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东多祝有座东征遗址 为黄氏峭公祠,是国民革命军东征军军事会议旧址

惠州日报 2017-09-01 00:28

东征遗址国民革命军东征军军事会议旧址所在地——— 黄氏峭公祠。

圩镇街上保持原貌的老屋吸引了游客。

惠东县多祝圩镇始建于明朝,有着深厚的人文历史资源。在水运兴旺的年代,因西枝江穿境而过,多祝圩镇成为经济发达的庞大商品集散地。此外,多祝地处交通要道,也是兵马争斗之地。由于特殊地理位置,多祝圩镇形成了不少商业街道,也遗留了很多古建筑,比如国民革命军东征军军事会议旧址。当时的国民革命军总指挥蒋介石、总政治部主任周恩来曾经在这里办公。

商业发达,圩镇有多条商业街

多祝镇是古称 “头平二淡三多祝”(即第一平山、第二淡水、第三多祝)中的三大名镇之一,在惠州历史上具有相当重要的影响力。

多祝圩始建于明朝,因当时圩内有3棵大竹,故取名三棵竹,又称三蔸竹。后来圩镇日益扩大,人口逐渐增加,人们认为此名欠雅,而改名三多祝,取“华封三祝”之意。1950年冬,多祝属惠阳县第十九区,1951年11月改称多祝。

由于商业发达,在多祝圩镇形成了多条商业街,它们的名字很有意思,有姜街、大米街、咸鱼街、桶街、朱紫街、东门市、关爷街等。东征遗址就在关爷街上。关爷街上有一座谭公古庙,街上还保留有不少古色古香的店铺。如关爷街5号房屋,其木板门面装饰还保留着原样,大门一侧铺铡头上的门板上,还有一个正方形的洞。

周恩来等曾率部进驻多祝

东征遗址——— 国民革命军东征军军事会议旧址,就在关爷街的黄氏峭公祠。

多祝地处交通要道,东北经新庵、高潭可至紫金,往东经吉隆可至海丰,易守难攻,是两次东征中东征军主要战斗活动的地方。

1925年初,广东革命政府组织了第一次东征,讨伐陈炯明。东征军打败了固守三多祝的陈炯明部副总指挥洪兆麟,攻占了三多祝。当时到过三多祝的东征军领导人有右翼军总指挥许崇智、第二师师长张明达、第二师参谋长叶剑英等。

1925年10月,广州国民政府进行了第二次东征。当时东征军第四军(第二纵队)第十一师在师长陈济棠的率领下,进占了三多祝。随后纵队长李济深率领纵队司令部进驻三多祝,司令部设在多祝圩虎头山的黄氏峭公祠。

根据黄氏峭公祠门前石碑的介绍,1925年10月14日,国民革命军总指挥蒋介石、总政治部主任周恩来等指挥中路军攻克惠州后,嗣经双金遭遇战和热水激战,击溃了惠东一线之敌。10月23日,蒋介石、周恩来等率部进入多祝,在黄氏峭公祠设立指挥部,并召开军事会议,部署下阶段军事行动和动员东江各地群众支援东征等问题。

黄氏峭公祠成爱国主义教育场所

黄氏峭公祠始建于明代,清道光年间重建。该公祠是一座外表很壮观的建筑物,为三进两天井结构,占地面积约244平方米。砖木结构,琉璃瓦硬山顶,龙船脊,脊背装饰有鳌鱼,门廊两根盘龙石檐柱与前墙勾连承托穿斗式两步梁架,架上有驼墩、斗拱。大门门框为花岗岩,门额嵌“黄氏峭公祠”石匾。

根据祠内的石碑文字记者了解到,黄峭公生于唐朝,是福建人,兄弟五人均登进士。峭公累官工部尚书,其后人黄氏族人分迁江西等地,入徙广东,再分迁湖南、广西、贵州、四川等地。在明代选择惠州府三多祝虎头山兴建峭公祠,于明隆庆六年(1572年)兴建。

2002年,黄氏峭公祠按原貌修复,2004年成为惠东县文物保护单位。公祠的工作人员表示,金碧辉煌、庄重而富丽的黄氏峭公祠,经常都有人前来探访,一些摄影爱好者更是对公祠内的木雕和石雕特别感兴趣。据了解,黄氏峭公祠是惠州市保存较好的东征遗址,也是弘扬民族文化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文/图 本报记者朱如丹

新闻推荐

各方高度关注及时救护受伤海豚 属濒危物种的瑞氏海豚受伤游进惠东海域

受伤瑞氏海豚已被转移至惠东港口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本报记者袁畅通讯员罗国龙摄本报讯(记者袁畅)昨日,一头受伤的瑞氏海...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