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把创新融入到每一个环节” 专家与惠企代表圆桌对话 支招如何让惠州制造走向世界
惠企和专家圆桌对话支招“惠州制造”如何走向世界。 《东江时报》记者姚木森 摄
东江时报讯 记者蔡伟健 昨日,2017中国制造创新峰会之惠州竞争力研讨会在惠州会展中心举行,美国工业工程学会及美国质量学会院士杨凯做了关于精益制造的专题演讲,并现场与参会嘉宾进行互动。演讲完毕后,与会惠州知名企业代表以及院士专家展开圆桌对话,支招惠州市企业如何让 “惠州制造”走出惠州、走向世界。
演讲创新是发展的动力
“有的发明作为产品根本没人会买,创造力和专利并不能自动成为产品,但创造力是新技术的源泉,新技术推动依赖创新动力。”杨凯由此拉开演讲序幕。杨凯以快递行业为例子,如何定义创新。他认为,飞机不是新东西,飞机运货也不是新东西,但被设定为定时送货就是一种创新。支付宝和共享单车都是这个道理,“把创新变成商业成功”。
杨凯认为,品牌不单单只是产品,还要深入人心,这跟一件白T恤上印Logo是一个道理的。杨凯认为,当这件白T恤印上levis的标签和印上prada的标签是完全不一样的价值的。同样是一件白T恤,因为品牌的不同而产生价值的不一样,这是人心的体现。
“以创新为龙头的严密的产品开发流程和质量保证体系,把创新变为最终产品,形成竞争优势。结果就是极大地成长了创新优势,赢了与索尼的竞争。”杨凯如此总结三星集团之所以能在竞争中获胜的原因。杨院士认为,创新力、强大的领导力和系统、韧性和灵活性、高效率低浪费、全面质量保证、品牌深入人心。目前,很多中国企业正处在成为世界名牌的前夜。
互动对产品质量追求也有平衡点
公司产品销售到全世界,只有日本客户发现一个产品不良就投诉,如何评价美国与日本的质量标准?杨凯演讲后一名听众提出问题。杨凯认为,日本是一个追求完美的国家,在在一定的程度上,他们追求零不良率,在工业制造中,他们追求无限接近完美。但在工业制造当中,不良率是普遍存在的,要追求零不良率是非常困难,同时需要花很大成本。对于一些快速消费的产品中,这样过度追求零不良率是不合实际的。杨凯举了手机这一例子。在现实生活中,一台手机的寿命大约是2年左右,如果追求过高的质量,必然导致成本的提高。产品快速的更新,造成的设备更新,并不是什么企业都能负担的。杨凯认为,这种质量追求需要有一个平衡点,主要是针对生产的产品。
现场观众提出了不少问题,包括如何宣传企业品牌,如何让一个微小企业走向壮大,杨凯都进行了详细的回答。
圆桌对话
学大企业是好但应因地制宜
昨日,除了专题演讲之外,最为引人注目的是与会专家和惠州市本土企业华阳、亿纬锂能、赢合科技等企业代表进行圆桌对话,围绕“智能制造的落地实践”,给惠州市众多企业支招。
惠州赢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首先介绍惠州经验,近年来该公司在模式、技术创新上都进行了有益探索,大胆创新,成立一个独立的事业部来运作,拥有完全的自主权。通过管理模式的创新,有效激发了团队的活力。并且不再单纯做一款产品,而是做整个生产设备的技术升级,进行资源整合,提高效率,节省资源,成为不少同行竞相模仿的方式。当然,除了在模式、技术上有所变革,惠州企业对生产制造方面也进行了创新。华阳通用汽车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曹健熊和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首席技术官袁中直都相继做出了介绍。
安世亚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林岳认为,惠州企业创新不能靠外援,要依靠自己的力量,不要把创新当作是一件神圣的事情,而是要把创新融入到每一个研发和生产的环节。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知识中心副主任林雪萍则认为,中国企业应该思考创新动力的来源是核心竞争力所在,建议惠州企业应该更加重视创新机制的建设,充分利用好制度和人才。林雪萍举三星集团为例子,称三星集团早期就是通过各种手段招聘了很多人才,花了大力气请了日本知名企业退休人员作为顾问,从而攻克技术,取得技术领先。因此,他认为,企业应该注意网罗外部人才。而杨凯则支招说,学习大型成功企业的成功模式是好,但应因地制宜,结合企业自身实际,形成自己独特的模式。 蔡伟健
新闻推荐
东江时报讯记者林奶花日前,惠州市2017年成人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顺利完成。今年成人高考惠州市共有考生31798人,设16个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