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惠民甜头激发全民参与劲头
以惠民的“甜头”激发全民参与的劲头,这是文明城市创建走向常态的根本所在。
近日,为鼓励参与文明创建,巩固提升创建成果,市文明办出台了《惠州市志愿服务组织参与文明创建经费补助暂行办法》,其中规定凡入选年度与季度市 “最佳志愿服务项目”的,每个项目补助1000元经费;“最佳项目”和服务时长累计排名前6的志愿服务组织都可获得不同程度的补助和奖励。
创文依靠群众,创文为了群众。顺应人民对更美好生活的向往,乃文明创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实现人民的向往,关键是要把创建为民落到实处,在推进文明城市创建中着力打造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体制机制,重点解决好群众参与创建的积极性和动力问题。
简而言之,就是要让群众尝到创建的“甜头”,激发群众参与的劲头。此次《办法》出台,正是要以财政补助的“甜头”进一步调动志愿服务争先创优的劲头。当然,文明创建的“甜头”绝不仅限于此。在更多层面上,当是给老百姓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进步和变化,城市宜居程度和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事实上,劲头和“甜头”有机统一、互相促进。劲头是“甜头”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参与创建的自觉和加快发展的干劲,要让城市变得更宜居就难以实现。当然,没有实实在在的“甜头”,不能让老百姓充分共享创建成果,群众就缺乏持续参与的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说,“甜头”是劲头的激励因素。
近年来,惠州牢固树立创建为民理念,大力完善城市管理机制,把创建过程作为增强民生福祉过程,通过创建持续优化城市的政务、法治、市场、人文、生活、社会和生态等环境,全面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打造惠民之州、“好人之城”,群众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有了极大提升。无论本地人,还是在惠州干事创业的外地人,在充分享受创建“甜头”的同时,也在各自能力范围内积极参与创文。
目前,全市注册志愿者超过49万人,注册志愿服务组织4000多个;累计涌现出国家和省级称号的各类好人和“道德模范”60余人,市级称号以上好人近500人。其中,有本地人,也有外来创业者和务工者,他们同心协力,共同描绘惠州文明城市创建的生动画卷。
共建奠定共享的“甜头”,共享激发共建的劲头。实践一再说明,创文不是为了赢得一块牌匾、迎合一时掌声。只有找准“甜头”与劲头的交汇点,把好共建与共享的平衡点,文明创建才会行稳致远。(白 璐)
欢迎投稿,谢绝一稿多投。 投稿邮箱:hzpinglun@163.com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龚妍通讯员谭芸)昨日,记者从市文明办获悉,7月惠州市共有10人候选“惠州好人”。其中,“助人为乐”类4人、“诚实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