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首次采访就“逮住”了校长 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有群东时小记者
惠阳华附校长莫祖军接受东时小记者采访后,与小记者合影。
东时小记者卓炜峻现场采访惠阳华附校长,不怯场很有范。本版图片 《东江时报》记者匡湘鄂 摄
12月8~10日,为期3天的惠州市第16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华南师范大学附属惠阳学校(以下简称“惠阳华附”)举行。12月9日,来自惠阳华附的东江时报小记者采访这次大赛的开幕式,这也是这群小记者的第一次采访实践。
学生表演架子鼓很带劲
尽管当天早上天气有点冷,但是来参加比赛的各个队伍依然热情高涨。此次活动规模很大,全市共有603人、591个创新项目参加角逐。
活动伊始,惠阳华附的同学为前来参加活动的参赛选手、领导嘉宾们等2000多人献上了舞蹈《民族印象》、管乐合奏《欢乐颂》、巴乌独奏《侗乡之夜》等精彩的文艺演出。
在《架子鼓》节目中,来自五(3)班的朱永康同学打架子鼓打得很带劲。此外,航模协会带来的航模表演让现场观众大开眼界。
东时小记者初生牛犊不怕虎,在台下“逮住”了惠阳华附校长莫祖军。
小记者们问:“对于此次市级大赛选择在惠阳华附举行,莫校长是怎么看的呢?”莫校长说:“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惠阳华附举行,对于激发我校学生探索科学,推动我校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意义重大。”
作为东道主,惠阳华附也派出了强大的参赛队伍。代表该校参赛的选手——— 四(4)班的徐梓浩同学告诉小记者,他的参赛作品是《新型遥控警示路标》。他说:“这次代表学校参赛,感到十分光荣,希望自己能获奖,为学校争光。”
学生创新作品很实用
开幕式后,现场嘉宾都到体育馆观看此次比赛的科技创新作品展览。
展览现场人头涌动,非常热闹。各个展位前,发明者都在热心、卖力地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作品。
“背包伞”发明者杨睿康同学将他的发明背在背上,现场向大家展示。杨睿康是仲恺第一小学四(5)班学生,他发明的“背包伞”是将背包和伞结合起来,把伞背在背上,同时可以把东西放进背包里,完全解放了双手,骑自行车也更方便了。
几位来自全市各个中小学校的带队参赛老师和工作人员接受了小记者采访。一位和善的叔叔说:“学生的这些创意都很好,解决了我们生活中的困难。”还有一位叔叔说:“这种比赛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实力。”
惠州市某医院办公室主任张德川接受小记者采访时说:“参观此次作品展,我最大的感想是孩子们的想象力都很丰富,发明了一些对生活有用的东西。”
这次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让我们大开眼界,见识到了许多奇思妙想。希望在科技地带领下,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
本组文字 《东江时报》小记者卓炜峻 彭宇琪 邹嘉欣 梁乐萱统筹 《东江时报》记者匡湘鄂
习作精选
第一次采访感受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惠阳学校四(4)班 卓炜峻
为期3天的惠州市第16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我们学校——— 惠阳华附举行,我很荣幸作为小记者参加了12月9日上午的开幕式活动。
尽管天气有点冷,但是大家依然热情高涨。我们学校的同学为前来参加活动的参赛选手、领导嘉宾们等2000多人献上了精彩的文艺演出,现场高潮迭起。
航模协会还带来航模表演,真是丰富的科普大餐!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采访,虽然前一天晚上做足了功课,把采访问题、采访对象都想好了,但还是有点小紧张。
在匡记者鼓励下,我一次次告诉自己:“我能行,我能行!”终于迈开步子,找准机会,采访了我们惠阳华附的莫祖军校长。
采访完莫校长,我在赛场上发现了代表我校参赛的选手——— 四 (4)班的徐梓浩同学,我赶紧冲在前面采访他:“能谈谈你的参赛感受吗?”他告诉我,他的参赛作品是《新型遥控警示路标》,希望能获奖,为学校争光。
第一次采访体验增强了我的勇气,也使我明白了,做什么事只要勇敢面对,做好充足的准备就一定会做好。匡记者还告诉我们:“当记者要有吃苦的精神。”我不怕苦,也相信自己能克服困难,不断努力,做一名真正的小记者。
总结点评
文章有模有样 表现可圈可点
12月9日,我带着惠阳华附小学部和中学部共8名小记者采访第16届惠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他们是刚加入的东江时报小记者,也是第一次参与采访实践,但表现得都可圈可点。
首先,每个孩子都非常认真地对待这次采访实践,严格按照我前一天采前培训交代的,带好了笔和笔记本,有的还带上了手机来拍照。小记者家长们也给予了大家很大的支持,提前把大家送到学校。
其次,这几位参与采访的小记者都很有纪律性,文明礼貌,能吃苦。在活动现场,大家非常自觉地在一边观察、采访,没有大声喧哗,没有到处走动。
第三,小记者们都勇敢地挑战了自我,表现出一名合格小记者的素质。大家都有做好准备,带着问题来采访。比如八年级的龙宇轩和四年级的卓炜峻同学,他们告诉我 “想采访校长莫祖军”,然后我便鼓励他们抓住机会,趁莫校长还未入席时去“逮人”采访。两位小记者非常大方有礼貌地向莫校长进行了自我介绍后便提出问题,而且提问都非常有水准。
在随后的展览现场,小记者们都主动提出分头采访,他们有的单打独斗,有的两人结伴,去找各种不同的人进行采访,比如有的采访同学,有的采访老师,有的采访了教育工作人员,有的采访发明者,还有的毫不畏惧采访了在现场参观的区领导。
一开始,有的小记者还比较拘谨,害羞不敢跟人打招呼,但经过鼓励和指导,很快就能突破自我,大胆与陌生人交流。有的小记者被采访对象拒绝时也没有气馁,而是迅速寻找别的采访对象。
从写作上来说,我们的小记者都很认真。第一次采访、写稿,能将现场采写到的内容用文字整理出来,按时交稿,并表达顺畅、逻辑清楚、书面整洁,就已是很好的开端。更难能可贵的是,有的小记者的文章已初具新闻作品的模样,用词恰当,描述得体,读来很是享受。《东江时报》记者匡湘鄂
新闻推荐
“小记者很棒,问题具体而犀利” 东时小记者采访惠阳两会 获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点赞
东江时报小记者采访惠阳区人大代表吕洁莹。东江时报小记者采访惠阳区政协委员周海明。东江时报小记者邹慧冰接受惠阳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