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当和事佬 扎根基层34载 原龙门县龙城调委会副主任黄球根无私化解矛盾
黄球根(左一)向群众发法律宣传资料。
人物名片
黄球根,男,1956年9月出生,龙门县人,中共党员,原龙门县龙城街道司法所所长兼原龙城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副主任。他扎根基层从事法律服务、人民调解工作34年,成功调处各类矛盾纠纷800多宗,调解成功率达98%以上,为龙城街道的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2017年被评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称号。
黄球根曾在一次获奖感言中说:“拿了这份工资,就得对得起党,对得起徽章上的天平;戴上人民调解这个胸章,就要对人民负责,为人民调解。”34个春秋,黄球根在平凡岗位上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低调务实、无私奉献,日日充当“和事佬”,不厌其烦地化解一个又一个矛盾,平息一场又一场纠纷,还居民一片安宁。
成功调处各类矛盾纠纷800宗
黄球根“和事佬”这个称呼,在他读书时代便已叫起。“我高中时能说善写,能解决些小矛盾,就被叫"和事佬"。”黄球根把自己的能力充分发挥在工作上,1983年开始从事人民调解工作,不管是担任龙门县西埔乡调解委员会调解员,还是龙城街道司法所所长兼龙城街道调委会副主任,他始终热心跟群众打成一片,坚守在调解一线。不论工作日还是节假日,只要接到案情报告,总是第一时间赶往现场调处。
农村工作复杂琐碎,往往是“上边千条线,下边一根针”,很多矛盾纠纷化解都落到人民调解委员会。黄球根以真心宽容、耐心细致的调解工作,架起了与村民心灵相通的连心桥,在调解工作中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难,将大量矛盾化解在基层,筑起了维护农村稳定的“第一道防线”。34年来,他成功调处各类矛盾纠纷800多宗,调解成功率达98%以上,防止民转刑案件52起、群体性事件81起,开展法治讲座300多场,受教育人数占当地人口2/3以上。
业务能力强多次担任调处组长
黄球根业务能力强,调解经验丰富,曾多次担任街道办的专项征地矛盾纠纷调处组组长、重大节日安全稳定纠纷排查组组长等。2016年1月,市重大项目仁深高速征地拆迁工作启动,黄球根再次担任街道征地矛盾纠纷调处组组长。
项目推进过程中,调解案件多,化解难度大,社会影响广,黄球根顶住压力,沉着冷静应对,逐一化解。调解既要依法依规,又要取得群众信赖,才能取得调解双方的认可和赞同,才能取得良好的调处效果。2016年4月13日,仁深高速征地龙城段中,龙城街道青溪村与平陵镇小塘村因集体土地归属发生争议,双方互不相让,语言激烈。黄球根接报告后迅速组织介入调解,分离两派人员,通过劝解、讲理、说法、做两边村民思想工作等方式,成功稳控局面。同时,黄球根迅速了解案情,制定调解方案,勘验争议地段,提出调解建议。经过一个月努力,在黄球根的主持下,双方签订调解协议,一宗复杂的土地纠纷得到解决。
不偏不倚才能够成功调解矛盾
黄球根认为,身为一名调解人员,必须敏锐地察觉到矛盾纠纷的关键点在哪里,需要什么人员配合自己完成调解工作。只有抱着对双方当事人负责的态度,不偏不倚,一个矛盾纠纷才能调解成功。
2015年2月22日大年初四,因拿不到工资,30多名四川籍民工在龙城街道办聚集上访。黄球根接到报告时正在家中招待亲戚,但他二话不说,马上赶往现场。了解案情后,他迅速组织调查,引导双方协商,通过换位思考的方法,让包工头理解民工做工没有工资、温饱都成问题的难处;也让民工明白,他们所挖树坑达不到要求,包工头难交差,还会影响以后种树。接着邀请龙城街道樟潭村“法制副主任”参与调解。黄球根组织7次调解后,最终双方都接受建议达成协议,民工们终于满意地拿到了血汗钱。文/图 本报记者吴敏行
新闻推荐
建议尽快建立留守儿童教育长效机制 市人大代表刘玲芳关注教育事业发展 人大代表风采 ⑩
刘玲芳。本报记者黄晓娜摄连任市人大代表、龙门县龙城第三小学校长刘玲芳,不放过任何一个“传声”的机会,积极建言献策,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