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老二总掐架咋办 弟弟抢姐姐的东西姐姐无需让他
9岁的文文和6岁的亮亮是姐弟俩,他们两个绝对是一伙的。平时一个人只要有了好吃的东西,就会想着留一些给另外一个人。当弟弟每次有什么需要帮忙的事情时,姐姐总会非常乐意地帮他。邻居看了这两姐弟,不由感叹道:“这姐弟俩感情真好!我家那两个感情就不咋地。”
其实,他们小时候也像其他家庭的孩子一样,时不时会争吵打架,妈妈也为此头痛焦虑,后来通过不断的学习让两个孩子越来越融洽。
老大是老二的榜样
镜头一:一家人在吃饭,爸爸夹了块羊肉,问两个孩子:“你们谁要?”两个孩子同时都争着说:“我要!”爸爸说:“先给姐姐,因为姐姐是先来到我们家的。”弟弟听后耐心地等待爸爸把第二块羊肉夹给他,因为他知道,“姐姐第一,他第二”是家里的一个规矩。
在亮亮出生前,妈妈一个搞幼教的朋友就告诉她,有了老二后,一定不要忽略对老大的爱,因为老大是老二的榜样,只有老大培养好了,老二才能更好地成长,因为老二会模仿老大。老二出生后,妈妈和爸爸都很留意关注老大的情绪,尽可能地让她感受到父母的爱。弟弟很聪明,家里人忍不住会经常夸奖他。有两次姐姐对弟弟说:“你比我聪明,你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妈妈在一旁听到后,立刻意识到姐姐有自卑感,就私下让家人以后少在姐姐面前表扬弟弟,而要多些肯定和鼓励姐姐。一段时间后,姐姐没有再说类似的话,对自己也更自信了。
后来妈妈去上了家族系统排列公益课,了解到“爱是秩序的一部份,秩序是早已被排定了的,爱只可以在秩序的范围内成长。假若将爱与秩序的关系倒转,一定会失败。”于是她就和爸爸一起在家里定下了 “任何事情姐姐第一,弟弟第二”的这一规则。同时,他们会引导孩子,弟弟要尊重姐姐,姐姐要爱护弟弟。
年龄大不等于总要“让一让”
镜头二:一天,文文在玩一个玩具,亮亮见了,一把把玩具抢走了。姐姐很生气,大喊道:“把玩具还给我!”爷爷奶奶看了,就说:“你是姐姐,把玩具给弟弟玩一下有什么关系呢?”文文听后更加难受。
看到这一幕的妈妈开口说话了:“亮亮,那玩具是姐姐的,如果你想玩,你要先问问姐姐同不同意。请你把玩具给回姐姐。”亮亮听后,很不情愿地把玩具给回了姐姐。
平时生活中弟弟时不时会抢姐姐的东西,妈妈每次遇到这种情况,都会很坚决地维护姐姐的权益。因为她知道,如果总是要求姐姐把自己的东西让给弟弟,那么姐姐就不能形成自己的物有权,认为自己是没有权力支配自己的东西的,长大后她会不懂得维护自己的权益,值得感和配得感也会很低。而弟弟因为家人总是要求姐姐让他,他就会形成一种别人都应该让他的意识,不利于培养他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后他走上社会,会因为别人不让他而产生挫败感。
发生争执只能动嘴不能动手
镜头三:一天,为了争一样东西,两姐弟先是吵架,随后打了起来。亮亮猛扯姐姐的头发,姐姐痛得要命,哭着大声喊:“好痛!妈妈,妈妈!”妈妈开始时没有介入,后面看到文文被伤害,立刻上前抓住亮亮的手,说道:“遇到问题,只能用语言来解决,不能动手!”
妈妈先安抚了一下文文的情绪,随后对亮亮说:“亮亮,看到你这样对姐姐,姐姐被你弄得那么疼,妈妈真的好伤心。你们如果生气,可以用语言来表达,但是不可以动手。实在太生气,可以到一个房间去打枕头或打其他的物品,但是一定不能伤人。明白吗?”两个孩子听后,点头答应:“明白。”
文文与亮亮小的时候,经常会因为一些小事发生争执,甚至打架。随后总是到父母面前告状,要父母做裁判。开始时,父母还会给他们辨个对错,后来父母通过学习明白了,这样不利于他们自己学会解决问题。于是后来当他们发生争执时,父母一般都不介入,让他们自己解决,当事态严重时,父母才会出面。由于父母善于同理、引导孩子,两个孩子后来越来越少打架。
○答疑
生二孩后老大为何老发脾气
一位妈妈:我生了二胎后,5岁的老大在家里变得很爱发脾气,只要有一点点不如意就会非常生气,有时一点事情没有马上满足他,他就大哭大闹。玩游戏的时候他不能输,一输就会歇斯底里地哭闹。我和丈夫为此都非常头疼。请问我们该怎么办?
橙橙老师:家里有了老二后,老大往往内心会有很强的失落感,因为妈妈的爱和关注忽然被瓜分了。如果我们不能理解和接纳老大的这种感受,那么老大可能就会会带给我们很大的挑战,老大状态不好的话,对小的宝贝影响是很大的。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试试以下几种方法:一、每天下班回到家,首先关注大的孩子,比如说:“嘿,我的宝贝在哪里呀,让妈妈抱抱吧……”送孩子到幼儿园离开前,也要主动给孩子一个拥抱,不是敷衍的拥抱,内心要真正想着孩子,真正有那种渴望全身心地去拥抱孩子。
二、每天晚上尽量抽出一段时间是完全属于老大的,15分钟也行,讲个小故事或做个小游戏,也可以问问孩子在今天发生的开心事等,这样的陪伴时间如果能固定是最好的,把琐事、手机放一边,全身心地和孩子在一起,让孩子能感受到你的爱,感受到他在你的心中是重要的;照顾小的宝贝时,尽量请老大来帮忙,倒水、递纸巾尿布、丢垃圾……并及时给到鼓励:“有哥哥的帮忙就是不一样呢,妈妈感觉轻松多了,谢谢你……”当老二长大点可以和哥哥分享食物的时候,可以由哥哥来分吃的东西,这样可体现哥哥的身份和优先权,小的孩子才会尊重大的。
三、老二再长大些后,老二要玩老大的玩具,大的不愿意给,这时要维护老大的权益,告诉老二,那是哥哥的东西,他不同意就不能拿。一般情况下,当老大得到足够的尊重有优先权时,他就能清晰感觉到自己的身份——— 哥哥,而对自己的弟弟妹妹爱护有加,从内心里真正愿意分享自己的玩具。父母也可以采用更灵活的方式,或是让两个孩子交换玩具,或是用做游戏的方式,如买或租,让老二拿到想玩的玩具。
还有一点想提醒的是,父母尽量不要当着老二的面批评老大。这有利于培养老大的自尊心,也能让老二更尊重自己的哥哥。祝您的两个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心语
爱孩子既要给自由也要有规则
孩子专爱挑难走的路来走,喜欢反复扔东西,每次回家一定要走固定的路线,一个故事要反复听上十天半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
细心的妈妈也许会发现,幼儿会有各种奇怪的行为。这一切的背后,是源于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敏感期。伟大的教育家蒙特梭利经过长期认真地观察,发现儿童的发展有敏感期。所谓敏感期,是指在0~6岁的成长过程中,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专心吸收环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重复实践的过程。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后,儿童的心智水平便从一个层面上升到另一个层面。以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与儿童心理专家孙瑞雪为首的幼儿教育专家团队,经过10年的教育实践,发现敏感期得到充分发展的孩子,头脑清晰,思维开阔,安全感强,能深入理解事物的特性和本质。此基础上,他们编著了《捕捉儿童敏感期》一书,影响了千千万万个父母的育儿观。
在给孩子提供爱和自由的环境的同时,父母们也要注意避免走另外的极端。一是并不是孩子喜欢做的事情就一定对孩子的成长有利,要判断清楚。二是做事情一定要有节奏,不能让孩子无限制地做个不停,父母要把握好这个度。
几年前惠州市有一些蒙氏教育发烧友,就曾经走入一些误区。比如一位妈妈发现孩子爱吃冰棍,于是她就在家里做了很多冰棍让孩子吃,结果孩子的脾胃因此而变得很虚弱,经常生病。有的妈妈发现孩子爱画画,就让孩子画到晚上十一二点,这种情况会破坏孩子的秩序感和生活作息规律,时间长了会伤害孩子的身体。
有个4岁的孩子非常喜欢听《西游记》的故事,爷爷知道后,就把他原来收藏的《西游记》的小人书全部给孙子看。后来这个孩子在幼儿园经常把小朋友弄哭。幼儿园的老师告诉孩子的妈妈,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不适合看《西游记》的故事,一是该故事比较复杂,不适合这个年龄段的儿童的心性发展。二是孩子这个时候的学习方式是模仿,他会把所看到的一切在生活中模仿出来,所以他在幼儿园把孙悟空打斗的动作对小朋友施展。朋友听后,把家中所有有打斗动作的书收了起来,并每天给孩子讲滋养心灵的华德福故事。过了几个月,孩子的行为才得到较大的改善。
所以,了解各种事物对孩子成长的利弊,对孩子有清晰的规则和作息时间安排,并温和而坚定地执行,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
我们该如何爱孩子?既要给孩子爱和自由,也要给孩子规则和秩序。这也是我们做父母的一个修行的过程,我们籍着养育孩子,也让自己的内在得以平衡、完善。
征稿启示
欢迎有育儿心得的读者投稿家教栏目,投稿邮箱:hztxj_2008@126.com,请作者写清楚具体的姓名,地址和电话,便于编辑联系。
本版文字 《东江时报》记者谭学竞
本版图片 《东江时报》采集
新闻推荐
以棋会友,两两对弈,近3000名小棋手以这种方式迎接新年到来。由市体育局、市教育局主办,市清源青少年围棋俱乐部承办的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