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黄打非”重心下移村(社区) 惠城实现镇(街道)、村(社区)“扫黄打非”机构和工作全覆盖

惠州日报 2017-12-06 21:27

小金口街道开展文化市场专项清查行动。

“扫黄打非”宣传走进马安中学。

严春平是惠城区小金口街道柏岗村“扫黄打非”的一名义务监督员。他每天必做的“功课”就是去巡查社区周边的学校、市场、书店、网吧和文印店,查看是否存在贩卖非法书刊或音像制品的情况。在柏岗村,像严春平一样的文化志愿者和义务监督员大概有三四十名,他们都是本村村民,对村里的周边环境、沿街商铺了如指掌,巡查起来又全又细……群防群治的效果显而易见,在柏岗村周边明目张胆卖盗版图书和色情光盘的现象几乎绝迹。

“这些年,惠城区将"扫黄打非"工作重心下移至镇(街道),并延伸到村(社区),构建了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扫黄打非"工作责任制,实现镇(街道)、村(社区)"扫黄打非"机构和工作全覆盖。”区文广新局局长、区"扫黄打非"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巫志华说,如此,不仅为“扫黄打非”工作破难题,也形成了“扫黄打非”工作全区上下齐抓共管、人人参与的良好格局。

典型

小金口街道是国家“扫黄打非”示范点

今年1月,惠城区在小金口街道成功侦破一起“扫黄打非”要案。通过群众举报,“扫黄打非”巡查工作人员发现犯罪嫌疑人刘某经常行踪不定地摆摊,售卖一些光盘和书籍。通过连续数日的跟踪和取证,区“扫黄打非”办联合公安机关,现场抓获犯罪嫌疑人刘某,查获非法音像制品2005张、淫秽光碟132张以及淫秽光碟封面、非法出版物、六合彩书刊、试碟机等。

此外,公安机关顺藤摸瓜、深挖线索,一个月内在另一个县(区)将另一名犯罪嫌疑人邓某抓获,现场缴获盗版光盘12000张、淫秽光盘500余张。如今,该案件已由法院作出审判。

迅速联动破获大案要案的背后,依靠的是健全的“扫黄打非”工作机制、投入保障,以及不断强化的监管责任和专项打击。

惠城区通过以点带面推进 “扫黄打非”工作向纵深发展,小金口街道作为惠州市唯一国家级“扫黄打非”工作示范点,构建了“全方位、无死角”的日常化管理模式,实现日常巡查、值班、应急处置、档案管理、联席会议等五个工作制度相结合;配置了“扫黄打非”专职人员+文体协管员+文化志愿者(义务监督员),使工作常态化……多管齐下净化辖区文化市场。

措施

全力推动“六有”工程

区文广新局副局长、区“扫黄打非”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肖敬光介绍,惠城区高度重视“扫黄打非”工作重心下移的工作,制订了相关方案,明确在镇街成立领导小组,“一把手”亲自抓,村(社区)设立工作站,全力推动“六有”工程(有组织架构、有专人负责、有办公地点、有责任制度、有完善的工作台账、有宣传专栏)。

目前,惠城区已有国家级示范点1个、省级示范点1个、市级示范点5个、区级示范点13个。其中,国家级示范点全省只有12个,惠城区有其中一个。今年初,惠城区还持续发力,广泛宣传,制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扫黄打非”进基层的实施方案》,其中提出将对示范点的开展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对先进示范点给予扶持和通报表彰。

建立“扫黄打非”网格化监管体系

一直以来,惠城区高度重视“扫黄打非”工作,在“十三五”规划和2017年度工作计划中,区委、区政府都把“扫黄打非”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在人财物上全面予以倾斜,并配置由区委副书记担任组长的领导小组。

在市“扫黄打非”办的重视指导下,惠城区4个重点工作在全市率先开展:率先在全市各镇(街道)设立“扫黄打非”工作架构,实现镇(街道)、村(社区)“扫黄打非”机构全覆盖;率先在全市出台《惠城区(街道)“扫黄打非”工作考核办法》;率先在全市实现有专人、专编、专项经费;率先建立以镇(街道)、村(社区)为单位的“扫黄打非”网格化监管体系,落实“扫黄打非”成员单位和镇(街道)党政“一把手”责任,层层签订“扫黄打非”目标管理责任书。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建立“扫黄打非”网格化监管体系,联动惠城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网格化管理,引入“互联网+”到“扫黄打非”工作中,让全区每一个网格员成为基层“扫黄打非”信息员,网格员通过手机终端就可以随时随地汇报巡查情况,密密编织一张覆盖所有镇街和村(社区)的“大网格”。

接下来,惠城区“扫黄打非”工作将联合“网格化”信息平台,加大工作人员将“扫黄打非”信息录入管理系统的培训,定期不定期组织有关部门开展属地巡查,对较容易出现违法违规的场所加强明查暗访,对日常巡查发现的突出问题,联系有关部门处理,将问题及早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宣教

动员群众组成“扫黄打非”志愿服务队

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群防群治是把“扫黄打非”工作推向深入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惠城区充分利用各种平台,创新工作思路,积极探索并大胆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充分利用重大节日、节点,组织开展进校园、进家庭、进村(社区)、进镇(街道)活动。

扶持村(社区)文艺宣传队、广场舞队伍和退休干部职工组成社区艺术团,引导团体自编自导反映“扫黄打非”内容的文艺节目,用先进文化占领基层阵地,自觉抵制有害思想和文化侵袭。

在“快速反应,上下联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监管体系推动下,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宣传教育工作引导下,“扫黄打非”工作越来越走进群众生活中,群众对“扫黄打非”认同感普遍增强,参与“扫黄打非”志愿活动的积极性高涨。

目前,惠城区动员群众组成了3支“扫黄打非”志愿服务队:包括“扫黄打非”义务监督员队伍(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五老”人员和楼栋长、村民组长、治安保安人员)、党团员志愿服务队伍、村(社区)文艺宣传员队伍等。仅今年,3支队伍累计进村入户宣传1020多次,发放宣传单张58000多份。

本组文/图(除署名外) 本报记者谢菁菁 彭红霞 郑国瑞 通讯员钟宇鹏 周文媚

主要成效

国家级 “扫黄打非”工作示范点示范点1个

省级示范点1个

市级示范点5个

区级示范点13个

措施亮点

1 全力推动“六有”工程

有组织架构

有专人负责

有办公地点

有责任制度

有完善的工作台账

有宣传专栏

2 全市率先开展4项工作

率先在全市各镇(街道)设立“扫黄打非”工作架构,实现镇(街道)、村(社区)“扫黄打非”机构全覆盖;

率先在全市出台《惠城区(街道)“扫黄打非”工作考核办法》;

率先在全市实现有专人、专编、专项经费;

率先建立以镇(街道)、村(社区)为单位的“扫黄打非”网格化监管体系。

非法出版物举报热线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热线:12318惠城区文化市场举报热线:7809452

制图:孙培峻

新闻推荐

老师家长充电助儿童更好康复

本报讯(记者方莲花)惠城区2017年儿童康复训练业务培训暨家长培训班日前在爱星儿童培智中心开班。该培训班由惠城区残联主办...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