个安乐窝,住得开心,病情也好转了,能干一些轻微的家务活了。

惠城区认真贯彻落实新时期扶贫攻坚政策,5年来共投入66.2万元扶贫资金开展“整村推进残疾人脱贫”工作,扶持8个村114户残疾人贫困户实现脱贫;完成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429户,共发放补助金198.78万元,切实改善了残疾人的居住环境,帮助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实现“住房梦”。

◆工作部署

每年安排1个整村残疾人脱贫推进村

惠城区残联有关负责人介绍说,接下来将大力开展农村贫困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帮助农村适合参加生产劳动的贫困残疾人接受实用技术培训,强化培训后的就业扶助,实行实名制管理和动态跟踪服务,从资金、设备、技术等方面进行扶持。

此外,将继续开展整村推进农村残疾人脱贫工作,每年安排1个整村残疾人脱贫推进村,帮助20户贫困残疾人脱贫。继续实施残疾人住房扶贫,将改善农村贫困残疾人的居住条件纳入政府安居工程计划,落实专项资金,对符合城市廉租住房保障条件的残疾人家庭优先安排,并在选房和无障碍改造上对残疾人家庭给予特殊照顾和帮助。广泛开展“帮、包、带、扶”活动,动员机关单位和城乡基层干部、群众、志愿者结对帮扶农村贫困残疾人。同时,将加大基层残疾人组织的工作经费投入,着力培育基层残疾人工作者和残疾人专职委员队伍。每年举办1~2期基层残联干部培训班,组织镇(街道)残联干部和村(社区)专职委员开展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学习,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本组文/图 本报记者郑国瑞 谢菁菁 彭红霞 通讯员曾志辉

新闻推荐

惠州市推动建设莞惠城轨延长线 建成后将实现与赣深高铁无缝对接

莞惠城轨去年底全线通车,两地市民往来更加方便。本报记者李松权摄本报讯(记者戴建)今年春运期间,莞惠城轨平均每日发送旅客过...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