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控中心:广东进入猩红热流行高峰期 惠州仅有零星散发病例报告
进入11月份以来,猩红热变得活跃起来。近日,香港政府发出新闻公报,香港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呼吁家长、学校和院舍及医护人员提高警觉,预防小孩感染猩红热。
惠州与香港毗邻,人员交流频密,猩红热的发病情况如何呢?市民应该如何防治猩红热呢?对此,记者采访了惠州市疾控中心相关负责人。
何谓猩红热?传播途径是什么?
市疾控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猩红热是由A群β型溶血性链球菌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上以起病急骤、发热、咽峡炎、杨梅舌及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后脱屑等为主要特点。
“患者和带菌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给密切接触者,偶尔可通过带菌的用具传播。”该负责人称,猩红热发病年龄以2-10岁小儿多见,6个月以内婴儿因从母体获得被动免疫力,故很少发病。
惠州市猩红热情况如何?
根据广东省疾控中心历年对猩红热疫情监测的情况显示,猩红热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每年的11月到次年的7月是广东省猩红热的流行高峰期。广东省近年来猩红热报告病例数呈快速上升趋势。“但惠州市仅有零星散发病例报告,近几年数据看没有显著上升趋势。”市疾控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几年来惠州市猩红热流行水平较低,均为散发病例,无聚集性疫情和暴发疫情。
怎样判断是否“中招”?
该负责人介绍,猩红热病情轻重可因机体反应性的差异而有所不同,但大部分表现为轻症病人。
“猩红热起病的初始阶段,表现为发烧、喉咙痛等,很容易与感冒混淆,但其实,看看有没有出红疹,就能识别是否猩红热。”该负责人称,猩红热通常到第2~3天,患者会出现全身弥漫性红色皮疹,从颈部扩散至躯干和四肢,特别是腋窝、肘部和腹股沟;第3~5天或一周内红疹消退,指尖、脚趾和腹股沟等部位的皮肤会有脱屑。此外,猩红热发病,孩子的舌头表面可出现草莓般(呈红色和凹凸)的外观,又被称为“草莓舌”,这也是其区别于感冒的特点。
如何与水痘相区别?
该负责人表示,水痘通常在发热第一天即可在孩子的皮肤上发现皮疹,开始为红色斑丘疹(略高出皮肤表面的红色点状疹子)或丘疹(不高出皮肤表面),数小时后变成椭圆形水滴样小水泡,周围红晕,以后水疱破溃、结痂、脱痂,不留疤痕。各种不同形式的皮肤损害可同时存在,这是水痘皮疹的特点之一;皮疹初起于躯干部,继而扩展至面部及四肢,四肢末端少,而在头发间可见水疱疹,这是水痘皮疹的另一特点,据此可与猩红热相区别。
会有什么危害?
市疾控中心相关负责人称,猩红热95%以上患者属于普通型,有咽峡炎和典型的皮疹及一般中毒症状,颌下淋巴结肿大,病程1周左右。及时确诊并采取抗生素治疗,口服或注射青霉素类抗生素,一般都能取得良好的疗效,患者一般只需要门诊治疗。
“不过,如果猩红热没有得到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彻底,或者因患者的个人体质,就有可能出现并发症,甚至可损害心脏。”该负责人称,中毒型全身中毒症状明显,高热、剧吐、头痛、皮疹可呈片状或出血性淤斑,甚至神志不清,可有中毒性心肌炎及周围循环衰竭、化脓性脑膜炎、中毒性休克、败血症等。此型病死率高,但目前很少见;此外,可引起各种化脓性并发症和败血症,如化脓性中耳炎、鼻窦炎、乳突炎、颈淋巴结炎等。
延伸
如何预防猩红热?
该负责人称,猩红热目前尚无疫苗可预防,特异性治疗首选青霉素,一般用药1天后发热消退,皮疹很快消失。治疗需足量使用青霉素10天,也可以选用羟氨苄青霉素、红霉素、洁霉素、氯霉素等。预防性措施应以加强儿童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为主,从而减少发病,具体如下:
及时就医:
在高发季节、尤其是周围出现猩红热病人时,家长要密切关注儿童的身体状况,一旦发觉儿童出现发热或皮疹,应及时送往医院进行诊断和治疗;
治疗和隔离患者:
患儿应注意卧床休息,进行住院治疗或居家隔离,不要与其他儿童接触;其他人接触患者时要带口罩。抗生素治疗必须足程足量。足量抗生素治疗24小时后,一般不再具有传染性,可视情况解除隔离;
通风和消毒:
患儿居室要经常开窗通风换气,每天不少于3次,每次15分钟。患儿使用的食具应煮沸消毒;用过的手绢等要用开水煮烫。患儿痊愈后,要进行一次彻底消毒,玩具、家具要用肥皂水或来苏水擦洗一遍,不能擦洗的,可在户外暴晒l-2小时。
加强学校卫生:
在猩红热流行期间,托幼机构及小学要认真开展晨、午检工作,发现可疑者应请其停课、就医和隔离治疗。患儿接触过的食具要煮沸消毒,用具、桌椅等用来苏水擦拭消毒。保证室内做到充足的通风换气,每日至少3次,每次15分钟,应每日做好教室、文具、玩具和餐具的清洁,一旦发现病例,应对病例接触的物品进行及时消毒。本组文字 《东江时报》记者周智聪 通讯员李娟
新闻推荐
规划4所中小学人 口规模5.5万 惠州市小金口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将调整
小金口中心区将更加注重居住功能,提高宜居指数。《东江时报》记者姚木森杨建业摄东江时报讯记者林奶花减少工业用地,增加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