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强教之师学校齐亮招 记者走进惠城多所学校,倾听校园内的暖心故事
教师节,学生向老师献花。
老师在为学生解惑。
▲学校着力提升老师的幸福感。
▲学生在认真听老师讲课。
教师节前后,为向广大教师致敬,周刊特别策划了“教师关怀系列报道”。
教师节里说教师,一来,自是为应景;二来,更为尊重“教师是教学主体”这一事实,进一步加强社会尊师重教的意识;三来,也为见微知著,由个体窥视全体,了解惠城区不遗余力打造强教之师的经验与成效。
为真实还原该区教师成长、工作、生活的原貌,日前记者走进多所学校,在对话老师中,倾听那些不为人所知的暖心故事。
第五中学
关爱常态化 教师在温暖中安心乐教
在“惠城区2017年教师节庆祝大会”上,第五中学毫无意外再次获得“初中教育教学质量优胜奖”。该校相关负责人将这份功劳归于教师团队的安教乐教善教。
据悉,为打造一支凝聚力强的安教乐教善教之师,第五中学注重从细节中关爱教师,做到关爱常态化。
如学校着重发挥工会力量,举办乒乓球比赛、足球联谊赛、以及打造书吧茶吧等,丰富教师们的课余生活;同时,通过增添绿植、科组办公室配齐沙发等,改善教师的办公环境;以及组织教师节送花活动、慰问老教师和困难职工、为教师生日送祝福等方式,增强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营造和谐、愉悦的工作氛围。
学校尤其注重教师的专业成长。除开展“请进来”“走出去”的传统培训,参与国家、省、市等各级各类培训项目,还积极拓展渠道,大力推进教师自我提升工程。如鼓励教师学历提升,对报考研究生学历深造的教师,给予排课照顾;教师们日常自己购买的备课资料,由学校统一报销等,鼓励教师钻研教学。
此外,学校还通过争取支教指标,发挥资源优势,为教师的课题、论文开拓发表渠道,积极为教师评职称创造条件。
“学校为老师生活排除解难,让其没有后顾之忧,工作中才更能与同事团结一心,在教学中努力奋进,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成长为一名优秀教师。”该负责人表示。
教师代表罗育娇:这里就像一个大家庭
在日前落幕的 “惠州市2017年教师节庆祝大会”中,罗育娇被评为“惠州市德育工作标兵”。已有6年班主任管理经验的罗育娇说,最初,依托学校的“名班主任工作室”,自己从理论水平到实践能力都有了显著提升。“如班级管理中遇到的任何问题,都会由那些经验丰富的名班主任耐心回答”。罗育娇介绍,学校还会组建师徒对子,以及创造各种学习机会,让自己经常“走出去”培训,“这些都是我成长路上的"助推剂"。”
在工作之外,罗育娇也对学校的无私关爱感恩有加。“学校会很贴心地记得我们每位老师的生日,为我们送祝福;会创造条件,解决我们的伙食问题。在这里,同事们相处融洽,就像个大家庭一样。”罗育娇坦言。
“学校最让我感动的,是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的行为规范要求,积极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罗育娇说,每天一走进大门,学生们齐喊 “老师好”;义卖活动中,学生会先把自己煲的糖水,挨个地送给老师品尝,“这些都让我非常感动,深深体会到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荣耀。”
詹雪风:幸福感源于学生信赖
刚刚拿到 “广东省先进化学科组长”荣誉称号的詹雪风,说起教师的幸福感感触很深。“首先幸福感来自于教师这个职业本身。能从事这份职业,我深感幸福;其次幸福感来自于学生们的成才和他们的真情回报。”詹雪风说,当看到学生们走向理想的人生之路的时候;当学生多年后偶遇还会尊重地喊自己“老师”的时候;当嘶哑着嗓子看到一包润喉片的时候,自己都是最幸福的。
追根究底说幸福,詹雪风表示,职业的荣耀、学生们的真情回报,都源于教师的专业水平,让学生们产生信赖感。
“对我而言,能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有自身的努力,更有学校的培养。”詹雪风介绍,学校每年至少6次组织教师参加全国、省、市的观摩、学习活动,开拓教师们的视野,带来先进的管理教学经验。
“很多人都问过,做了20多年的教师烦不烦?我都会说"不烦"。发自肺腑地热爱着这个职业,能得到学生们信赖,让我由衷地感到幸福。”詹雪风说。
河南岸中学
俯身做服务 挖掘每位教师闪光点
河南岸中学校长黄运洪,七月份刚刚调任成为该校校长。说起对教师团队的关怀,许多措施虽来不及实施,但已然成竹在胸。
记者表明来意后,黄运洪开门见山地说,关怀教师,就要充分尊重每一位教师,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他的这句“尊重”,贯穿“教师关怀”举措的始终。
他说,对教师,就要像对待学生一样,要善于挖掘每位教师身上的闪光点,发挥他们的优势和长处,以正面鼓励做好教师管理。
正是源于这样的“初心”,黄运洪坦言,校级领导就是服务的角色,一定要俯身做好服务,才能赢得教师团队的信任,以无障碍交流,真实了解教师们的心声,提升教师团队工作的积极性和进取心。
要挖掘每位老师身上的闪光点,就要给教师们足够的平台和发展空间。如社团活动、年级活动等,可以适当分配给普通科任老师,既减轻了班主任、级组长的工作压力,也为科任老师提供了锻炼的平台、成长的机会。“这些教师通过平台展示,能力得到家长、学生的肯定,个人的幸福感自然就会提升,会更加激发工作热情。”黄运洪称。
在此基础上,学校还会加大对教师专业成长方面的培养力度,如请专家进来,或走出校门培训等。“强校,先强教。只有教师队伍专业能力提升了,学校的办学水平才会起来。”黄运洪如是说。
教师代表缪东敏:荣誉是压力更是责任
“惠州市2017年教师节庆祝大会”上,缪东敏捧回了“惠州市优秀教师”荣誉称号。坦言这份荣誉是压力更是责任的缪东敏,表示自己要更加努力提升自己,发挥对年青教师的帮扶作用。
“我只是把从前接受过的帮助传递出去。”缪东敏说,一直以来学校都非常重视教师的专业能力培养,以老带新、组织培训学习等方式,让自己实现能力的迅速提升,“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学校提供的宽阔平台,比如学校除了创造各种培训机会,还会大力支持教师作课题研究,满足课题经费所需等。”
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外,缪东敏说,学校非常注重对教师的人文关怀。如对有实际困难的教师,给予排课照顾;对家住偏远的教师,解决伙食问题;在有限的办公条件下,积极改善教师的办公环境;举办趣味活动、科组活动等,丰富教师业余生活,“在学校的极力营造下,我们在这里安心教学,同事之间也非常团结,家长和学生的认同与日俱增,让我们感到莫大的荣誉感。”
第七中学
让每位教师都体会到教育的幸福
今年全市教师节庆祝大会上,第七中学也摘获了“初中教育教学质量优胜奖”的荣誉。校长张文传认为,这份荣誉,既是对学校办学成绩的认可,更是对施行“阳光自信”办学理念正确性的力证。
三年前,作为一所老城学校,第七中学的生源良莠不齐。“要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就要从根源抓起。”经反复思索分析,张文传发现,这些学生普遍缺乏自信。
找到了问题所在,一场以“阳光自信”为核心的教学改革方案日渐成型。“但要真正实施"阳光自信"教育,就要首先从教师团队做起。”张文传认为,回归到教育的本质,学校管理应该“以师为本”,只有教师团队阳光自信了,才能发挥垂范作用,帮助学生树立阳光自信心态。
在掌握了核心要素的前提下,学校进行了一系列针对教师团队的改革举措。首先,学校鼓励所有教师热爱自己的职业,通过分析每个行业的利弊,让教师们端正自己的职业观,筑牢安教根基。
其次,倡导教师要学会享受教育的幸福,享受课堂教学带来的获得感,享受不断进步的成就感,进而感受到教书育人的快乐。
同时,学校还引导教师学会享受爱的幸福。通过举办 “成长故事分享会”,让教师在学生尊重、家长认可的眼光中,由衷体会到“爱别人”的幸福,以及“硕果累累”的满足感,发自内心地热爱教师这个职业。
此外,还注重教师个人能力的提升。坚持“要做一流教师,先当一流学生”的原则,鼓励教师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如固定经费支持教师培训,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帮助教师转变教学成果意识,以注重学生方法、能力的培养等。
“教师执教难免会有压力和困惑,学校通过鼓励教师广交朋友、学会倾诉;加强锻炼身体、疏导不满;培养教师广泛兴趣,增强心理承受能力;给予教师人文关怀,解决教师的实际问题等,营造宽松自由的工作环境。”张文传称,只有教师自己幸福了,才能幸福地施教,给学生以幸福的教育。
教师代表何影仪:一直都在温暖中前行
作为“市优秀教师”,何影仪一毕业就到了第七中学,如今已有16年。回眸一路成长,她说因为学校的关爱、同事们的帮助,让她始终有着“团队作战”的安全感,在温暖中坚定前行。
何影仪介绍,学校对教师的关怀与培养体现在各个方面。如组织教师分赴全国各地培训学习,组建师徒结对子,帮助年青教师成长等。“像我一进学校,就有师父带着我,给我以教学、管理等各个方面的悉心指导,让我迅速进入到教师的角色中。记得我第一节公开课,校长还亲自听课。”何影仪说,师父的引领,学校的重视,让她快速找到了职业方向,并不断努力,收获颇丰。
何影仪说,学校高度重视对团队凝聚力的打造。通过树立教师的职业目标,涵养教师的阳光自信心态,营造和谐、协作的良好氛围,“几乎每一次家访,都会有科任老师主动参与,行政挂钩的校级领导也会积极参与其中,让我们感觉不是孤军作战,有种大家庭的温暖。”
“尤为难得的是学校在教师管理中从来都是以务实的态度,积极帮助教师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唱调子,喊口号。”何影仪直言。
本组文/图 本报记者卢振侠通讯员吴泽思
新闻推荐
水口全景。本报记者郭亮平摄皇冠假日酒店。本报采集龙湖学校。本报采集近段时间,西湖高级中学选址水口片区建设,水口滨江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