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维和报道创造地市报“六个第一”纪录 “中国蓝盔 惠报探营”系列报道圆满落幕
“中国蓝盔 惠报探营”凯旋仪式现场。 本报记者钟畅新 摄
本报讯 (记者杨 熠)昨日,“中国蓝盔 惠报探营——— 惠报记者赴黎巴嫩见证驻惠官兵海外维和行动”专题采访活动圆满落下帷幕。惠州报业传媒集团以简朴而隆重的凯旋仪式,欢迎两位赴黎巴嫩采访的记者载誉归来。
独家派记者远赴黎巴嫩采访中国维和部队官兵
在建军90周年和惠州努力夺取全国双拥模范城“六连冠”、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之际,惠州报业传媒集团开创全国地市报先河,首次独家派出记者远赴黎巴嫩采访中国维和部队官兵。
特派记者跨越万里,冒着生命危险亲赴一线采写了大量鲜活的新闻素材,通过精心策划、前后方联动,以国际新闻的新视野全方位、立体化展示维和官兵形象,为广大读者、网友、粉丝带来有思想、有现场、有故事、有温度、有品质的全媒体新闻报道。截至目前,“中国蓝盔 惠报探营”系列报道共获得100万+的阅读量。
采访活动得到中国驻黎巴嫩大使高度赞扬
“深入黎巴嫩亲历世界上最危险雷区之一,现场直击驻粤部队官兵执行维和任务,使我真切地感受到和平的难能可贵。”《惠州日报》采访部首席记者潘高耸表示,驻惠维和官兵头顶烈日、身伴地雷,穿行“死亡地带”,保质保量完成联合国交办的各项工程作业任务,履行着维护世界和平的承诺,展示着中国的大国风范,也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创作的激情。“此次采访活动得到中国驻黎巴嫩大使王克俭的高度赞扬,以及社会各界的如潮好评,使我们倍感荣幸和自豪。”
“为了高质量完成采写任务,我们努力克服水土不服、身体不适、高温酷暑、通讯不畅等困难,坚持深入前线采访,每天睡眠时间不足4个小时。”《惠州日报》采访部摄影记者李松权说,作为一名老兵,能以新闻人的身份重返战场,用自己手中的相机和笔,记录维和官兵在异国他乡维护世界和平事迹,让他热血沸腾、深感荣幸。
惠州报业传媒集团负责人表示,此次全媒体采访报道活动开创了该集团乃至中国地市报史和维和报道史的多个先河,实现了“六个第一”,即第一次独家派出记者远赴海外采访、全国第一家地市报特派记者前往海外采访中国维和部队官兵、中国驻外大使第一次接见采访维和报道的地市报记者、中国维和报道史上第一次运用拼接图片技术报道维和故事、中国维和报道史上第一次采用手机APP方式实施跨国直播、中国维和官兵第一次与家属通过全媒体平台实现万里情感交流。接下来,惠州报业传媒集团将围绕“融·创赢未来”发展战略,推出更多更好更优更赞的全媒体融合新闻佳作,奏响全媒体融合的响亮共鸣曲,为惠州市建设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营造充满正能量的舆论氛围。
维和报道为地市报提供“惠报样板”
惠报全媒体直击维和官兵风采获各方高度赞扬
连日来,惠州报业传媒集团全媒体推出的“中国蓝盔 惠报探营”系列报道持续升温,专家、维和官兵家属给予高度评价,众多市民、网友纷纷转发、点赞、留言。
“是媒体融合下的大胆探索”
“感谢惠报记者,在维和报道上看到孩子爸爸坚守岗位、一切安好,我很感动、安心,也很骄傲!”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六批赴黎巴嫩维和部队建筑工兵分队副分队长刘丞的妻子谭艺说,惠州报业传媒集团开创中国地市报先河,独家派出记者不远万里、不辞辛苦深入动荡地区采访维和官兵,在黎巴嫩搭起了维和官兵与亲属的沟通桥梁,这种精神难能可贵、温暖人心,值得点赞。
“把记者放到国际大视野中历练,这无疑是惠州报业传媒集团开拓视野、历练记者的创新之举,是媒体融合大战略背景下的一次大胆探索,是激发地市报增强信心、刷新颜值和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有益尝试。”《中国地市报人》编辑部主任高秉喜称赞道,该集团敏闻快行、抢抓机遇,特派记者不远万里走出国门采访,有利于记者和媒体开拓国际视野,有利于媒体放大格局,也有利于增进国与国媒体间的交流和互信。作为沿海开放城市的媒体,必须有这种大格局、大气魄、大视野。
高秉喜认为,此次采访报道是一次转作风、改文风的实践,更是大力激发社会正能量、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的行动。“希望惠州报业传媒集团通过此次采访活动,进一步历练记者,为全国地市报推动类似报道提供"惠报样板"。”
惠报全媒体推送阅读量一路飙升
记者了解到,惠州报业传媒集团旗下新媒体从不同角度推出 “中国蓝盔 惠报探营”系列报道,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式展现驻惠官兵执行维和任务的风采。8月1日、2日,《惠州日报》推出专版图文报道《勇入雷区舞动 “芭蕾”中国蓝盔守护和平》及《中国蓝盔 勇趟雷区》,直击驻粤部队官兵首次海外维和行动;8月3日,《惠州日报》推出专版图文报道《跨越万里心相印》,用两地拼接图像记录维和官兵与家属远隔重洋的亲情和思念,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东江时报》也刊发了相关图文专版。
连日来,惠州新闻微信公众号推出题为《【震撼大片】〈战狼2〉燃爆?这里有比它更燃的!》《太大胆!在世界最危险之地,干最危险的活!竟是这群来自惠州的人……》的文章后,在网络上引起强烈反响,社会各界人士纷纷点赞转发,阅读量飙升。此外,今日惠州网、惠州发布、东江时报等微信公众号也纷纷推送相关新闻,备受各方关注热评。
日前,新华社客户端以《万里赴戎机:直击中国蓝盔维和,展现铁血军人风采》为题,对惠报全媒体“中国蓝盔 惠报探营”报道进行转载。一时间,这篇热文在微信群、朋友圈噌噌“刷屏”。
网友点赞
在惠州新闻微信公众号、今日惠州网等媒体平台上,一批批网友为惠报记者跨越万里直击维和点赞。
网友“红婷老师”:我不知道你是谁,却知道你为了谁——— 献给最可爱的维和官兵们。
网友“下午茶点”:点赞驻惠维和官兵,你们是一张闪亮的“中国名片”。
网友“倚瑄”:这次的采访报道很有创新精神,可以说是地市报的典范。必须赞!
网友“追梦思远”:惠州报业传媒集团赴海外采访维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传扬和体现一种“新闻铁军”的时代精神!本报记者杨 熠 实习生陈昱璇
新闻推荐
学员:两天一夜视听盛宴受益匪浅 邵俊杰首次在惠开讲“晋唐笔法班”获好评
学员在看邵老师(左排前三)示范。朱金赞摄学员在相互切磋。朱金赞摄群龙墨海翻飞浪,羡煞雏鸭翼欲张……7月29日与30日,一场以...