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名人路” 有亮丽有沧桑

东江时报 2017-11-22 18:57

演达大道

东坡路

中山路

惠阳淡水有以叶挺名字命名的道路。 《东江时报》记者匡湘鄂 摄

策划君说:

惠州历来是文人墨客名吏重臣荟萃之地,他们踏足惠州,无不在此留下了光辉足印。历史是根,文化是魂。现在的惠州,以名人名字命名的建筑、山水不少,就西湖与罗浮山一带,有心人仔细找找,定能找出不少用名人名、字、号命名的桥梁亭台以及山水道路。为了更好地挖掘惠州历史文化,《东江时报》今日起推出“地名惠州”系列报道,首期将探寻以名人名字命名的道路。

昨日《东江时报》报道《惠南大道拟更名叶挺大道》,消息一出激起水花片片,也勾起不少市民强烈的好奇心:惠州现在有多少条“名人路”呢?据东时君了解,惠州人耳熟能详的“名人路”并不是很多。今天,东时君就带大家去走走惠州的“名人路”。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东江时报》记者姚木森 杨建业 摄

仲恺大道

历经百年沧桑

道路简介

仲恺大道前身为惠樟公路,仲恺高新区成立后改为仲恺大道,并进行了数次扩建和改造。目前,仲恺大道改造工程北起惠城区鹅岭立交,南至仲恺陈江梧村桥,分为惠城段和仲恺段,全长约14公里,总投资约19.9亿元。

仲恺高新区因位于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先驱廖仲恺的故乡而得名,于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刚成立时,基础设施薄弱是当时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其中之一就是交通非常不便,贯穿高新区的只有一条9米宽的惠樟公路(仲恺大道前身)。1994年,惠樟公路进行第一次改造,路面由原来的9米拓宽到60米,此后的20多年里,惠樟公路又经历了数次扩建和改造,形成了今天的仲恺大道。

前身为1923年修建的惠樟公路

东时记者从1998年出版的《陈江镇镇志》上看到,惠樟公路始于民国12年(1923年),连接惠州至樟木头(属东莞),贯穿陈江东西。

市岭东文史研究所所长吴定球介绍,为修建惠樟公路,当局设立惠樟公路局以董其役,局长由周醒南担任,参与其事的有张友仁、翟雨亭、杨固初、曾固民等惠州知名人士。他们亲自到工地督导,现场解决问题,加快了工程进展。1923年底,惠樟公路竣工。公路在东莞樟木头与广九铁路连接,自此,从惠州到广州、香港这两个重要城市的时间大为缩短,对惠州加强对外开放,促进区内发展,产生了积极久远的影响。

东时记者查阅资料获悉,惠樟公路属民办公助性质,张友仁先生为惠樟公路汽车董事长。在抗日战争时期,惠樟公路是日寇重要据点和交通要道,多次从此路进犯惠州城和东莞城,日寇还在惠樟公路两旁驻扎。为了阻止侵略,惠樟公路曾几度被中国军队毁坏,后在1947年修复。新中国成立后,惠樟公路鲜有汽车通行,路上多为行人,此公路极方便人们出行。

值得一提的是,惠樟公路从修好到上世纪九十年代路面都很窄,只有一条车道。据《陈江镇镇志》记载,1991年,陈江镇政府(现陈江街道办)投资40多万元,进行了陈江城镇内十字路口段的补路工作,铺上沥青。1994年,陈江三星电子厂至惠州的路段改筑成水泥路面,扩宽至60米,并于1995年装上路灯,这一路段曾被称为“仲恺科技大道”。

大道改造工程预计明年底完工

仲恺高新区挂牌后,惠樟公路仲恺段也以廖仲恺名字命名——— 仲恺大道。据悉,仲恺大道集国道、省道、市政道路于一体。近年来,因“拥堵”而备受网友诟病。据悉,2009年莞惠城际铁路动工,仲恺段的大部分工程处于仲恺大道,因围蔽施工和大型工程车辆辗压等原因,再加上仲恺大道为惠城和仲恺之间的主干道,车流量又大,导致这条路长期拥堵。

去年9月以来,仲恺大道及鹅岭南路道路改造工程全面复工建设,全线分6个施工段同时施工。今年8月,多位省、市人大代表现场走访并调研仲恺大道等项目。市公用事业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争取2018年底仲恺大道改造工程全线完工。

市公用事业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9月30日,仲恺段累计已放通路段约8.4公里(左右幅合计),其中金穗家居门口至仲恺轻轨站段、大荣路口至和畅东一路口段、马过渡河桥至科融路口侧已按时间节点全部放通,有效缓解了交通压力。接下来,将根据施工作业点情况,加快道路施工进度,进一步缓解通行压力,为市民出行提供方便。本组文字 《东江时报》记者刘建威

演达大道

周边商圈活跃

演达大道位于惠州市中心繁华地段,连接下埔麦地商圈和金山湖片区,贯穿中心城区。随着城市的发展,演达大道成为市中心交通主要脉络,横跨三环路。为了缓解路口交通,演达大道于2012年6月28日正式开通了演达大道三环路立交桥的建设,打通了市中心区到惠州南部新城的脉络。

近几年来,演达大道沿路面貌一变再变。东时记者昨日走访过程中发现,在沿路一带已经少有当地原居民居住,据在当地开设店铺近20年的店主陈先生介绍,从其开店之日起,演达大道已经存在,至于名称由来,他也无从考证。演达大道究竟什么时候命名,东时记者采访了多位惠州文史学者与老惠州人,他们都表示不清楚。在《惠城区志》中,1988年至2000年新建道路中并没有演达大道,而河南岸道路名中却早就有“演达一路”了。有老惠州人介绍,演达大道可能原本就不是一条大路,或者由几条小路扩展而成,所以没有原名,直接命名。如今,惠州在多方面纪念这位本地革命先贤。在惠州有以邓演达名字命名的道路,在他出生的村子有以他名字命名的学校,并建立了邓演达纪念园。本组文字 《东江时报》记者蔡伟健

东坡路

曾是泥泞村道

东坡路起于惠城区滨江东路,至东湖路止。前身为东湖四路和一条泥泞的村道,2007年后命名“东坡路”。

现在的东坡路是连接贯通东江到西枝江的道路之一,从滨江东路起到东湖路止。沿路穿过东平主要商区,沿路有东湖花园等多个大型小区,成为当地居民出行的一条不可或缺的道路。实际上,该条道路的前身为东湖四路和一条泥泞的村道,而村道前身更是一个位于桥东街道大路口村里的鱼塘。

据当地居民黄先生介绍,以前东湖西路至滨江东路之间的东坡路是不存在的,在上世纪90年代,道路所在的地方是一个鱼塘,是大路口村村民日常种植蔬菜的主要灌溉水源,留有当地居民众多的回忆。上世纪90年代,随着东平半岛的进一步开发,城市化进程加速,当地村民出行成了问题,因此,鱼塘被不定时填埋,一部分成了村民的宅基地,一部分成了一条泥泞的村道。“到了2004年左右吧,才有了一条正式的小路,但是没有名字的。”黄先生说。

另一名居民张先生回忆,2005年开始,村里道路开始硬底化,道路逐渐开工,至2007年前后才有了比较好的水泥路,而该道路也没有命名,但已是当地一条主要的交通要道。

据公开资料显示,惠州市民政局于2007年4月向市政府呈交了 《关于对市中心区142条未命名街道进行命名有关问题的请示》,经市政府研究,并征求市规划建设局、市国土资源局、市财政局等相关部门的意见,批准实施此项工作。惠城区南部原有仲恺大道、演达大道布局的基础上,在惠环规划新区分别选择布置以早期革命先驱人物名字作为街路地名。在惠城区东部,东平选择布置以对惠州与西湖的宣传和开发建设作出开创性贡献的古代先贤的名字命名“东坡路”,同时,将当时东湖花园一区和二区之间的东湖四路纳入“东坡路”统一规划,因此才有了如今的东坡路。本组文字 《东江时报》记者蔡伟健

中山路

因中山公园得名

惠州是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的重要基地之一。辛亥革命前夕,孙中山曾两次派员到惠州组织发动了三洲田起义和七女湖起义。为了统一广东,肃清东江军阀反动势力,1923年7月23日,孙中山亲自督师赴石龙指挥攻打困守惠州城的杨坤如叛军。是年7月至9月,孙中山曾先后4次赴惠州梅湖、飞鹅岭诸阵地视察,部署攻击守城敌军。1925年,孙中山先生不幸辞世。为了缅怀孙中山先生为惠州市革命作出的贡献,1928年惠州市在西湖平湖东面的梌山建立了中山公园,同时建成了中山纪念堂等多个革命遗址。也正是有了中山公园的存在,公园门口的一条小路才得以命名为中山北路。

中山北路位于中山公园北面,是根据中山公园的方位命名的。中山路分为东南西北路,并不围绕中山公园,仅中山北路直通中山公园,其余的改变较多的是中山西路,即原来的打石街。今年已经80岁的老陈是中山公园门口的老居民。据其介绍,他开始记事起,门口该条道路就已经是中山北路了,“当时的路还没有这么宽,也没有这么漂亮”。老陈说,他从老一辈口中得知,中山北路之前也是一条路,是当地居民出行的小路,至于什么名字,他自己也无从考证。

如今,中山东路往东延伸到东新桥,是前往桥东的主要道路。中山西路就是如今的商业步行街的一部分,成为惠州市的一张名片之一,而中山南路则连接中山北路和环城东路。本组文字 《东江时报》记者蔡伟健

淡水也有几条名人路

东江时报讯 记者匡湘鄂 通讯员钟其准 在惠阳淡水城区,有4条以邓承修、叶挺、孙中山、邓演达等历史名人名字命名的道路,分别是承修路、叶挺路、中山路和演达路。这几条道路是先后于1993年、1994年改名而来,目前均为淡水城区繁华市政道路。

东时记者走访上述四条道路发现,这四条路均为东西走向,与淡水主干道开城大道垂直并列排布。历经多年发展,这几条位于淡水中心城区的道路都已十分繁华,学校、商业等聚集。比如叶挺路,原叶挺故居位于该路边,道路上还有一条叶挺桥,目前道路两边商业繁华,民居众多。演达路则与厦深铁路高架桥比邻,沿途有中天彩虹城等大型住宅区和几所学校。

道路简介

●演达路:原名南二路,长2公里,宽24米,位于淡水城区中心,从石桥中路起至长安南路止。1994年,惠阳政府将其改名为演达路(惠阳府办[1994]7号),以革命家邓演达的名字命名。

●中山路:原名南三路,长3.2公里,宽35米,位于淡水城区中心,从承修四路起至大埔村。1993年,惠阳政府将其改名为中山路(惠阳府办[1993]29号),以孙中山先生名字命名。

●叶挺路:原名南四路,长1.75公里,宽35米,位于淡水城区中心,西起万顺一路,东止于大埔村。1993年,惠阳政府将其改名为叶挺路(惠阳府办[1993]29号),以叶挺将军的名字命名。

●承修路:原名横二路,长3公里,宽20米,位于淡水城新开发区,从星河西路起至南湖路止。1994年,惠阳政府将其改名为承修路(惠阳府办[1994]7号),以惠阳历史名人邓承修的名字命名。

惠州还有哪些“名人路”?欢迎报料

目前,东时记者通过有关途径了解到,有“名人路”的县区主要有惠城区、惠阳区与仲恺高新区。各个县区是否还有我们尚未发现的 “名人路”,欢迎读者们为我们报料。

新闻推荐

规划4所中小学人 口规模5.5万 惠州市小金口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将调整

小金口中心区将更加注重居住功能,提高宜居指数。《东江时报》记者姚木森杨建业摄东江时报讯记者林奶花减少工业用地,增加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