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美好生活 穿越到2035

东江时报 2017-10-19 19:52

舞蹈教练范睫炘

市民徐青

心理咨询师杨琳

社工黄吉兴

公司职员刘锦馨

保险从业者支金荣

普通居民李伟

保险从业者叶惠华

水口居民严晓华

街道干部范秀英

在惠务工人员李峰

企业负责人王书义

编者按: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报告还提出,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令人振奋的是,十九大报告中14次提及“美好生活”。对此,市民纷纷来打call,畅想自己到了2035年的美好生活。

舞蹈教练范睫炘:

成为惠州知名普拉提导师

“希望到2035年,我成为惠州知名的普拉提和空中舞韵导师。”惠州土生土长的范睫炘今年26岁,是一名普拉提和空中舞韵教练。畅想未来,她说自己深爱自己的职业,希望在这一行业深耕下去,成为业界比较牛的人。“导师教出来的学员可以成为教练,也就是比我现在要更高一级。”年轻貌美的她自称喜欢简单快乐的生活,希望自己和学员的生活都越来越好。

《东江时报》记者冯丽均

市民徐青:

开着三栖空气能车飞去各地玩

2035年,教育资源丰富,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课业,学校老师也会根据孩子的特点进行差异化教育,这是我的孙子辈能享受到的美好。

2035年,将不存在现在养老难的问题,社会公共资源丰富,产假夫妻可以轮休三年,直到娃上学,老年公寓、老年创业中心等产业稳步发展,即将步入老年的我们,不再因子女不在身边没人照顾而担心,也不再为给自己的子女带娃而绑架自己的生活。到了2035年,我和娃一起开着三栖空气能车飞去各地游玩。《东江时报》记者匡湘鄂

心理咨询师杨琳:

能去月亮上走走

到了2035年,惠州也已经是高端城市,到处智能化,开车不用人,去餐厅吃饭也智能化点餐,吃完不用交现金,手机自动付钱,家家都用上智能化,机器人也进入每个家庭。相信到了2035年,我的生活变得美的像一幅画,人人享受爱,走到哪里都有人为我推开门欢迎我,享受真正幸福现代化的生活,中国更厉害了,到那时说不定我还能去月亮上走走!《东江时报》记者周智聪

社工黄吉兴:

社工是值得向往的职业

2035年,我带领着自己的社工团队,依然在社工的一线上奋斗,为社会上有需要的人提供专业社工服务。人们的需要已经脱离了物质上的,重点转变成精神上、社交上。社工行业已经得到社会大众的广泛认可,人人都知道社工是一门专业助力的学科,是一种值得向往的职业,不再以为社工就是义工。社工的地位已经得到了质的改变。《东江时报》记者香金群

公司职员刘锦馨:

成为一朵充满正能量的鲜花

我向往青春永驻,这可能是每一个姑娘共同的梦想。不过,常言道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幸运的是,我坐上了祖国快速发展的列车,我希望未来数十年,可以与国家一起成长。到2035年我快年过半百了,我觉得到了那时我不会活得像杂草,会像是一朵充满故事和正能量的鲜花。因为我会保持一份乐观和进取的心态,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美好。文图 《东江时报》记者刘建威

保险从业者支金荣:

持一张社保卡走遍全国

“我将能享受更优质的医疗保障。”从事保险行业的市民支金荣畅想未来的美好生活说,不久的未来,医疗改革能够惠及更多人,基本解决普通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到了2035年,我应该退休了,能够持一张社保卡走遍全国。”支金荣说,他是农村户口,希望届时的社保卡不论是农村户口还是城市户口,都能享受同等的医疗保险,打破地域限制,持一张社保卡就可以随时随地享受优质医疗,全国各级医院的住院报销比例都是统一的。文图 《东江时报》记者江勇龙

普通居民李伟:

孩子不再有那么多

家庭作业

作为一名普通居民,我们的美好生活愿望就是,希望在2035年能有时间观云卷云舒看花谢花开,在知天命的年纪能有自己掌控的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城市交通解决拥堵,公共交通覆盖面广,城市间移动交通工具选择性大。孩子们不再有那么多的家庭作业,学校可以真正实现寓教于乐的教学模式跟多元化的网络教学渠道。居民就医不再排队,民众乐园资源普及,人民的幸福感大幅提升。《东江时报》记者范文燕

保险从业者叶惠华:

住进依山傍水的别墅小区

“我希望拥有一个好社区的别墅,依山傍水,环境优美,给家人一个舒适的家。孩子能上好学校接受更好的教育。”早年就来惠州生活的叶惠华是一名保险业务代理人,目前在惠城江北乌石有一套自建房,但楼下就是公路,周边生活配套设施还不完善,这让一直向往美好生活的叶惠华产生换居住环境的想法。“父母无不为孩子谋深远,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孩子能接受更好质量的教育,家人能在更好的社区环境生活,一家人过上美好的日子。”叶惠华说,梦想是要有的,行动也在进行,她相信她的愿望在不久的将来定能实现。《东江时报》记者骆国红

水口居民严晓华:

医生上门定制服务

“18年后,我的两个小孩都成年了,那时将会大不同,我不在担心孩子房子的问题。”惠城水口居民严晓华说,2035年社会已经是一个智慧型的社会,看病不再是排长龙,甚至是医生上门定制服务。而同时,我们衣食住行也进入了快速时代,轨道交通蓬勃,惠州将成为集旅游、创新、宜居、宜业、智能化的城市。《东江时报》记者蔡伟健

街道干部范秀英:

做一个美丽快乐的

老太太

2035年我已经64岁了,退休了,我有可能是一个美丽妖娆快乐的老太太,和几个老朋友打打牌,喝喝茶,看电视剧,上老年大学,或者发挥余热成为老年大学的老师,若再有时间就编神话故事玩,或者写回忆录,把自己一生的经历记录下来,让后人对我的不足或转折处的经验进行借鉴,取长补短。《东江时报》记者匡湘鄂

在惠务工人员李峰:

在惠州安家小孩考上大学

“希望能在惠州买一套房,儿子考上心仪的大学。”两年前与妻子一起来惠州打工的李峰介绍,他是河南周口人,今年26岁,小孩刚满一周岁。虽然来惠州的时间不长,但他认为惠州这个城市很漂亮,住起来也很舒服。希望2035年能够在惠州安家,到那时小孩差不多要读大学了,他的文化水平不高,所以便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希望小孩能够考上心仪的大学。《东江时报》记者刘豪伟

企业负责人王书义:

社会极度智能化

展望2035,我感觉我们的社会会极度智能化,机器人的时代来临。我们与时俱进,与这个社会同步发展,工作可能非常清闲,很多工作交给人工智能!到时我们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学习应是我们的主题,人们每天要参加各种课程和学习,以适应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那年的我可能头戴航空盔,在学习航空知识,准备遨游太空……《东江时报》记者侯县军

本版统筹 《东江时报》首席记者廖桂旭本版图片(除署名外)由受访者提供

新闻推荐

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昨开幕 通过好书诵读、书友会、书香之家等推动全民阅读

东江时报讯记者林奶花通讯员袁蕴华给老年人和进城务工人员开讲座、组织学校开放资源给大众、宣扬“百姓学习之星”的励志...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