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河流上的历史文化园林 隔海荒园以“时光倒流”的方式,展现从夏朝到当代数千年的历史景观
隔海荒园之接官亭。
进入一座园子,穿越千百年时空。这样的去处,除了博物馆,还有“隔海荒园”。名字里天然带着诗意的这个园子,位于龙门县龙华镇功武村的隔海围旧地,地处风光秀美的香溪河(即增江)旁。蜿蜒的香溪河,从荒园边流淌而过。河两岸生长着连片的竹林,风吹竹叶沙沙响,渔人在竹头下垂钓。河水、竹林、村落,构成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
隔海荒园区别于其他景致园林的最大特点,就在于“穿越”之效。隔海荒园本质上是一座历史文化园林,所有建筑以时代特色表现,在园林中形成朝代更替历史景点。
园内处处精心设计,被赋予历史故事
大门左侧写着“穿越”二字,右侧则是一个倒转的时钟。“体验时光倒流”是荒园主题。园子门口是一座“倒屋”,含有回到“屋企”,意为到家,回家乡了。“接官亭”为青砖黛瓦,一边圆窗,一边方窗,就是方圆之意,让人似乎一下回到了古代。亭内摆放有一面鼓,来人鸣鼓,意即客到。沿着园子的青砖小道,首先看到的是当代的时空场景,包括改革开放、下海经商等,然后回到民国,再到清朝特色的四合院,再到明代的民居,元朝的蒙古包等,一直可以“倒流”至夏朝,以及后羿射日、女娲造人、盘古开天辟地的远古时代。这些场景不仅是实物,还配有相应的音乐和设置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这个园子里,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一石一景都是精心设计的,都被赋予了颇有韵味的历史故事。
值得一提的是,清代的场景除了历史文化内涵外,还融入了廖氏家族史。如廖道游所设置的六宅圩,取名于他出生的村子——— —— 功武村六宅村民小组。而在六宅圩的景观里,则设置了清代墟场里常见的六种建筑或店铺,包括青楼、票号、四合院、当铺、杂货店和赌坊。
跨界工程不断角色分化,激发不同潜能
隔海荒园的设计师,却是一位跨界的工程师。功武村当地人廖道游出生于1962年,为龙门县大族廖氏家族后人,恢复高考“挤过独木桥”考上大学,毕业后曾做过教师、工程师、挖机师傅和果园的老板。隔海荒园,是廖道游历时十年多,一手一脚、一砖一瓦建起来的梦想家园。在此之前,这里是隔海围5万平方米的荒山果园,到了他手里,则变成了能让人穿越上下五千年的时空场景,以“时光倒流”的方式,展现了从夏朝到当代数千年的历史景观。
起初,在做拆房挖掘生意时,廖道游存下了一批村民觉得没用的老房上拆下来的青砖屋瓦和一些老物件。2007年,随着这些物件越积越多,廖道游遂有了设置时空穿越场景,让人“穿越”回到历史中的念头。“我认为隔海荒园是一种生活方式,在时间的荒园中拾取遗忘的东西。”廖道游说。说做就做,廖道游亲自设计园内所有景致,变身泥水工参与工程建设,还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角色分化:自学诗词对联变身诗词家,撰写园内诗联;自学篆刻变身篆刻人,制作园内的牌匾和木刻、石刻;自学绘画,直接就在石头、木头上刻画。“接官亭”上的一副对联可谓是廖道游的得意之作:迎还送返通达道,追遗述遇透运途。这幅巧妙而富有意义的对联,他足足花了3天时间,翻了无数次字典,修改多次才写好的。元代场景中有一幅元代地图,是他亲自制作的微缩地图。图中有沙漠戈壁、盆地、江河水系、著名山脉、都城、长城、马可波罗东游路线,代表名山的石刻有字刻甚至简笔画。更甚者其中的植物原产地就对应在其地理位置。廖道游每建好一个场景,便把对联和牌匾写好,阴雨天气时,他就在室内慢慢雕刻。如今园里所看到的所有对联、石刻、木刻,都是廖道游亲手制作而成的。“我也没想到自己可以这么做,之前都没有专门学过书法、绘画和篆刻,也不懂诗词格律,现在做出来还有点像样了。”廖道游自己都没有想到,会走上这一条路,自己也在变得越来越丰富,甚至可以说激发了许多的潜能,廖道游也成了地道的乡土艺术家。
视为自己的一件作品,历时十年乃至更多时间继续打造
这样一个世外桃源,引得了不少文化人士的关注。惠州著名画家黄澄钦就与朋友专门到此一游,并在这里取景写生,他赞叹园主人用精致的造型表达无限的想象空间,这是一种了不起的造型艺术。也有一些文化义工来到廖道游身边,协助他共建隔海荒园。这个园子,从2007年始建至今,已经过去了10年,投入了廖道游的10年时光,以及他未计数的不知多少钱物。如今隔海荒园仍在继续完善中,廖道游希望有志同道合的伙伴能与他携手共建这个理想家园。“就像客家人说,来剃头已经湿了发,就要继续剃下去。这个园子可以说是我的一件作品,唯有继续去完善打造。”廖道游说。文/图 本报记者黄 桃
新闻推荐
龙门县南昆山中心区1800平方米用地规划设计条件告知书(草案)公示
龙门县城乡规划委员会于2017年11月8日召开二0一七年度第五次会议,审议南昆山中心区1800平方米用地的规划设计条件告知书(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