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工作室驱动“强心”之路更强劲 市第六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树立创新型科室发展样板
航拍市第六人民医院全景。
教学查房——— 良井中心卫生院。
方快发正进行介入手术。
沙田东明村义诊。
2016海峡心脏介入交流会暨第三届惠阳心血管会议。
内科一区全体护士合影。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对一家医院,一个科室来说,也唯有怀揣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才能不断保持和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从一个多内科交织混杂的科室,到实现“专病专治”,成为惠州响当当的心血管专科,再到优化资源,建设胸痛中心,创建省重点心血管专科,作为医院最早建科的科室之一,市第六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一路以来的发展历程,见微知著地印证着这句话,也为世人树立了一个创新型科室的发展样板。
日前,记者走进市第六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通过与该科室主任、重点学科带头人方快发的对话,对该科室以创新引领,实现综合竞争力“多连跳”的发展路径,有了直观的了解。
“心”思维竞速 缔造“心”高度
惠州市第六人民医院前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健康医院,其于1949年正式成立,心脏内科也在此时应运而生。在随后的68年时间里,心脏内科的全体医护人员,始终潜心治学、苦练技术、大胆尝试,以精湛的医术,挽救了众多危重心血管病患者的生命,该院得以成为惠阳、大亚湾地区老百姓为之信赖的心血管疾病首选医院。
世人只看到这份成绩单表面的荣光,却不知在68年的奋进中,有多少个勇于创新、敢于挑战、愿为人先、快人一步,才能缔造这份辉煌。通过方快发的一番介绍,将我们带回到了那个激情与挑战并存的奋斗岁月。
与时俱进实现“专病专治”
“1993年医院从老院迁到现在院址时,内科系统还包括内一科和内三科。其中内三科为传染科,内一科则包括其他内科的所有专业。”方快发回忆,随着内一科的完善发展,逐步把呼吸内科、重症科、肿瘤科等分出去,“2007年,又把神经内科分出去。至此,以心血管内科为主的专业科室算是真正独立出来,为"精准医疗,专病专治"打下了坚实基础。这个步调,基本与国内心血管内科发展同步。”方快发说。
已于2005年,较早开展心脏介入术的心血管内科,自独立以后,更是大步阔行在专业钻研、特色发展的蝶变之路。一份年份表,可以说明一切:
2007年始,该科在全市率先开展先进的64排超高容积CT(VCT)筛查心脏病和冠脉血流分数测定、冠脉内超声检查项目。借助先进的技术,保持心血管专科在冠脉检查技术方面处于市先进地位;
自2008年始,随着介入技术的开展,该科把心血管疾患的防治作为“生命工程”开展,受到区政府财政支持,及时挽救了一批贫困患者的生命,同时减轻了患者远地治疗的困难和经济负担。自开展“生命工程”活动以来,该科已为54例贫困患者进行优先手术及减免部分费用;
2009始,开展永久起搏器安置术;
2012年始开展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
2016年始,与国内同步试行零射线射频消融术,2017年加入广东省绿色电生理大联盟,全面铺开零射线电生理工作;
2017年,医院成立胸痛中心,整合医疗资源,落实以医联体为载体的线上线下心血管疾病管理工作。
这些看似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无一不在为老百姓的心血管健康 “保驾护航”。冠状动脉介入术、起搏器安置术,被通俗称为“心脏救命术”,第一时间挽救患者生命;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让心律失常患者就近得到诊治,减免患者周转其他城市之苦;零射线射频消融术全面消除了射线对人体的不良影响。
跳跃前行科室专业发展
内行的人,都从这样一份年份表中看出了一些端倪:与别家医院按部就班发展心血管内科不同,市第六人民医院的心血管内科可以说是 “跳跃式”发展,比如没有经过“二维”时代,直接铺开零射线电生理工作,进入“三维系统图像”的新时代。
对此,方快发介绍,快节奏的工作、生活,给人们带来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导致心血管病人不断呈现年轻化趋势,这些患者大都为家庭支柱,是社会的骨干力量,他们对解决疾病的技术期望值更高,倒逼医院一定要随时进行技术革新,走在行业前端,“基于这一点,我们科室紧密贴近患者所需,在引进新技术、提升专业能力方面,从来不会固步自封,而是与时俱进,跳跃前行。”方快发告诉记者。
推动科室跳跃前行,单纯引进新技术还不行,还得有一支精兵强将全力贯行。但要实现这一点,绝非朝夕之力。方快发回忆,在接手心脏科室时,科室无论是绩效考核,还是综合实力,都在全院科室中排名靠后。
为提升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方快发通过加大对科室人员培训力
度,拓宽晋升渠道等方式,实现团队专业素养的整体提升。
由此,人们看到,为提升医生团队的专业能力,一方面“送出去”,所有医生结合自身需求送到省级专科医院实施轮训;一方面“请进来”,聘请4位知名医院的权威专家为技术顾问,每个月至少两次前来带教。
为全面提升护士们的护理服务质量,3年内轮番送38名护士出外到省级三甲医院进修学习。此外,科室还积极开展继续教育,每年至少举办3场继续教育学习班,以提升整体医护人员的专业素养。
如今,经过多管齐下的磨炼,该科室已打造成为一支以博士、硕士、专家、教授为主体的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医德高尚、技术精湛的高素质医疗队伍。
心血管内科年住院量超过3500多人次,业已成为医院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并一跃成为市重点专科。
立足实际进行专业分拆
在有些人看来,创新就要始终以“新”话事,一家医院的创新,就要技术、设备都引入最前端的。
但方快发认为,创新,更多是一种意识转变,是立足实际,尊重现实而作出的最佳选择。在采访中,方快发多次强调市第六人民医院应立足打造成为一家优质的县区级医院这一现实,引进的新技术一定要符合医院发展所需,能够结合本地实际,落地生根。
“我们在学习引进新技术的时候,十分注重它的实用性,不要多,而要精。只有能够为我所用的,我们就会派人学习,并结合自身实际,应用推广。”方快发说,“同时,针对一些切实解决不了的疑难病症,要给予患者专业的指引,不要贻误最佳治疗时机。”
方快发的这番介绍,记者在采访中多有体会,医护人员无论是外出培训,还是日常发表论文,都是基于实际需要而进行的具有实际意义的提升、总结。
据悉,为满足医院发展需要,新大楼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之中,预计于明年启用。届时,住院部的所有科室将迁至新大楼。
针对这一现实,方快发对科室的发展也有新的规划。“搬至新大楼,我们的病床可以扩至127张,我们计划分拆出多个亚专业发展,如细分为心脏重症、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等专业,并扩建功能性康复中心,让每个专业都有自己的带头人,在实现带头人专业成长的同时,也把亚专业做得更深、更专一些。”方快发向记者描绘出心内科的发展蓝图。
胸痛中心建设今年启动
2017年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显示,我国有250万人死于心肌梗塞,其中有相当比例因未及时就诊,导致后续治疗效果不佳甚至死亡。
为给心肌梗塞疾病患者提供诊疗快速通道,今年8月份,市第六人民医院启动了胸痛中心建设,进一步优化胸痛患者的诊治流程、规范诊疗技术、缩短救治时间,为胸痛患者提供高效、高质量的急救服务。
作为胸痛中心建设的主要负责人,方快发对胸痛中心的建设情况亦给予详细介绍。
优化资源生死竞速
今年8月13日,市第六人民医院胸痛中心启动会成功举办。两个多月的筹备、建设,目前胸痛中心进展顺利。
在启动会上,市第六人民医院党总支书记、院长罗清华表示,建设胸痛中心是医院提质发展的必由之路,不仅是医院专科建设的一项重点工程,也是医联体工作的重要项目。医院心血管内科自2005年始开展冠状动脉造影、PTCA及支架植入术、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支架植入术以及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等技术,在淡澳地区处于领先地位,为成立“胸痛中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采访中,方快发介绍,胸痛中心是一种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新型诊疗思维和模式,可较好地将社会资源、医院资源和120院前急救资源整合起来,实现资源共享,最终达到优化诊治流程、规范诊疗技术、缩短救治时间,提高心肌梗死救治成功率,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率。
此次,市第六人民医院建设胸痛中心,将按照诊疗指南和行业标准,强化组织建设,改进诊疗流程,并通过多学科合作,提供快速而准确的诊断和恰当的诊疗手段,第一时间为胸痛患者建立生命绿色通道,打造一个区域的救治模式。
制度管人按流程办事
“一个胸痛患者能第一时间得到救治,绝不是一个科室努力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各个科室通力合作。”方快发说,但如何协调处理好各个科室的关系,是个大问题。
嘴上说如何协调各科室关系是个大问题,但落到实际,方快发早已胸有成竹。“要打破各个科室之间的制约,打通快速救人通道,就要实施"制度管人,流程办事"。”方快发坚定地说,急性胸痛的处理原则就是 “时间就是生命”,如何能够实现这一点,各个科室的步调一定要统一,“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和一套规范的救治流程后,涉及其他科室的部分,不需要请示具体科室负责人,而只要按照制度管理和流程办事,就能顺利运行。”
方快发表示,胸痛中心建设的启动,标志着医院心血管内科进一步提升了医院维护健康、促进健康的能力和水平,走上了规范化发展之路。通过胸痛中心的建设,将能够促进医院临床实践、医疗管理向规范化、系统化、流程化、标准化迈进,规范胸痛相关疾病的诊疗。同时,市第六人民医院将努力借助胸痛中心这一平台,不断改进急性胸痛诊治流程,挽救更多的急性胸痛患者生命,以更加先进的理念和技术为更多的急性胸痛患者提供更加高效率、高质量的服务,为惠阳乃至全市百姓健康做出更多的贡献。
记者手记
方快发其人
在市第六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对外是市重点专科,对内则是很受大家欢迎的科室,许多刚毕业的医护人员,都希望到这个科室工作。
之所以会有这个现象,一方面是科室的工作氛围和谐,另一个方面则因为在这里可以学到更多东西。因为这里,老提新,新帮新,大家团结共进,学习氛围也十分浓厚。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方快发的引领。
“开挂”的人生
在方快发21年的从医时间里,差不多10年都在外学习。曾经有整整一年,为了引进心血管技术,又不耽误医院工作,他每晚来往奔波在惠阳到广州的高速路上。这份执着学习与积极进取的精神,让方快发收获了一个“开挂”的职业生涯。38岁即升为正高,成为惠州市最年轻的主任医师之一,也是当年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最年轻获得者之一。
在他的带动下,科室不但是劳模带动下的创新型团队,也成为一支学习型团队。近5年来,该科申报了10个省、市级研究项目并获批立项,立项数及立项率都创惠州医院相关科室的历史新高;每年定期举行三场省级继续教育项目和研究项目成果汇报会,邀请各大医院同行参加并开展广泛交流。目前,心内科科教建设工作纳入区“十三五”常规性建设工作和财政范围;每年都有高质量论文在国家级与省级期刊杂志发表,近三年来在统计源期刊共发表论文15篇,其中SCI论文2篇,惠州市优秀科学学术论文奖3篇。
口碑源于专业
引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科室,成长为市重点专科;将一支散兵游勇,凝练成为一支精兵强将;作为医院专科建设的重点工程,胸痛中心建设点名让他负责……纵观方快发的成长史会发现,“信任来自努力,口碑源于专业”这两句话成为他的真实写照。
很多同事至今都还记得多年前的那次经历。当时,医院收治了一名40多岁患有心肌梗塞的患者。在抢救了40多分钟无果后,许多人都认为已经回天无术。就在这时,赶过来帮忙的方快发,看到患者家属哀痛的神情,决定最后一搏。他在使用了临时起搏仪器,并上呼吸机的同时,大胆、非常规使用了抗心律失常药物。30分钟后,患者心跳恢复正常,肢体也恢复知觉,没多久就苏醒了过来。
成功从“鬼门关”上救下患者,“方快发”这个名字渐渐在全院乃至整个惠阳传开了。而在方快发从医的过程中,这样的案例已不胜枚举。
除了专业以外,方快发更以敬业著称。工作在心血管内科的同事,也已记不清他有多少次放弃休息,连轴加班。
“都说火车快不快,全靠车头带。方主任无论是医德医术,还是领导艺术,都值得我们学习!”一位同事由衷赞叹。
文/图 本报记者卢振侠
通讯员梁洪浪 谭宇川
新闻推荐
区妇幼保健院迁建工程首期即将动工 按照二级甲等妇幼保健院标准建设,力争2020年建成交付使用
本报讯(记者李芳娟黄尉宏)备受惠阳市民关注的惠阳区妇幼保健院迁建工作有了新进展!区妇幼保健院选址三和街道铁门扇村寨背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