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古村古巷发现惠城之美 《发现城市之美·惠城》图文并茂介绍惠城历史人文和风土人情

惠州日报 2017-10-21 23:04

“听着东江的涛声/您就走进我的梦乡/望着西湖的明月/您就牵动我的向往/我在东坡的诗词里/找寻您的悠远……”这是唱给鹅城惠城的恋歌,也是对人文惠城的生动描绘。最近,为了深入挖掘惠城传统文化,展示惠城城市魅力,更好地传承和保护文化遗产,惠城区委宣传部、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策划《发现城市之美·惠城》一书,该书由深圳出版发行集团海天出版社出版。本书众多作者实地走进惠城古村古巷、名人故居、宗祠围屋,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近距离展现惠城的民俗风情和人文景观,是深入了解人文惠城的有益读本。全书分为“品水读山 大美惠城”、“对话古建筑”、“近代历史印记”、“遇见历史名人”、“探秘非遗”、“行走的餐桌”等六章。

具有宏观视野、历史影响的重大事件,通过《泗洲塔》、《金带街》等篇章近距离呈现

具有浓厚的文化情怀是此书的一大特点。惠州历史悠久,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隋开皇九年(589年),在今市境(惠城)置循州。隋大业三年(607年),循州改称龙川郡。唐武德五年(622年)复为循州。唐代曾易名雷乡郡、海丰郡。南汉乾亨元年(917年)析循州之海丰县,河源县、博罗县、归善县,置祯州。宋真宗天禧四年(1020年),为避太子赵祯讳,改“祯”为“惠”。自此,惠州一名沿用至今。在本书中,这些具有宏观视野、历史影响的重大事件,通过《泗洲塔》、《消失了的惠州古城》、《文笔塔》、《金带街》、《晚清才子江逢辰》、《铁血丹心邓演达》等篇章得以近距离呈现。通过这些篇章,我们得知,惠城历史悠久,自隋开皇开埠之后一直是东江流域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的中心,“岭南名郡”、“粤东门户”见证着这座千年古邑的厚重与辉煌。惠城人文荟萃,丰湖书院、千年学灯名噪一时;苏东坡、杨万里、文天祥、周敦颐等400多位文人骚客驻足于此,为惠城蕴积墨宝书香。

在“探秘非遗”一章中,惠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很好推介和探寻。近几年来,惠城区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投入大量人财物力,形成了较为完备的非遗保护体系,小金口麒麟舞等被列入省级或市级非遗保护名录;小金口街道办、河南岸街道办分别将小金口麒麟舞、龙形拳和惠州李家拳纳入当地中小学课堂中,将传承与教育相结合。这些保护理念和措施,在书中均有具体推介。阅读本章的 《小金口麒麟舞》《东江龙形拳》《水北谣》等篇章,我们可以从中窥见从古至今惠城人的文体生活和精神世界。而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惠城内在精神、城市文脉的具体体现。

将美食介绍与历史传说、人文典故等有机结合,赋予美食浓厚的文化底蕴和地方特色

本书对惠城主要菜品也进行了推介。众所周知,惠城物产丰富,自古以来,勤劳的惠城人民在辛勤劳动之余,也不忘享受生活,创造了东江菜系中的东江盐?鸡、客家酿豆腐、梅菜扣肉等名菜。东江盐?鸡皮软肉嫩,香浓美味,并有温补功能;客家酿豆腐鲜嫩滑香、营养丰富,是客家人过年的保留菜式;梅菜扣肉的特点是颜色酱红油亮,汤汁黏稠鲜美,扣肉滑溜醇香,肥而不腻,食之软烂醇香……不同于以往一些书籍简单的美食介绍,本书以图文并茂形式表现每一道特色美食的制作过程,形象生动、栩栩如生。比起单纯的菜谱式介绍,多了许多感染力与鉴赏力。在制作步骤上完全没有失去应有的准确。如食材选用、用料数量、持续时间、注意事项等,都有说明。当然,在此章中,美食不单单是美食,还与历史传说、人文典故等紧密相连。“苎罗西子十里绿,惠州梅菜一枝花”“送酒担”等传说和典故,赋予美食浓厚的文化底蕴和地方特色。这也是惠城民俗文化的一个体现。(文 生)

新闻推荐

晒敬老爱老或可赢奖品

本报讯(记者谢菁菁郑国瑞通讯员苏生)为了在全社会弘扬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尚,在重阳佳节来临之际,即日起到10月30日,惠...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