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在钟逸人遗著《今生无悔》出版之际 文化精灵的今生无悔 □毛锦钦

惠州日报 2017-11-25 21:56

雾锁侗寨(水彩画) 成 丹作

2017年11月18日上午,钟逸人遗著《今生无悔》首发式举行。捧着那厚重的《今生无悔》,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钟老走了,但他留下许多做人的原则,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留下他挥之不尽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钟逸人对惠州这片土地有一种诚挚的热爱。1983年暮春,原惠阳地委主要领导到和平县检查工作,发现时任和平县委办公室副主任的钟逸人为名校中文系本科学历,文笔功底深厚,谙熟新闻业务,又有基层工作经验,是一块从事机关文秘工作的好料子。就这样,钟老南飞深圳的计划落空了,调到原惠阳地委政策研究室。此后,他曾担任地委副秘书长、政策研究室主任、《东江报》(《惠州日报》前身)总编、市文联主席、市作家协会主席等职。在惠州的三十多年,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勤奋地从事文学创作,硕果累累。《崛起的梦》、《电话大王》、《2007,我们共同走过》、《走向明天》等作品,既是反映惠州改革开放以来标志性的作品,也彰显他文学创作的精神历程。

《崛起的梦》的每一行文字,每一个篇章,每一篇作品,都凝聚着钟老对党的赤胆忠心,对事业、工作的呕心沥血与孜孜以求,更体现他新闻和文学造诣的深度,以及渊博的学识和业务的精通。我至今还记得,当笔者请教钟老对《崛起的梦》一书出版有何感想时,他若有所思地说:“《崛起的梦》结集出版,总算有个交代了。我是惠州变化发展的参与者,惠州兴起之梦已成现实,我也梦想成真了。”

文学,这个神圣的字眼,对于钟老来说,是他心中永远的最爱,是他追求一生的梦想,是他心头无法解开的情结。在惠州作家群里,钟老有一个雅号:“文化精灵”。说钟老是一个文化精灵,是非常恰当的。在不少人过于看重名利时,他能够始终守望文学这盏灯,支撑精神高地,确实不容易。

2002年,钟老退休了,退休后的他却不甘于闲适平淡,不断地追求着“人间重晚晴”的人生境界,开始了文学创作的新长征。

钟老生活恬淡,物质要求不高,唯一的爱好就是读书、写作。与钟老畅谈,最大的感触就是他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恩,他常说自己是“咸鱼翻身”过来的人,因为他曾经患过缺血性中风,加上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痛风等的折磨,活得相当艰难。就是因为他爱写文章、著书,用幽默、睿智、充满哲思的文字语言,去回味人生、舒畅心怀、陶冶精神。有文学陪伴,七十多岁的钟老仍然耳聪目明、思路清晰、步履稳健,浑身似乎总有一股使不完的劲。他越写越带劲,一直坚持“一日一千字,一年一本书”的高指标。他先后主编 《走进幸福》、《走马官山》、《象头山诗文集》等文集,编撰《文化的精灵》文化论集和中长篇小说 《走向明天》、《魂断九连山》、《南漂轶事》等。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去年上半年,钟老带病随惠州市作协到和平、惠东采风,写好《寄望和平旅游文化》、《打造国际滨海旅游度假新城》两篇文章,之后,他被确诊为肝癌。时光在流淌,生命渐消逝,他与生命赛跑。一天,时任市作协常务副主席陈雪到医院去看望他,他笑着说,我已经75岁了,达到了国人的平均寿限,只是还有一个遗憾,就是腹稿纪实文学《烛光无泪》还没动笔,这是一个人民教师临终前的郑重嘱托,我不能留下遗憾,争取在有生之年把它完成。主意已定,术后第三天,他翻阅儿子从家里带来的数十本笔记本,整理当事人的材料……在病榻上花了半个月,完成了《烛光无泪》这部近3万字的纪实文学创作。

在钟老看来,文学比他的生命更宝贵。在病床上,他谈得最多的不是病情,而是他的文学创作计划。他一刻不停整理文稿,着手出版《今生无悔》。文集中的报告文学、纪实散文、小说和评论文章,深刻隽永,直面社会现实,关注民生诉求,讴歌时代变迁,点评新人新作,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钟老以《今生无悔》这样的作品,为他人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展现一代“文化精灵”的风采。今生无悔,既是他自己的无私无畏,也是他人生的无怨无悔。

新闻推荐

惠东召开会议落实督察信访案件

本报讯(记者袁畅通讯员惠海宣)昨日,惠东县召开迎接国家海洋督察信访案件落实工作会,对相关工作进行部署。会议要求,沿海各镇(度...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