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技改投资175亿居全省第三 惠州市上半年经济社会健康平稳发展

惠州日报 2017-08-04 01:17

今年1~6月,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06.94亿元,增长7.5%,增幅高于全国0.6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4.7:53.3:42,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同比提升0.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26.2亿元,增长7.2%。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0.27亿元,增长11.4%。

记者从昨日召开的市委十一届三次全会上了解到,今年以来,惠州市以提高发展质量效益为核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创新驱动发展为核心战略和总抓手,扎实做好稳增长、调结构、推改革、强法治、保稳定、惠民生各项工作,经济社会实现平稳健康发展。

■经济

全市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88.5亿元

宏观经济平稳运行、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狠抓重点项目建设……上半年,惠州市多措并举稳增长调结构,推动经济平稳向好发展。

数据显示,全市230宗重点建设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88.5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47.9%。列入省重点的市管项目完成投资99.8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63.9%,高于全省平均进度9.1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惠州市扎实开展招商选资工作,努力拓宽内外两个市场,不断深化企业服务活动。1~6月,全市招商选资项目506宗,协议投资总额2063.49亿元,完成年度目标的65.1%;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58.83亿元,同比增长11.6%;外贸进出口总额1506.5亿元,增长13.7%;全市新登记企业41610户,同比增长49.57%。

■创新

上半年发明专利申请量2127件

今年以来,惠州市依托创新产业,大力推动创新发展重大平台建设,全力推动大亚湾开发区、仲恺高新区、珠三角(惠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重大平台建设,大力推进全市7个省级以上产业园区建设,带动50多个工业集中区发展。

数据显示,1~6月,全市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61.8%、39.2%,达到全省先进水平;全市专利申请总量达10086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2127件。工业技改扎实推进,1~6月投资175亿元,居全省第3位,65家企业开展了机器人应用,新增机器人应用1100台(套)。

■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着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今年以来,惠州市大力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切实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动力。例如,大力优化政务服务改革,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加强网上办事大厅建设,深入实施“三张清单”管理,着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与此同时,惠州市积极探索“顶层设计+基层创新”的地方改革模式,既狠抓上级改革部署落地生根,又鼓励基层大胆探索创新。探索文化领域供给侧改革新机制,入选第一批(第二次)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名单。

此外,惠州市加快推进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建设,制定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各项制度100多项,信用信息采集、管理、安全、应用“四位一体”制度体系基本建立。

■创文

入列第三批“志愿之城”试点城市

上半年惠州市围绕高水平夺取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目标,全面巩固提升文明创建成果。大力推进“好人之城”建设,新增全国、全省道德模范候选人2人;深入推进志愿服务常态化,被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列为第三批 “志愿之城”试点城市。

着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和文化产业,文化产业发展持续发力。以“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为主题组团参展第十三届深圳文博会。

■民生

上半年民生支出完成191.63亿元

惠州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大力改善民生质量。上半年,全市民生支出完成191.63亿元,增长26.6%。省十件民生实事支出25.7亿元,占年度预算的70%。市十件70项民生实事有序推进,上半年各级财政累计拨付资金33.83亿元。

与此同时,大力推进卫生强市健康惠州建设。博罗、惠东、龙门获得“国家卫生县城”称号。成功承办第三届中医科学大会和第三届国际养生大会,推动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级健康产业基地、中医药创新基地三大基地建设,罗浮山中医康养项目签约。

此外,巩固提升教育惠民水平,龙门、仲恺分别成为国家和省级校园足球试点县(区)。本报记者袁 畅

仲恺高新区新华大道的建成,进一步拉近了仲恺中心区与潼湖、潼侨的距离。 本报记者李松权 摄

新闻推荐

硬件升级体现人性化关怀 惠州西湖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系列报道之二

红花湖景区“第三卫生间”整洁干净设施全。本报记者谭琳摄“第三卫生间”兼具母婴室的功能;游客受伤可到救护站享受免费的...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